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小鼠胚胎细胞中基因定点突变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8343 阅读:7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小鼠胚胎细胞中基因定点突变的构建方法,通过在小鼠胚胎细胞中引入特定核算序列构建基因定点突变小鼠,包括以下步骤:在小鼠目标基因组序列中确定目标靶序列;按所述目标靶序列的顺序,构建能够识别并切割目标基因的TALEN核酸序列;将所述TALEN核酸序列导入小鼠胚胎细胞内;所获得的小鼠胚胎细胞用于体外培养或直接植入母鼠,表达TALEN并切割目标基因组,从而筛选目标基因突变的小鼠。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无需构建同源重组打靶载体、无需进行ES打靶细胞筛选,突变体比例高,操作简便,实验成本和周期大大减少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类转录激活子核酸酶快速基因编辑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小鼠细胞中基因定点突变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研究迫切需要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基因功能的分析。由于生理和遗传层面同人类较高的一致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成为了破译人类基因功能及寻找人类疾病治疗手段的有力工具。基因打靶技术是构建基因敲除小鼠的主要传统手段。基因打靶就是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 一基因为目的的一项技术。传统基因打靶技术的限制因素之一是周期长且难度大的打靶载体构建过程。其次,由于动物细胞内自发的同源重组发生率只有10_5-10_6,将打靶载体电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之后,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筛选发生目的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而且ES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稍有不慎将会引起其不可逆的分化,而使其失去生殖系转移能力,不能在后续操作中产生突变子代。再次,显微注射的ES细胞仅有一定的概率成功整合成为能够形成配子的生殖系细胞。并且要求ES细胞处于良好的生长及未分化的状态。另外,如果已有现成的目的基因被靶向的ES细胞,但与欲研究的小鼠品系不同,则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回交,以稀释ES细胞原有的遗传背景。人工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 ZFN)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基因组定点修饰的技术。ZFN是一种由靶向特定DNA序列的锌指蛋白和具有非特异性作用的FokI核酸内切酶切割结构域组成的重组蛋白。一对人工设计的,识别特定的DNA序列的ZFN与目标DNA序列(通常为相邻两段各18-24bp,间隔4_7bp)结合之后,它们的FokI核酸内切酶将形成二聚体,从而切割DNA双链,形成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该损伤主要通过易错性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以及高保真性的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进行修复。其中非同源末端连接通过造成目的基因的移码,可被用来对目的基因进行基因敲除。通过在受精卵阶段显微注射编码ZFN的DNA或相应mRNA,已实现对小鼠,大鼠,斑马鱼等模式生物的基因敲除。尽管ZFN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然而根据需要构建对特定DNA序列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ZFN是一项劳动量大,周期长,成功率低的工作,这已经成为阻碍该ZFN大规模应用的瓶颈。ZFN的DNA识别结构域由若干个锌指模块组成,每个锌指模块识别特定的3个连续碱基,因此相邻的3 6个锌指模块可识别DNA上连续的9 ISbp个碱基。这种三连体识别模式意味着在可供靶向的DNA序列选择上有更小的灵活性。尽管已有数百种锌指模块,但是并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碱基排列组合。同时由于相邻锌指模块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其碱基识别的特异性(context dependence),因此ZF在构建过程中要经过大量的优化才能实现对目的基因的特异性结合。另外由于ZF相对较低的DNA结合特异性,ZFN在细胞内的过表达会由于脱靶效应(Off Target Effect)造成较高的细胞毒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在构建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中存在的周期长,工作量大,难度高,效率低等不足,提供了通过在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体外转录的靶向目标基因的TALEN信使RNA,实现快速构建基因敲除小鼠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类转录激活子核酸酶快速构建靶向性基因组DNA改变的基因修饰小鼠的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通过在小鼠胚胎细胞中引入特定核算序列构建基因定点突变小鼠,包括以下步骤(I)在小鼠目标基因组序列中确定目标靶序列;·(2)按所述目标靶序列的顺序,构建能够识别并切割目标基因的TALEN核酸序列;(3)将所述TALEN核酸序列导入小鼠胚胎细胞内;所获得的小鼠胚胎细胞用于体外培养或直接植入母鼠,表达TALEN并切割目标基因组,从而筛选目标基因突变的小鼠。