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控制车辆的转向盘的转向操作的转向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可变齿轮比转向系统(VGRS系统)改变转向盘的转向角与受动轮胎(steered tire wheel)的舵角(即偏转角)之间的比率。例如,JP2000-344120A中公开的车辆转向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操作的致动器以改变作为转向角与偏转角之间的比率的传递比的可变传递比机构,并操作该可变传递比机构以对车辆的行进速度低的低速区域设置闻的传递比。当转向盘由于车辆的驾驶者的转向操作而沿一个方向持续旋转时,车辆转向控制系统使得转动受动轮的齿条(rack)的端部碰撞到例如容纳齿条的齿条壳体的内壁。这不仅 使得齿条的长度方向的运动停止,而且使得受动轮(steered wheel)的旋转停止。车辆转向控制系统被设置成使得在车辆速度低的低速区域中使用高传递比。因此,例如,当驾驶者特别是在低速区域中执行突然转向操作时,当齿条碰撞齿条壳体时齿条的移动速度高。由于碰撞的能量与速度的平方成比例,因此估计可能由于齿条与齿条壳体之间的碰撞而产生高的碰撞扭矩。在一些情况下,碰撞扭矩的峰值可能大于正常转向扭矩的十倍。因此,当齿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控制系统,所述车辆具有耦合到所述车辆的转向盘(2)的输入轴(3)、相对于所述输入轴能够旋转地布置的输出轴(4)、当输出轴旋转时沿着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齿条(6)、当所述齿条往复运动时转动的受动轮(7)以及所述齿条被往复运动地容纳在其中的齿条壳体(8),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可变传递比机构(20),包括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传送给所述输出轴的第一齿轮机构(2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机构的第一致动器(22),所述可变传递比机构提供可变传递比,所述可变传递比是表示偏转角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与表示所述转向盘的转向角的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角之间的比率;转向角检测装置(31),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2 JP 2011-138165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控制系统,所述车辆具有耦合到所述车辆的转向盘(2)的输入轴(3)、相对于所述输入轴能够旋转地布置的输出轴(4)、当输出轴旋转时沿着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齿条(6)、当所述齿条往复运动时转动的受动轮(7)以及所述齿条被往复运动地各纳在其中的齿条壳体(8),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 可变传递比机构(20),包括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传送给所述输出轴的第一齿轮机构(21)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齿轮机构的第一致动器(22),所述可变传递比机构提供可变传递比,所述可变传递比是表示偏转角的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角与表示所述转向盘的转向角的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角之间的比率; 转向角检测装置(31 ),所述转向角检测装置(31)检测所述转向角; 基本传递比计算部分(40),所述基本传递比计算部分(40)根据所述转向角检测装置所检测的转向角来计算基本传递比; 校正传递比计算部分(40),所述校正传递比计算部分(40)通过根据所述齿条的位置校正所述基本传递比来计算校正传递比; 传递比确定部分(40),所述传递比确定部分(40)根据所述齿条的位置确定所述基本传递比或所述校正传递比作为传递比;以及 第一驱动控制部分(40),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部分(40)根据所述传递比确定部分所确定的所述传递比来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传递比计算部分(40)通过进行校正以使得当所述齿条从接近于可移动范围的第一端的预定的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端或从接近于所述可移动范围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対的第二端的预定的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端时所述基本传递比的值降低,来计算所述校正传递比,以及 所述传递比确定部分(40)在所述齿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确定所述基本传递比作为所述传递比,并在所述齿条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一端之间或处于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时确定所述校正传递比作为所述传递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速度检测装置(32 ),所述速度检测装置(32 )检测所述车辆的速度; 其中所述基本传递比计算部分(40 )执行计算,使得所计算的所述基本传递比的值随着所述速度检测部分所检测的所述车辆的速度的值的减小而增大,井随着所述速度检测部分所检测的所述车辆的速度的值的增大而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转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齿条位置估计部分(40),所述齿条位置估计部分(40)根据所述偏转角来估计所述齿条的位置; 其中所述校正传递比计算部分(40)根据所述齿条位置估计部分所估计的所述齿条的位置来校正所述基本传递比;以及 其中所述传递比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