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056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17:51
在供给配管(13)的最高位置、且是在供给配管(13)的局部设置有释放孔(18),并且,供给配管(13)的供给口(13A)的局部(13a)位于比涂料(2)的液面(3)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泡沫的产生,防止涂装外观的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涂料涂覆于金属板等基材的涂覆装置,特别涉及辊式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将涂料涂覆于金属板等基材的涂覆装置,已知有如下辊式涂覆装置该辊式涂覆装置构成为使涂料在循环罐与涂料盘(pan)之间循环,利用旋转的辊从涂料盘内汲取涂料,进而将汲取到的涂料涂覆于基材。图I示出了这样的辊式涂覆装置的一例。如图I所示,该辊式涂覆装置10连续地将涂料2涂覆于行进的钢带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辊式涂覆装置10具备贮存涂料2的循环罐11、用于使涂料2循环的泵12、将涂料2涂覆于钢带I的上表面的上表面涂覆单元20、 以及将涂料2涂覆于钢带I的下表面的下表面涂覆单元30。上表面涂覆单元20具有汲取收纳于涂料盘21的涂料2的蘸料棍(pickup roll)22 ;涂覆棍(applicator roll )23,该涂覆棍23接收沿着蘸料棍22的表面输送的涂料2,并将该涂料2涂覆于钢带I的上表面;以及供钢带I卷绕的支承棍(backup roll) 24。在循环罐11与涂料盘21之间设置有从循环罐11向涂料盘21供给涂料2的供给配管13 ;以及从涂料盘21将剩余的涂料2回收到循环罐11的回收配管14。供给配管13与回收配管14使涂料2在循环罐11与涂料盘21之间循环。同样,下表面涂覆单元30具有汲取收纳于涂料盘31的涂料2的蘸料棍(pickuproll) 32 ;以及涂覆辊33,该涂覆辊33接收沿着蘸料辊32的表面输送的涂料2,并将该涂料2涂覆于钢带I的下表面。在循环罐11与涂料盘31之间设置有从循环罐11向涂料盘31供给涂料2的供给配管15 ;以及从涂料盘31将剩余的涂料2回收到循环罐11的回收配管16。供给配管15与回收配管16使涂料2在循环罐11与涂料盘31之间循环。虽然图I所示的辊式涂覆装置10是设置有蘸料辊与涂覆辊这两个辊的双辊型的涂覆装置,但是也存在三辊型的结构除了蘸料辊与涂覆辊以外,还设置有计量辊(metering roll),该计量棍将利用蘸料棍汲取的涂料的一部分挤落。在上述辊式涂覆装置中,虽然因涂料的成分的不同而存在程度的差异,但都会产生泡沫,且泡沫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有时该泡沫会被裹入到涂料中。被裹入到涂料中的泡沫会在涂膜过程中形成瑕疵,导致涂装外观不良。基于这样的背景,为了防止由泡沫引起的涂装外观的不良,在此之前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设置有障碍板的辊式涂覆装置,该障碍板在利用蘸料辊汲取的涂料到达计量辊之前挤落上述涂料的一部分。作为泡沫产生的结构,基于以下情况而设计了本装置认为由于被计量辊挤落的涂料下落到涂料液面上,进而卷入大气,所以产生泡沫。通过设置上述障碍板来减少被挤落的涂料与大气的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泡沫的产生。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消泡装置使线状体在涂料盘的涂料液面的上方旋转或往返,通过使该线状体与涂料液面上的泡沫接触来破坏、消除泡沫。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脱泡装置作为配设于涂料的循环系统的中途的脱泡装置,具备促进涂料中的气泡上浮、分离的脱泡处理室;以及促进在该脱泡处理室内上浮的气泡的消除的排气单元。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 - 0564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 - 21822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 - 121067号公报然而,即使应用了上述专利文献I 3所记载的技术,也无法充分地防止由泡沫引起的涂装外观的不良。并且,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技术是以三辊型的辊式涂覆装置为前提的,无法应用 于双辊式的涂覆装置等。