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935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齿轮单元(10)的润滑结构,包括:差速器壳(16),侧齿轮(18L,18R)和小齿轮(20U,20L)可旋转地由差速器壳支承;差速器箱体(28),差速器壳经由轴承(30L)可旋转地由差速器箱体支承;和将润滑油从形成在差速器壳与差速器箱体之间的第一腔室空间(36)引导到绕一个驱动轴(12L)形成的第二腔室空间(46)的润滑孔(48L)。第三腔室空间(50)形成在差速器壳内。从第二腔室空间经由轴承通往第一腔室空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小于润滑孔的最小通路截面积,第二腔室空间与第三腔室空间之间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和第三腔室空间中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大于润滑孔的最小通路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齿轮单元,更具体地涉及ー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结合在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的传动系中的差速器齿轮单元例如具有彼此啮合的ー对侧齿轮和ー对小齿轮,以及可旋转地支承这些齿轮的差速器壳。所述ー对侧齿轮和一对小齿轮彼此哨合地旋转,并且支承所述ー对侧齿轮的ー对驱动轴相对于差速器壳旋转。另外,小齿轮相对于由差速器壳支承的小齿轮轴旋转,差速器壳相对于收纳差速器壳的差速器箱体旋转,并且在差速器壳与差速器箱体之间配置有轴承。因此,需要通过润滑油来润滑在差速器齿轮单元的差动旋转期间相对于彼此旋转的各部件,以减小这些部件的摩擦阻力。已为此提出了各种润滑结构。·例如,ー种公知的用于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构造成将润滑油引导到差速器壳与差速器箱体之间的腔室空间,或者通过润滑供给系统经润滑孔弓I导到ー个驱动轴周围的腔室空间。另ー种公知的润滑结构具有设置在一个驱动轴的外表面上或设置在可旋转地支承所述ー个驱动轴的差速器壳的凸部的内表面上的螺旋沟槽,并且构造成通过螺旋沟槽将润滑油供给到差速器壳内。特别地,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 2010-144904 (JP 2010-144904 A)记载了ー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除润滑孔和螺旋沟槽之外还具有环板。环板具有舌部,该舌部将经设在差速器箱体中的润滑孔流入绕驱动轴的腔室空间内的润滑油引导到驱动轴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根据这种相关的润滑结构,与未设置润滑孔和螺旋沟槽时或未设置具有舌部的环板时相比,润滑油能够被良好地供给到差速器壳的内部以及驱动轴与凸部之间。典型地,在差速器齿轮单元中,驱动轴必须得到良好的支承,因而驱动轴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的间隙极小。类似地,固定在驱动轴的内端上的侧齿轮的轴部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的间隙也较小。因此,从驱动轴周围的腔室空间经驱动轴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通往差速器壳内部的腔室空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小于润滑孔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因此,从绕驱动轴的腔室空间经驱动轴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通往差速器壳内部的腔室空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流动路径阻力高,从而流过该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润滑油的流量受限。这样,当差速器齿轮单元在严酷的操作条件下操作时,在驱动轴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或在侧齿轮的轴部与差速器壳的凸部之间等的润滑可能不充分。因此,需要对润滑可能不足的部位镀覆已混合有固体润滑剂的镀层,或者进行高度抛光处理以使得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差速器齿轮单元的相关润滑结构存在的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由此提供一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通过改变差速器齿轮单元内的各部分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差速器齿轮单元内的润滑性能。这样,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ー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所述差速器齿轮单元包括ー对侧齿轮,所述ー对侧齿轮彼此相对并固定在间隔开且彼此对准的ー对驱动轴上;ー对小齿轮,所述ー对小齿轮在所述ー对侧齿轮之间与所述ー对侧齿轮哨合;差速器売,所述侧齿轮和所述小齿轮绕它们各自的轴线可旋转地由所述差速器壳支承,并且所述差速器壳在允许所述一对侧齿轮之间的差动旋转的同时使所述ー对侧齿轮绕其轴线旋转;差速器箱体,所述差速器壳经由绕所述ー对驱动轴配置的轴承绕与所述ー对侧齿轮的轴线一致的轴线可旋转地由所述差速器箱体支承;第一腔室空间,所述第一腔室空间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和所述差速器箱体之间;第二腔室空间,所述第二腔室空间绕所述驱动轴中的一个驱动轴由油封、所述差速器壳、所述差速器箱体和所述轴承中的一个轴承形成;第三腔室空间,所述第三腔室空间由所述差速器壳、所述ー对侧齿轮和所述ー对小齿轮形成;和第ー润滑油供给装置,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二腔室空间供给润滑油。从所 述第二腔室空间经所述ー个轴承通往所述第一腔室空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被构造成小于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并且所述第二腔室空间与所述第三腔室空间之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和所述第三腔室空间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被构造成大于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根据这种润滑结构,从第二腔室空间经所述ー个轴承通往第一腔室空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小于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因此,能确保第二腔室空间被充填润滑油,从而润滑油能够被可靠地供给到所述ー个驱动轴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ー个驱动轴的差速器壳的支承部之间。