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放置装置,包括底板、多个支柱、多个分隔柱以及定位板,所述多个支柱分布设置在底板外周,构成车门放置装置的外围框架;所述多个分隔柱的底端分布设置在底板上并排布成多排,每两排分隔柱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收容车门的收容空间;所述定位板套设在各分隔柱的顶端并且与各支柱卡持定位。本车门放置装置具有多个收容空间,便于放置多个车门,且通过上下调节定位板,可方便不同车型的车门装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储物装置,尤其是一种车门放置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汽车的组成部件进行安全试验,如车门碰撞测试,根据汽车车型的不同,毎次的试验要求和试验參数也是不同的,车型的不同也就相当于车门的种类也很多,如此在放置车门的时候是需要摆放整齐的,不能随意摆放,以免造成车门摆放混乱且浪费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门取用方便,摆放有序且能节省空间的车门放置装 置。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门放置装置,包括底板、多个支柱、多个分隔柱以及定位板,所述多个支柱分布设置在底板外周,构成车门放置装置的外围框架;所述多个分隔柱的底端分布设置在底板上并排布成多排,每两排分隔柱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收容车门的收容空间;所述定位板套设在各分隔柱的顶端并且与各支柱卡持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各支柱上设有沿高度方向上间距排布的若干卡位孔,所述定位板与支柱结合的位置设有卡榫,所述卡榫与支柱上的卡位孔配合以使定位板卡持定位在支柱上。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多个分隔柱呈矩阵分布,所述多个分隔柱隔离出多个矩形的收容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套设孔与各分隔柱的顶端穿套。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车门放置装置还包括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位于定位板上方且可调节地与支柱卡持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车门放置装置还包括承载板,所述置物板包括平板部及与平板部一体连接的折板部,所述折板部卡接在支柱上,所述承载板设置在平板部上远离折板部的ー侧,所述承载板承载平板部远离折板部的ー侧。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车门放置装置进ー步包括顶板,所述顶板设置在支柱的顶端。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车门放置装置进ー步包括加固肋,加固肋设置在相邻的两支柱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车门放置装置进ー步包括底架,所述底架设置在底板的下方且与支柱固接。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车门放置装置进ー步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车门放置装置置入车门的ー侧的底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车门放置装置设置多个收容空间,便于放置多个车门,且摆放有序,通过上下调节定位板,可方便不同车型的车门装取。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佳实施例车门放置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的车门放置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I所示的车门放置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所示的车门放置装置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车门放置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參阅图I及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示车门放置装置100,用于排放多个不同车型或相同车型的车门。该车门放置装置100包括底板10、多个支柱20、多个分隔柱30以及定位板40,该多个支柱20分布设置在底板10外周,构成车门放置装置100的外围框架;该多个分隔柱30的底端分布设置在底板10上,该多个分隔柱30排布成多排,姆两排分隔柱30之间形成ー个收容空间32,从而形成用于收容车门的多个收容空间32 ;定位板40套设在各分隔柱30的顶端并且与各支柱20卡持定位。底板10的外周缘开设有多个切ロ 12,用以与支柱20配合定位。底板10的板面上设置该若干分隔柱30。本实施例中,底板10成方形板状,其四角处分别设置有支柱20,并且其中一相对侧的中部亦设置有支柱20。支柱20上开设有若干卡位孔22。支柱20可为矩形条状,圆柱状等。本实施例中,支柱20为矩形长条状,若干卡位孔22沿支柱20高度方向上等间距地呈线性排布。分隔柱30底部的一端垂直地固接在底板10上,顶部的另一端用于穿设定位板40。若干分隔柱30呈矩阵地分布,若干分隔柱30隔离出多个矩形的收容空间32,每ー收容空间32用以装配一车门。分隔柱30可为矩形条杆、圆杆等形状。本实施例中,分隔柱30为圆杆状,排布呈多排,且每两排之间相平行从而形成所述的收容空间32。请结合參阅图3,定位板40上开设有与分隔柱30对应的多个套设孔44。套设孔44用以与分隔柱30的顶端穿套。定位板40与支柱20结合的位置设有卡榫(图未示),用以与支柱20上的卡位孔22配合以使定位板40能卡持定位在支柱20上,且卡榫可在外力作用下从卡位孔22取出而卡入另ー卡位孔22,从而可调节定位板40的高度。放置车门时,先根据车门的高度调整定位板40的高度位置,使定位板40的卡榫卡入符合高度的卡位孔22中,使得收容空间32的高度能够容纳车门;之后,车门可从车门放置装置100 —侧依次放入每ー收容空间32内,将各个车门依次整齐排放在各个收容空间32内,节省空间又取用方便。请结合參阅图4,为了车门放置装置100具有进ー步的放置其他零部件的功能,该车门放置装置100还包括置物板50与承载板60。置物板50包括平板部52及折板部54。平板部52用以承载测试中的用到的零部件,如扳手、油布等。平板部52的外周对应支柱20开设有配合口 522,用以与支柱20配合。折板部54 —体地且垂直地形成在平板部52的一侦牝折板部54的两端朝向支柱20的ー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卡榫(图未示),用以与支柱20上的卡位孔22卡持,且卡榫可在外力推动下从一卡位孔22取出并卡入另ー卡位孔22,从而调节置物板50的高度。承载板60设置与折板部54相対的一端,承载板60呈L型板,包括卡合板部62及与卡合板部62垂直一体连接的承载板部(图未不),卡合板部62的两端朝向支柱20 —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卡榫(图未示),用以与支柱20上的卡位孔22卡持,且卡榫可在外力推动下从一卡位孔22取出并卡入另ー卡位孔22,从而调节承载板60的高度。承载板部水平地延伸朝向车门放置装置100内侧,用以承载置物板50的平板部52—端,也即承载板60用于承载该平板部52远离其折板部54的一端。如此,当有测试中用到的零部件需要放置时,可放置在置物板50的平板部52上,増加了车门放置装置100的作用。由于置物板50是可拆卸的结构,因此也可以根据车门的高度调整置物板50的高度位置,以符合使用的需要。 为了进一歩加固车门放置装置100的稳定性,车门放置装置100进ー步包括顶板72、和/或加固肋74、和/或底架76、和/或挡板78。顶板72固设在支柱20的顶端,顶板72的外周对应支柱20的位置对应地开设有固定孔722,用以与支柱20的顶端固接。如此通过顶板72以对各支柱20的顶部固定。顶板72与置物板50的平板部52具有一定的间隔。加固肋74为多个,用于加固相邻的两支柱20之间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加固肋74设置在侧中部的支柱20与两角的支柱20之间,每ー加固肋74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柱20上的卡位孔22卡接或固接。为了防止加固肋74阻碍车门置入收容空间32,在车门放置装置100置入车门的一侧未设置加固肋74。底架76与定位板40的结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多个支柱(20)、多个分隔柱(30)以及定位板(40),所述多个支柱(20)分布设置在底板(10)外周,构成车门放置装置的外围框架;所述多个分隔柱(30)的底端分布设置在底板(10)上并排布成多排,每两排分隔柱(30)之间形成一个用于收容车门的收容空间(32);所述定位板(40)套设在各分隔柱(30)的顶端并且与各支柱(20)卡持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朋,胡捷,刘君,李月明,韩刚,刘卫国,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