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喹啉腈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0409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喹啉腈衍生物,其以2-甲基喹啉为起始原料,依次经与相应的卤代烷进行“季铵盐化”、与丙二睛进行Michael加成消除、及相应的芳醛进行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目标物。该类衍生物的聚集体或固态物具有强的荧光,并且波长较长,这是一类非常优良的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许多领域(如电致发光器件、荧光探针、智能材料或生物体成像等)中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含喹啉腈单元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氰亚甲基喹啉(喹啉腈)衍生物。
技术介绍
1989年,柯达公司邓青云首次报道了采用吡喃腈衍生物(DCM)作为红光染料掺杂的电致发光器件(C. ff. Tang, et al. , Electroluminescence of doped organic thinfilms, J. AppI. Phys.,1989,65,3610-3616)。然而,该红光材料在固体时,极易导致荧光猝灭。迄今为止,人们通过对DCM修饰,得到一系列取代DCM衍生物,来解决其固态荧光猝灭问题。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都需要繁琐的合成步骤,并且在固态条件下,荧光量子产率仍然不够高(C. T. Chen, Evolution of R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Materialsand Devices, Chem. Mater. , 2004,16,4389-4400) 幸运的是,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教授于 2001年,发现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现象的化合物(B. Z. Tang, et al. ,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phenomen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s, Chem. Commun. ,2001,1740-1741)。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呈现弱的荧光,然而在固态时却拥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为发展固体荧光材料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另外,该类化合物还可用于荧光探针、智能材料、生物体成像等,具有非常好的商业应用前景。但是,迄今为止所报道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大多集中于短波长的娃杂环戍二烯(silole)和四苯乙烯(TPE)体系化合物(B. Z. Tang, et al.,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Chem. Soc. Rev. ,2011,40,5361-5388)。由于现有的DCM衍生物合成路线难度大,并且荧光在固体时容易导致猝灭。因此研制易于规模化制备的新型红光衍生物就成为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喹啉腈衍生物,其在溶液中,只具有弱的荧光,然而在形成聚集体或固态时,具有强的荧光,是一类优良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喹啉腈衍生物,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喹啉腈衍生物,其为式I所示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喹啉腈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中R2为苯基,或由卤素或式II 所示基团取代的苯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喹啉腈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中R3和R4分别独立选自六元芳环基中一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喹啉腈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为宏史川兴郭志前朱世琴邵安东杨金凤管婷祝正阳石文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