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168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6:58
在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为了整流装置的散热板的冷却效率的提高和高品质以及高输出,该交流发电机具备:具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隔着间隙将转子在定子内可旋转地支承于该定子的内周侧的前架及后架;安装于转子的冷却风扇;具有对一极性的电流进行整流的第一极性侧臂及对另一极性的电流进行整流的第二极性侧臂,对在定子绕组产生的交流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和覆盖整流装置的保护罩,整流装置具有安装有多个构成第一极性侧臂的整流元件的第一散热板(20)、安装有多个构成第二极性侧臂的整流元件的第二散热板(21)、和在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配置的波状凹凸的连接板(19),在第一散热板与连接板和第二散热板与连接板之间形成有由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的通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车辆内电子设备的需要增加,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具有高输出化的趋势。车辆用交流发电机高输出化时,伴随输出电流的增加,各部分的发热量增大,因随之而带来的温度上升而品质寿命会降低。特别是对通过车辆用交流发电机发电的交流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元件大幅受到发热产生的温度的影响,超过耐热温度时寿命急剧降低。 另外,近年来,通过发动机室的省空间化,搭载有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周围的环境温度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输出电流的增加引起的发热量的增大,整流元件的冷却性提高使得温度降低成为重要课题。因此,专利文献I中有如下提案等,即,为提高整流装置的冷却效率,在+极(正侧的臂)的整流元件和保护罩之间,一极(负侧的臂)的整流元件使来自外部的冷却风高效地流入并通过后架和第二散热板之间,使散热板的冷却效率上升,由此降低整流元件的温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 - 1645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近年来,车辆侧的电力需求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伴随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发电电力的大幅增加,在专利文献I的整流装置的冷却方式中,不能在空间上确保散热板的散热面积,散热板的冷却能力也达到饱和状态,由于高输出化对应,整流元件的温度超过耐热温度而带来急剧的寿命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整流装置的散热板的冷却效率提高的高品质且高输出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如下结构。具备具有定子绕组的定子;隔着间隙将转子在上述定子内可旋转地支承于该定子的内周侧的前架及后架;安装于上述转子的冷却风扇;具有对一极性的电流进行整流的第一极性侧臂及对另一极性的电流进行整流的第二极性侧臂,对在上述定子绕组产生的交流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和覆盖上述整流装置的保护罩,上述整流装置具有安装有多个构成上述第一极性侧臂的整流元件的第一散热板;安装有多个构成第二极性侧臂的整流元件的第二散热板;和在上述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配置的波状凹凸的连接板,在上述第一散热板与上述连接板及第二散热板与上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有由上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的通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形成于构成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的冷却风的路径均衡性良好地分配到第一散热板侧和第二散热板侧,因此,能够提供具备可提高整流元件的冷却性能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与附图关联的以下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记载能够明确。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保护罩的状态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后侧 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器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器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器的后侧正面图。图6是图5的A —A部截面图。图7是图6的B —B部截面图。图8是图6的C —C部截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整流器的后侧正面图。图10是图9的E —E部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整流器的后侧正面图。图12是图11的0 —F部截面图。图13是图11的0 —G部截面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拆下了保护罩的状态的车辆交流发电机的后侧正面图。图15是图14的J —J部截面图。图16是图14的K — K部截面图。图17是图14的L —L部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使用图I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图2表示拆下了保护罩的状态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后侧立体图。车辆用交流发电机31具备转子4和定子5。转子4在中心部具备轴2,在其两侧具备由磁性材料成形的前侧爪形磁极9和后侧爪形磁极10,这些爪形磁极以覆盖磁场绕组11的方式从两侧夹持而配置。前侧爪形磁极9和后侧爪形磁极10以爪部彼此相对向且一爪形磁极与另一爪形磁极啮合的方式配置。转子4在定子5的内周侧经由很小的空隙与其相对向配置。转子4的轴2插通前轴承3和后轴承8的内轮且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定子5由定子铁芯6和定子绕组7构成。定子铁芯6层叠有多片形成为环状的薄板钢板,在内周侧具备突出的齿部(齿),在各齿部之间形成有切槽。在各切槽,各相的定子绕组7跨过多个齿插入并安装于各切槽内。定子5的两端由前架16和后架17保持。在轴2的一端部安装有带轮I。在轴2的另一端部设有集电环12,其与电刷13接触,向磁场绕组11供给电力。另外,在转子4的前侧爪形磁极9和后侧爪磁极10的两端面设有外周侧具有多个叶片的作为冷却风扇的前风扇14和后风扇15,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导入来自外部的空气,以将冷却过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方式使空气流通。前侧的冷却风26从前架16的风窗通过前风扇14,与定子绕组7的线圈末端接触,并从前架16的风窗排出。后侧的冷却风27从保护罩25的开口部流入,通过整流装置18和IC调节器30,从后架17的中央部的风窗通过后风扇15与定子绕组7的线圈末端接触, 并从后架17的风窗排出。定子绕组7在本例中由2组三相绕组构成,各绕组的出口线与整流装置18连接。整流装置18由二极管等整流元件构成,构成全波整流电路。例如在二极管的情况下,阴极端子与整流元件连接板19连接。另外,阳极侧的端子与车辆用交流发电机主体电连接。保护罩25实现整流装置18的保护的功能。其次,对发电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伴随发动机的起动,从曲轴经由传递带向带轮I传递旋转,经由轴2使转子4旋转。在此,当从电刷13经由集电环12向设于转子4的磁场绕组11供给直流电流时,产生围绕磁场绕组11的内外周的磁通,在转子4的前侧爪形磁极9和后侧爪形磁极10沿周方向交互形成N极和S极。该磁场绕组11的磁通从前侧爪形磁极9的N极通过定子铁芯6围绕在定子绕组7的周围,且到达转子4的后侧爪形磁极10的S极,由此形成围绕转子4和定子5的磁路。这样,转子中产生的磁通与定子绕组7锁交,在U相、V相、W相的定子绕组7上分别产生交流电压,作为整体产生三相的交流电压。这样发电的交流电压通过由二极管等整流元件构成的整流装置18进行全波整流,转换成直流电压。对于被整流的直流电压,通过由IC调节器30控制向磁场绕组11供给的电流,由此以成为一定电压的方式进行调整。其次,使用图2 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器的立体图。图4是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装置分解后的示意图。图5是从后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整流装置的正面图。图6是图5的A —A部截面图。图7是图6的B —B部截面图。图8是图6的C —C部截面图。如图3及图4所示,在搭载于车辆用交流发电机31的整流装置18中,第一散热板20和第二散热板21相对向配置,在第一散热板20安装有六个+极(正侧臂)整流元件22,在第二散热板21安装有六个一极(负侧臂)整流元件23。在第一散热板20与第二散热板21之间具备将各整流元件连接且构成全波整流电路的整流元件连接板(连接端子板)19,该端子板兼备在第一散热板20与第二散热板21之间保持一定的电绝缘距离的功能。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利夫梅崎洋介泉满朗田口直之原田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