与传统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方法省略了体外进行ES细胞筛选的过程,整个操作过程只需直接将核酸导入胚胎中,不需要将ES细胞引入胚胎,避免了因ES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因培养条件不符合要求时导致的不可逆分化。其中,所述小鼠目标基因组序列包括编码基因的基因组序列、低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低拷贝序列、基因间的转录活跃序列或非转录序列。其中,所述小鼠胚胎细胞包括小鼠单细胞受精卵或多细胞小鼠胚胎。其中,所述步骤(3)是将所述TALEN核酸序列在体外转录为mRNA并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导入小鼠胚胎细胞。所述TALEN核酸序列可以通过质粒构建、人工合成等方法获得。其中,所述步骤(3)中,切割目标基因组所形成的DNA断裂位点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或通过同源重组修复。其中,所述目标基因突变包括碱基插入、缺失、改变、移码突变或敲除。其中,所述目标基因突变的小鼠是指通过选取目标基因发生突变的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杂交,再选取上述杂交所得的同窝杂合子小鼠进行自交,然后从上述所得新生小鼠中筛选目标基因突变的纯合子小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小鼠胚胎细胞,所述细胞是按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制备获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纯合子小鼠,是含有按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制备获得的小鼠胚胎细胞。即,将按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制备获得的小鼠胚胎细胞用于体外培养或直接植入母鼠,表达TALEN并切割目标基因组,筛选获得目标基因突变的小鼠;再将其与野生型小鼠杂交,再选取上述杂交所得的同窝杂合子小鼠进行自交,然后从上述所得新生小鼠中筛选目标基因突变的纯合子小鼠。本专利技术米用类转录激活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Nuclease, TALEN)实现对目标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切割。TALEN由TAL effectors及其融合的FokI核酸酶组成。其中,TALE(TAL effectors)是由12个或以上特异性识别DNA的串联“蛋白模块”及其两侧的N-末端与C-末端序列组成。TAL effectors的DNA识别模块由34个氨基酸组成,每个TAL effectors的DNA识别模块与DNA结合的特异性是由第12位和第13位氨基酸残基决定的,被称作重复可变的di-residues (RVDs)位点。RVDs与A、G、C、T四种碱基有着恒定的对应关系,即NI识别A,NG识别T,HD识别C,NN识别G。因此,欲使TALeffectors识别并结合某一特定核酸序列,只须将TAL effectors的DNA识别模块按照目标DNA序列串联克隆即可。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在目标基因中选择两处相邻(间隔15 20个碱基)的祀序列(一般十几个碱基)分别进行TAL effectors识别模块的构建。所构建的TALEN在细胞内识别并切割特定的目标基因序列,形成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 ο该损伤通过易错性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进行修复后,将有2/3的概率造成目的基因的移码,从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敲除。另外,可通过在T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小鼠胚胎细胞中基因定点突变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小鼠目标基因组序列中确定目标靶序列;(2)按所述目标靶序列的顺序,构建能够识别并切割目标基因的TALEN核酸序列;(3)将所述TALEN核酸序列导入小鼠胚胎细胞内;所获得的小鼠胚胎细胞用于体外培养或直接植入母鼠,表达TALEN并切割目标基因组,从而筛选目标基因突变的小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小鼠胚胎细胞中基因定点突变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小鼠目标基因组序列中确定目标靶序列; (2)按所述目标靶序列的顺序,构建能够识别并切割目标基因的TALEN核酸序列; (3)将所述TALEN核酸序列导入小鼠胚胎细胞内; 所获得的小鼠胚胎细胞用于体外培养或直接植入母鼠,表达TALEN并切割目标基因组,从而筛选目标基因突变的小鼠。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鼠目标基因组序列包括编码基因的基因组序列、低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低拷贝序列、基因间的转录活跃序列或非转录序列。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鼠胚胎细胞包括小鼠单细胞受精卵或多细胞小鼠胚胎。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是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力邱中伟刘明耀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