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480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以简易的构成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并能够将蜗轮蜗杆机构与齿轮的轴间距离维持为最佳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有以使蜗轮蜗杆机构(26)能够倾动的方式与输出轴(48)驱动连结的联轴器(61)。联轴器(61)具有与输出轴(48)连结的固定部(71)、以及具有剖面呈四边形状的内周面(75)并且固定于固定部(71)的筒部(72)。在蜗轮蜗杆机构(26)的基端部(62)上形成具有剖面呈非圆形状的外周面(82)的连结部(81),该外周面通过插入筒部(72)内而能够与内周面(75)卡合,并且,该外周面(82)被隆起形成,以使在筒部(72)内设置能够使该连结部(81)倾动的缝隙(84)。而且,筒部(72)向蜗轮蜗杆机构(26)的轴向前端侧对第一滚动轴承(51)的内圈(51a)进行按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电动动力转向装置(EPS)有如下装置,即,通过将马达作为驱动源而驱动转向轴使之旋转,来对转向操纵系统赋予用于辅助转向操作的辅助力。通常,这样的EPS具有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构成为,由于马达而旋转的蜗轮蜗杆机构与连结于转向轴的齿轮啮合。而且,马达的扭矩经由该减速机构而向转向轴传递。在使用了上述的减速机构的EPS的情况下,上述各齿轮的啮合状态、即蜗轮蜗杆机构以及齿轮的啮合部的适当的轴间距离的设定以及维持是重要的要素。具体而言,其轴间距离越小,越能够抑制声音、振动的产生,但相反,容易加剧各齿轮磨损。另一方面,在其 轴间距离大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磨损,但有容易产生声音、振动的趋势。因此,在考虑平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期望将各齿轮的轴间距离设定在认为最佳的范围内,并且,与齿面的磨损等老化无关而进行稳定维持。在这样的EPS上,多数情况下组装有所谓的消隙系统,该消隙系统构成为,经由联轴器将蜗轮蜗杆机构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马达的输出轴倾动,并且,通过向接近齿轮的方向推压蜗轮蜗杆机构,来将两者的轴间距离维持为最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如图9所示,这样的联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波满健志永桥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