【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底架边梁及动车组车体。
技术介绍
动车组底部、且在底架纵向中心线的两侧各具有一底架边梁,铁路车辆侧墙则固定设置在对应的底架边梁上。为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需求,动车组车体的总重量有严格要求,因此,底架边梁需采用具有良好强度且自重较小的结构。图I是现有技术中动车组底架边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动车组底架边梁门口开口示意图;如图I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底架边梁 包括中空的框体10,以及固定设置在框体10内部的用于提高底架边梁整体强度的厚度均 匀的加强筋板11,为了满足动车组对车体总重量的要求,框体10壁的厚度一般为6mm,加强筋板11的厚度一般为4_ ;这种结构和尺寸使得在底架边梁I上对应出入门的位置加工出下门口 20 (如图2所示)后,下门口 20的拐角A处承受应力较高,造成车体强度储备不足,影响车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动车组底架边梁及动车组车体,用于降低底架边梁下门口拐角处的应力,增加车体强度储备。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动车组底架边梁,该动车组底架边梁为中空的并沿车体纵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车组底架边梁,其为中空的并沿车体纵向延伸、由多个壁板围成的梁体,且所述梁体内部设置有筋板;所述多个壁板中包括朝向所述车体内侧的第一侧壁板和第二侧壁板,以及朝上的第一顶壁板和第二顶壁板;第一侧壁板位于第二侧壁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顶壁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板和第二侧壁板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顶壁板位于所述第一顶壁板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板的厚度为7.5~9mm,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板和所述第二顶壁板之间的筋板的厚度为5.5~6.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刚,王海生,黄少东,安晓玉,闫春江,何晓蕾,董占武,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