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及其连通阀组,所述连通阀组设在所述液压系统的主油缸无杆腔上,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和第二无杆腔,所述连通阀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限定出腔室;逻辑阀插芯,所述逻辑阀插芯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逻辑阀插芯具有设在其底部的第一通路、设在其侧壁的第二通路以及在顶部的控制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所述控制通路与所述集成阀组的控制通道相连;和逻辑阀盖板,所述逻辑阀盖板设在所述阀体的表面上且与所述逻辑阀插芯对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通阀组,体积小,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及其连通阀组。
技术介绍
目前商混设备用的液压系统均为32通径(DN32)的电液换向阀完成主油缸换向,16通径的电液换向阀完成摆动油缸的换向,电控高低压切换阀(DN32)完成泵送系统的高 低压切换。传统的该系统中各功能模块分散、空间使用尺寸大,且系统布置较复杂。同时,传统中使用的滑阀式换向阀通流能力小、制造精度高、阀芯尺寸大、换向时间长、换向冲击大,随着商混设备系统高压大流量的发展趋势,此系统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连通阀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连通阀组的液压系统。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连通阀组,设在所述液压系统的主油缸无杆腔上,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和第二无杆腔,所述连通阀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限定出腔室;逻辑阀插芯,所述逻辑阀插芯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逻辑阀插芯具有设在其底部的第一通路、设在其侧壁的第二通路以及在顶部的控制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所述控制通路与所述集成阀组的控制通道相连;和逻辑阀盖板,所述逻辑阀盖板设在所述阀体的表面上且与所述逻辑阀插芯对应。根据本技术的连通阀组,体积小,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包括主油缸,所述主油缸内通过活塞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有杆腔包括第一和第二有杆腔,所述无杆腔包括第一和第二无杆腔;摆动油缸;泵组,所述泵组向系统提供动力油,所述泵组包括主泵、恒压泵和齿轮泵;集成阀组,所述集成阀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在所述主油缸上方,且所述本体内形成有控制通道;多个插装阀组件,所述多个插装阀组件集成在所述本体上且分别与所述多条通油管路相连以控制所述通油管路的通断从而选择泵送系统的高压泵送和低压泵送、高低压泵送切换以及摆动油缸的换向;恒压泵出口阀组,所述恒压泵出口阀组与所述恒压泵连接以保护所述恒压泵等;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连通阀组,所述连通阀组设在所述无杆腔上,所述连通阀组被构造成当所述泵送系统为高压泵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无杆腔封闭,且所述泵送系统为低压泵送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无杆腔连通;退砼电磁阀;以及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连接至所述恒压泵出口阀组以吸收摆动油缸换向时的液压冲击且可作为摆动油缸快速换向时的临时油源。根据本技术的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通过将功能阀块集成在一起以实现泵送系统的主油缸换向和高低压泵送切换等,同时将分配系统用的电液换向阀、单向阀等集成在功能阀块上,体积小,集成度高,系统布置简单明了,由此克服了大通径滑阀式换向阀通流能力小、制造精度高、阀芯尺寸大、换向时间长、换向冲击大的弱点,特别适合商混车辆结构紧凑,压力高流量大的特点。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具有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圈示I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集成阀组中的第一至第十插芯中任一个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所示的集成阀组的主视图;图6是图2中所示的集成阀组的左视图;图7是图2中所示的集成阀组的右视图;图8是图2中所示的集成阀组的俯视图;图9是图2中所示的集成阀组的仰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连通阀组的示意图;图11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泵送系统处于初始工作状态;图12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泵送系统处于高压泵送状态、第二无杆腔进油且第一无杆腔回油;图13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泵送系统处于高压泵送状态、第一无杆腔进油且第二无杆腔回油;图14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泵送系统处于低压泵送状态、第二有杆腔进油且第一有杆腔回油;以及图15是图I中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其中泵送系统处于低压泵送状态、第一有杆腔进油且第二有杆腔回油。附图标记01. 1-0. I. 4,02. 1-02. 4第一至第四插芯及第一至第四盖板;01. 5-01. 8,02. 5-02. 8第五至第八插芯插芯及第五至第八盖板;01. 9、02· 9第九插芯及第九盖板;03. I高压泵送用电磁换向阀;03. 2低压泵送用电磁换向阀;03. 3主泵电磁换向阀;04. I、04. 2 单向阀;05高低压切换用电磁换向阀;06,07第十插芯及盖板;08蓄能器储能电磁球阀;09分配系统用溢流阀;10分配系统用电液换向阀 ;11退砼电磁球阀;13. 1,13. 2,13. 3,13. 4,13. 5,13. 6 测压接头;14. 1-14. 2 压力表线;15. 1-15. 2 压力表16单向阀;420,430连通阀组的逻辑阀插芯及逻辑阀盖板;600 蓄能器;PA、PB摆缸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首先参考图I-图15描述根据本技术的连通阀组的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如图I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液压系统,包括主油缸100、摆动油缸、泵组、集成阀组200、恒压泵出口阀组300、连通阀组400、退砼电磁阀500和蓄能器600。如图I和图2所示,主油缸100内通过活塞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有杆腔包括第一有杆腔Iio和第二有杆腔120,无杆腔包括第一无杆腔130和第二无杆腔140,其中第一有杆腔110通过第一有杆腔进油管A12供油,第二有杆腔120通过第二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连通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阀组设在所述液压系统的主油缸无杆腔上,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和第二无杆腔,所述连通阀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限定出腔室;逻辑阀插芯,所述逻辑阀插芯设在所述腔室内,且所述逻辑阀插芯具有设在其底部的第一通路、设在其侧壁的第二通路以及在顶部的控制通路,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所述控制通路与所述集成阀组的控制通道相连;和逻辑阀盖板,所述逻辑阀盖板设在所述阀体的表面上且与所述逻辑阀插芯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扬琴,韩术亭,李勋文,谭碧峰,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