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93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0)、支撑管(11)及第二连接板(13);所述支撑管(11)内设有第一弹簧座(15)、弹簧(16)及第二弹簧座(17);所述第一弹簧座(15)、弹簧(16)与第二弹簧座(17)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通过该效率测试装置可以方便的获得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进而评估助力弹簧和踏板安装位置公差对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的影响,诊断出离合器踏板沉重的原因,从而可对其进行校核与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和驾驶员的操控舒适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测试技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离合器分离系统作为汽车中操作离合器的执行机构,包含脚踏板、绳索或液压机构、离合器分离臂、离合器分离轴及分离轴承等零件,对整车的动カ传递及NVH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离合器踏板的分离カ大小,严重的影响着驾驶员的操控舒适度。由于离合器分离机构(如拉索或液压管路)的负荷效率及行程效率损失,和离合器分离拨叉的负荷效率损失,导致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不可能达到理想的100%。在现实当中,为了提高汽车的动カ传递及NVH性能,使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负荷效率和 行程效率尽可能的向100%靠近,不失ー个好方法。然而,目前实际生产出来的离合器分离系统,其踏板力及踏板行程往往和原设计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在汽车的安装过程当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目前在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设计校核中,只有总的负荷效率及行程效率经验值,还没有一种简易的測量装置可以获得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这些都对离合器分离系统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的提升非常不利,严重影响着汽车的动力传递、NVH性能和驾驶员的操控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通过该效率测试装置可以简易的获得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本技术通过实施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技术目的设计ー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支撑管及第ニ连接板;所述支撑管内设有第一弹簧座、弹簧及第ニ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弹簧与第二弹簧座依次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与离合器分泵连接,即把本技术的效率测试装置安装于离合器分泵上;通过在离合器踏板处施加一定的压力,并利用离合器踏板测カ计測量所施压カ的大小及离合器踏板的位移,再借助本技术的效率测试装置获取分泵推杆处受カ的大小及位移量,通过两处地方力和位移的对比,可得出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支撑管外壁上设有刻度槽。通过该刻度槽能随时获取分泵推杆处受カ的大小及位移量。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效率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穿过第二连接板并与第二弹簧座连接。通过支撑螺杆与第二弹簧座的配合,可以起到支撑压缩弹簧的作用,使测试数据不受支撑管壁摩擦力的影响,保证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支撑螺杆与第二连接板采用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支撑螺杆可以调节分泵推杆的预压缩量,使分泵推杆伸出的长度与整车实际装配一致。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支撑螺杆与第二弹簧座固定连接,使支撑螺杆与第二弹簧座成为一体。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支撑管相通。这样,离合器分泵推杆只需穿过通孔便可进入支撑管与第一弹簧座连接。只要分泵推杆受到压カ就会把它传递给效率测试装置的弹簧让其压缩,因而,只要測量出弹簧的压力及压缩量,即可知道分泵推杆处受到的压カ及位移量。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刻度槽至少包括两条。这样更方便通过该刻度槽随时获取分泵推杆处受カ的大小及位移量。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刻度槽长度大于或等于弹簧的长度。这样,无论分泵推杆处受力多大,只要弹簧受压缩,都可通过该刻度槽非常直观的获得分泵推杆处受カ的大小及位移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结构来适应不同汽车、不同离合器分泵安装面;所述支撑管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通过该效率测试装置可以方便的获得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进而评估助力弹簧和踏板安装位置公差对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的影响,诊断出离合器踏板沉重的原因,从而可对其进行校核与调整,极大地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和驾驶员的操控舒适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效率测试装置的I-I剖视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效率测试装置与离合器分离系统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配合结构的II- II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剖视图A的放大图。图中标识1-离合器分泵;2_离合器踏板;3_通孔;5_效率测试装置;7_螺栓;9-分泵推杆;10_第一连接板;11_支撑管;12_刻度槽;13_第二连接板;14_支撑螺杆;15-第一弹簧座;16_弹簧;17_第二弹簧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0、支撑管11及第ニ连接板13 ;所述支撑管11内设有第一弹簧座15、弹簧16及第二弹簧座17 ;所述第一弹簧座15、弹簧16与第二弹簧座17依次连接;所述支撑管11外壁上还设有刻度槽12,该刻度槽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弹簧16的长度,通过刻度槽12可完全看到弹簧15受压缩的情况;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上设有通孔3,所述通孔3与支撑管11相通。在实际应用当中,为了更方便通过该刻度槽12随时获取弹簧15所受压カ的大小及位移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刻度槽12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刻度槽12 ;为了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效率测试装置还包括支撑螺杆14,所述支撑螺杆14穿过第二连接板13并与第二弹簧座17连接,所述支撑螺杆14与第二连接板13采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螺杆14与第二弹簧座17固定连接。通过支撑螺杆14与第二弹簧座17的配合,可以起到支撑压缩弹簧16的作用,使测试数据不受支撑管11壁摩擦力的影响。使用时,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板10与离合器分泵连接,即把本技术的效率测试装置安装于离合器分泵上;通过在离合器踏板处施加一定的压力,并利用离合器踏板测力计测量所施压カ的大小及离合器踏板的位移,再借助本技术的效率测试装置上的刻度槽12获取弹簧16所受压カ的大小及受压缩位移量、即获得分泵推杆处受カ的大小及位移量,通过两处地方力和位移的对比,可得出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3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结构来适应不同汽车、不同离合器分泵安装面;支撑管11也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横截面为方形的支撑管11,并在该支撑管11两个相邻的面上开了两个刻度槽12,这 样可以适应不同离合器分泵安装情况下对弹簧16压缩情况的获取。利用这种效率测试装置和踏板测カ计分别获得分泵推杆处和离合器踏板处受カ的大小及位移量,通过两处地方力和位移的对比,可得出离合器踏板到离合器分泵的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进而评估助力弹簧和踏板安装位置公差对负荷效率和行程效率的影响,诊断出离合器踏板沉重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效率测试装置5通过至少两个螺栓7与离合器分泵I连接,即通过至少两个螺栓7把所述效率测试装置5的第一连接板10与离合器分泵I连接,所述离合器分泵I的分泵推杆9穿过第一连接板10上的通孔3进入支撑管1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离合器分离系统的效率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0)、支撑管(11)及第二连接板(13);所述支撑管(11)内设有第一弹簧座(15)、弹簧(16)及第二弹簧座(17);所述第一弹簧座(15)、弹簧(16)与第二弹簧座(17)依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兆平赖玉龙覃辉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