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缸切换阀及包括该油缸切换阀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9045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切换阀及包括该油缸切换阀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油缸切换阀包括内设有滑阀、溢流补油阀、梭阀和电磁换向阀的阀体;滑阀的进/回油口与阀体的进/回油口连通,第一油口与阀体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二油口与阀体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第一控制油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四油口连通;溢流补油阀的回/补油口与阀体的回/补油口连通,第三回/补油口和第二控制油口均与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梭阀的第一进油口与阀体的进/回油口连通,第二进油口与阀体的先导油口连通,出油口与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阀体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阀块元件数量减少,使得故障率减少,系统可靠性得以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缸切换阀及包括该油缸切换阀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缸切换阀及包括该油缸切换阀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由于起重机大臂的油缸伸缩方向控制阀(图中未示出)仅具有一联,而起重机大臂进行伸缩动作时有两个油缸(如图1中的第一油缸1’和第二油缸2’)。这也就是说,同一个控制阀需要控制两个油缸的伸缩动作,因此需要在方向控制阀与油缸之间添加油缸切换控制阀,即图1中的油缸切换阀3’。如图2所示,具体地,油缸切换阀3’包括集成安装在阀体中的第一插装阀31’、第二插装阀3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3’、梭阀34’、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和单向阀36’。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油缸切换阀3’的工作过程。第一油缸1’伸出时,电磁换向阀Y1得电,第一插装阀31’打开,P口油源通过打开的第一插装阀31’进入第一油缸1’的M腔内,实现了第一油缸1’的伸出。此时由于第一油缸1’处于伸出状态,所以第一油缸1’内部给第二油缸2’供油的芯管也处于伸出状态,但通往第二油缸2’的第二插装阀32’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只能通过单向阀36’给第一油缸1’的内部芯管补油,以防止吸空。第一油缸1’收缩时,电磁换向阀Y1和电磁换向阀Y12同时得电,第一插装阀31’打开,第一油缸1’的M腔内的油液通过打开的第一插装阀31’回到油箱,从而实现了第一油缸1’的收缩。此时由于第一油缸1’处于收缩状态,所以第一油缸1’内部给第二油缸2’供油的芯管也处于收缩状态,但通往第二油缸2’的第二插装阀32’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只能通过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5’给第一油缸1’的内部芯管排油,以防止第一油缸1’芯管不能出油而发生爆裂。第二油缸2’伸出时,电磁换向阀Y2得电,第二插装阀32’打开,P口油源通过打开的第二插装阀32’进入第一油缸1’芯管内,然后再进入到第二油缸2’的M’腔内,实现了第二油缸2’的伸出。第二油缸2’收缩时,电磁换向阀Y2得电,第二油缸2’的M’腔内的油源按照其伸出过程中的反向方向进行流动,以实现了第二油缸2’的收缩动作。上述油缸切换阀集成的阀块元件偏多,因此故障率较多,从而使得可靠性降低。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缸切换阀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缸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具有第一进/回油口、第一回/补油口、先导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滑阀、溢流补油阀、梭阀和电磁换向阀,其中:所述滑阀的第二进/回油口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连通,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第一控制油口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四油口连通;所述溢流补油阀的第二回/补油口与所述第一回/补油口连通,第三回/补油口和第二控制油口均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梭阀的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连通,第二进油口与所述先导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电磁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不得电状态下,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三油口导通,所述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进/回油口导通。进一步地,第一油缸伸出状态下,补油用油液自所述第一回/补油口依次经由所述所述第二回/补油口、第三回/补油口、所述回油口和所述第三油口,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进一步地,第一油缸缩回状态下,回油油液自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依次经由所述第三油口、所述回油口、所述第三回/补油口和所述第二回/补油口,从所述第一回/补油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得电状态下,所述第四油口和所述进油口导通,先导油液自所述先导油口进入到所述进油口而使所述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二进/回油口导通。进一步地,第二油缸伸出状态下,油液自所述第一进/回油口依次经由所述第二进/回油口和所述第一油口,进入到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进一步地,第二油缸缩回状态下,回油油液自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依次经由所述第一油口和所述第二进/回油口,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换向阀为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个滑阀控制主油道的通断,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插装阀相比,阀块元件的数量上得以减少。本专利技术还采用了溢流补油阀实现对第一油缸芯管的补油和排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由1个单向阀和1个电磁换向阀相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减少了阀块元件的使用。本法民还采用电磁换向阀和梭阀控制滑阀的工作位,与现有技术相比,阀块元件数量进一步减少。综上所述,元件减少,使得故障率减少,系统可靠性得以提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油缸切换阀,所述油缸切换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缸的杆芯与所述第二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油缸切换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缸中无杆腔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压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油缸切换阀与两油缸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油缸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油缸切换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油缸切换阀与油缸的连接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油缸2’第二油缸3’油缸切换阀31’第一插装阀32’第二插装阀33’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4’梭阀35’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6’单向阀1阀体11第一进/回油口12第一回/补油口13先导油口14第一工作油口15第二工作油口2第一油缸3滑阀31第二进/回油口32第一油口33第二油口34第一控制油口4溢流补油阀41第二回/补油口42第三回/补油口43第二控制油口5梭阀51第一进油口52第二进油口53出油口6电磁换向阀61进油口62回油口63第三油口64第四油口7第二油缸M第一油缸的无杆腔M’第二油缸的无杆腔N第一油缸的有杆腔N’第二油缸的有杆腔21芯管L进/回油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油缸切换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油缸切换阀与油缸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油缸切换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油缸切换阀及包括该油缸切换阀的液压系统和工程机械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缸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具有第一进/回油口(11)、第一回/补油口(12)、先导油口(13)、第一工作油口(14)和第二工作油口(15);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滑阀(3)、溢流补油阀(4)、梭阀(5)和电磁换向阀(6),其中:所述滑阀(3)的第二进/回油口(31)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11)连通,第一油口(32)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4)连通,第二油口(33)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5)连通,第一控制油口(34)与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第四油口(64)连通;所述溢流补油阀(4)的第二回/补油口(41)与所述第一回/补油口(12)连通,第三回/补油口(42)和第二控制油口(43)均与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回油口(62)连通;所述梭阀(5)的第一进油口(51)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11)连通,第二进油口(52)与所述先导油口(13)连通,出油口(53)与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61)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第三油口(63)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具有第一进/回油口(11)、第一回/补油口(12)、先导油口(13)、第一工作油口(14)和第二工作油口(15);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滑阀(3)、溢流补油阀(4)、梭阀(5)和电磁换向阀(6),其中:所述滑阀(3)的第二进/回油口(31)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11)连通,第一油口(32)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4)连通,第二油口(33)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15)连通,第一控制油口(34)与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第四油口(64)连通;所述溢流补油阀(4)的第二回/补油口(41)与所述第一回/补油口(12)连通,第三回/补油口(42)和第二控制油口(43)均与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回油口(62)连通;所述梭阀(5)的第一进油口(51)与所述第一进/回油口(11)连通,第二进油口(52)与所述先导油口(13)连通,出油口(53)与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61)连通;所述电磁换向阀(6)的第三油口(63)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4)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切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换向阀(6)不得电状态下,所述回油口(62)与所述第三油口(63)导通,所述第二油口(33)与所述第二进/回油口(31)导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切换阀,其特征在于,第一油缸(2)伸出状态下,补油用油液自所述第一回/补油口(12)依次经由所述第二回/补油口(41)、第三回/补油口(42)、所述回油口(62)和所述第三油口(63),进入所述第一工作油口(14)。4.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灵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