結果,能使这两者之间(即,所述ー个驱动轴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ー个驱动轴的差速器壳的支承部之间)被更好地润滑。另外,根据上述结构,第二腔室空间与第三腔室空间之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和第三腔室空间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大于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因此,与两个最小通路截面积的大小关系颠倒的相关润滑结构相比,第二腔室空间与第三腔室空间之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流动阻カ和第三腔室空间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流动阻カ降低,从而例如能增大所述ー个驱动轴与差速器壳之间和侧齿轮与差速器壳之间的润滑油的流量。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与相关润滑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差速器齿轮单元内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流动阻カ,从而能提高差速器齿轮单元内的润滑性能。因此,不需要对在差速器齿轮单元内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各部分镀覆已混合了固体润滑剂的镀层,或者对这些部分进行高度抛光以使得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变低。这里,在上述润滑结构中,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中的第一润滑孔的截面积。另外,在这种结构中,所述第三腔室空间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可被构造成大于所述第二腔室空间与所述第三腔室空间之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根据这种结构,与两个最小通路截面积的大小关系颠倒时相比,第三腔室空间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流动阻カ降低,从而例如能増大侧齿轮与差速器壳之间的润滑油的流量。当两个最小通路截面积的关系为如上所述时,侧齿轮的轴部与差速器壳之间的间隙例如比这些最小通路截面积的大小关系颠倒时大。然而,所述ー对侧齿轮与所述ー对小齿轮啮合,因而即使两个最小通路截面积的大小关系根据本专利技术而设定,侧齿轮也不会过度碾磨。在上述结构中,可设置第一润滑油流出抑制装置,所述第一润滑油流出抑制装置用于抑制润滑油从所述第二腔室空间经所述ー个轴承流出到所述第一腔室空间。 根据这种结构,通过第一润滑油流出抑制装置来抑制润滑油从第二腔室空间经所述ー个轴承流出到第一腔室空间。因此,与未设置第一润滑油流出抑制装置时相比,能増大从第二腔室空间到第三腔室空间的润滑油的流量,并且结果,能够进ー步提高差速器齿轮単元内的润滑性能。另外,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润滑油流出抑制装置可具有环板,所述环板被夹压在所述差速器箱体与所述ー个轴承的外端之间。此外,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润滑结构还可包括第四腔室空间,所述第四腔室空间绕另ー个驱动轴由油封、所述差速器壳、所述差速器箱体和另ー个轴承形成;和第二润滑油供给装置,所述第二润滑油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第四腔室空间供给润滑油。另外,从所述第四腔室空间经所述另ー个轴承通往所述第一腔室空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齿轮单元的润滑结构,所述差速器齿轮单元包括:一对侧齿轮(18R,18L),所述一对侧齿轮彼此相对并固定在间隔开且彼此对准的一对驱动轴(12R,12L)上;一对小齿轮(20U,20L),所述一对小齿轮在所述一对侧齿轮(18R,18L)之间与所述一对侧齿轮(18R,18L)啮合;差速器壳(16),所述侧齿轮(18R,18L)和所述小齿轮(20U,20L)绕它们各自的轴线可旋转地由所述差速器壳支承,并且所述差速器壳在允许所述一对侧齿轮(18R,18L)之间的差动旋转的同时使所述一对侧齿轮(18R,18L)绕其轴线旋转;差速器箱体(28),所述差速器壳(16)经由绕所述一对驱动轴(12R,12L)配置的轴承(30R,30L)绕与所述一对侧齿轮(18R,18L)的轴线一致的轴线可旋转地由所述差速器箱体支承;第一腔室空间(36),所述第一腔室空间形成在所述差速器壳(16)和所述差速器箱体(28)之间;第二腔室空间(46),所述第二腔室空间绕所述驱动轴中的一个驱动轴(12L)由油封(44)、所述差速器壳(16)、所述差速器箱体(28)和所述轴承中的一个轴承(30L)形成;第三腔室空间(50),所述第三腔室空间由所述差速器壳(16)、所述一对侧齿轮(18R,18L)和所述一对小齿轮(20U,20L)形成;和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38,40,48L),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二腔室空间(46)供给润滑油,所述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二腔室空间(46)经所述一个轴承(30L)通往所述第一腔室空间(36)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A4)被构造成小于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38,40,48L)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A1);并且所述第二腔室空间(46)与所述第三腔室空间(50)之间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A2)和所述第三腔室空间(50)中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A3)被构造成大于所述第一润滑油供给装置(38,40,48L)的润滑油流动路径的最小通路截面积(A1)。...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贵彦小川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