并且,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技术并不抑制泡沫的产生,而是对产生的泡沫进行消泡、脱泡的技术,从而需要大规模的消泡装置或脱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抑制泡沫的产生,防止涂装外观的不良的涂覆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涂覆装置构成为使涂料在循环罐与涂料盘之间循环,利用旋转的棍从涂料盘内的涂料汲取涂料,并将汲取到的涂料涂覆于基材,其中,在从循环罐向涂料盘供给涂料的配管的最高位置,且是在配管的局部设置有释放孔,并且,向涂料盘供给涂料的供给口的局部位于比涂料盘内的涂料的液面更靠上方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涂覆装置,能够可靠地抑制泡沫的产生,防止涂装外观的不良。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辊式涂覆装置的一例的图。图2是示出现有的辊式涂覆装置中的泡沫的产生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涂覆装置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人认为为了可靠地防止由泡沫引起的涂装外观的不良,如专利文献2、3中所记载的技术所述,并不需要对所产生的泡沫进行消泡、脱泡,而是需要抑制泡沫的产生。进而,由于在双辊型的辊式涂覆装置中也产生泡沫,因此,推测如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技术所述那样,以三辊型的辊式涂覆装置为前提的泡沫的产生结构无法充分地进行说明。因此,无论是双辊型还是三辊型,本专利技术人针对在辊式涂覆装置中产生泡沫的结构都进行了潜心研究。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泡沫是因以下结构而产生的。图2是图I的A部(由虚线包围的位置)的放大图。图2示出了在现有的辊式涂覆装置中,从供给配管13向涂料盘21供给涂料2的状态。当处于该状态时,在供给配管13的最高位置,且是在供给配管13内形成有空气层8。空气层8的空气被卷入到供给配管13内的涂料2的流动中,从供给配管13的供给口 13A流入到涂料盘21内,在混入涂料2中以后,在涂料2的液面3上浮起,形成泡沫9。在图I中,在B部(由虚线包围的部位)也因同样的结构而产生泡沫。由此,基于上述这样的泡沫的产生原理,本专利技术人想到为了抑制泡沫9的产生,只要不使空气层8的空气被卷入到供给配管13内的涂料2的流动中即可。基于附图对根据上述想法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I所示的辊式涂覆装置10作为对象。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I的A部(由虚线包围的位置)的放大图,示出从供给配管13向涂料盘21供给涂料2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给配管13的最高位置、且是在供给配管13的局部设置有释放孔18,并且,供给配管13的供给口13A的局部13a位于比涂料2的液面3更靠上方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供给配管13的最高位置处,形成于供给配管13内的空气层8经由释放孔18和供给口 13a而与大气连通,空气能够在其间自如地移动。其结果是,防止了空气层8的空气被卷入到供给配管13内的涂料2的流动中,抑制泡沫9的产生。虽然图3示出了图I的A部(由虚线包围的位置),当然,对于图I的B部(由虚线包围的位置)也相同。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功地使涂料盘内的泡沫在长时间内快速减少,而这在现有的辊式涂覆装置中无法实现,并且能够以高效率及高成品率稳定地制造具有漂亮外观的涂装金属带。虽然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对象的辊式涂覆装置10是双辊型的涂覆装置,但是本专利技术当然也能够用于三辊型等的其它辊式涂覆装置。实施例I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使用图I所示的辊式涂覆装置将涂料涂覆于板厚2. 3mm以下的中低碳钢的冷轧钢带。此时,作为本专利技术例,使用图3所示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涂覆装置进行涂覆,并且,作为现有例,在图2所示的现有状态下进行涂覆。表I示出其结果。[表 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29 JP 2010-0175181.一种涂覆装置, 该涂覆装置构成为使涂料在循环罐与涂料盘之间循环,利用旋转的辊从涂料盘内的涂料中汲取涂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野龙规森川容任龙王惠三村田克己
申请(专利权)人: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