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相变储能微胶囊技术

技术编号:727261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相变微胶囊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相变储能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技术,是采用熔融同轴电喷的方法将相变材料包覆在微米和/或纳米粒子内部,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储能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相变储能微胶囊是由壳材料和被封装在壳材料里的有机相变核材料构成的核-壳结构;所述的微胶囊具备相变储能性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熔融同轴电喷制备技术工艺简单,可以制备微米和/或纳米尺度的胶囊,且胶囊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相变微胶囊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相变储能微胶囊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的进一步紧张和短缺,节能、储能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相变储能技术是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用于满足人们需求的有效手段。在相变储能技术的研究中,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相变储能材料,或称相变材料是指能被利用其在物态变化时所吸收(放出)的大量热能用于能量储存的材料。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利用太阳能或环境废余能量储能并调节温度,可以长期多次重复使用,在节能储能、建筑材料、纺织、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变材料按相变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固固相变和固液相变,其中固液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大,储能过程近似恒温、体积变化小、过程易控制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相变材料。由于固液相变材料在熔融后相变为液相,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需要加以稳定才能在各种场合中使用。20世纪30年代开始,微胶囊技术的发展拓宽了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从技术上克服了相变材料应用的局限性,提高了相变材料的使用效率。目前,用于制备胶囊相变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J.Phys. Chem-B 2006,110,14279 ;Colloid Polym.Sci. 2004,282,330 ;Colloid Polym. Sci. 2002, 280,260)。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胶囊,成壳单体及催化剂全部位于相变材料乳化液滴的内部或外部,故聚合反应在液滴表面发生,生成的聚合物膜可覆盖全部乳化液滴的表面。原位聚合法制备相变胶囊的前提是单体是可溶的,而聚合物是不可溶的。在聚合反应前,相变材料必须被乳化分散成液滴,并在形成的乳化体系中以分散相存在,此时成壳材料可以是水溶性或油溶性单体,可以是几种单体的混合物,也可以是水溶性低分子量聚合物或预聚物。 界面聚合法首先要将两种含有双(多)官能团的单体分别溶解在两种不相混溶的相变材料乳化体系中,通常采用水-有机溶剂乳化体系。在聚合反应时两种单体分别从分散相和连续相向其界面移动并迅速在界面上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膜将相变材料包覆形成微胶囊。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相变胶囊也存在着壁材脆性大、包封率不高,工艺复杂等问题,因此, 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包覆相变材料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静电喷雾技术,简称电喷,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力将流体拉伸、分裂、雾化、形成微米和/或纳米粒子的方法。由于电喷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用于零维微米和/或纳米材料的制备。2002年,同轴电喷技术的提出(kience, 2002,295,1695)为具有核壳结构微米和/或纳米粒子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相变储能性质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相变储能性质的相变储能微胶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技术,是采用熔融同轴电喷的方法将相变材料包覆在微米和/或纳米粒子内部,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储能微胶囊。本专利技术的相变储能微胶囊是通过熔融同轴电喷技术制备出来的,该相变储能微胶囊是由壳材料和被封装在壳材料里的有机相变核材料构成的核-壳结构;所述的微胶囊具备相变储能性质。本专利技术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是采用熔融同轴电喷技术,其中所利用的熔融同轴电喷装置可如图1所示。所述的装置包括由外喷管1和内喷管2组成的同轴复合喷丝头3、内外流体输液系统4、直流高压电源5、地线6、收集装置7和加热控温系统8 ;在所述的加热控温系统(可为温度控制箱)8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的由外喷管1和内喷管2组成的同轴复合喷丝头3、内外流体输液系统4、直流高压电源5、地线6和收集装置7 ;其中,所述的外喷管1和内喷管2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直流高压电源5的正极相连接, 直流高压电源5的负极通过地线6接地;所述的收集装置7 (如铝箔收集板)通过导线与地线6相连接;所述的内外流体输液系统4的内流体输液系统与内喷管相连通,外流体输液系统与外喷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利用熔融同轴电喷装置,将制备微胶囊的壳材料溶液通过外流体输液系统注入由外喷管和内喷管组成的同轴复合喷丝头的外喷管内,将制备微胶囊的有机相变核材料溶液通过内流体输液系统注入同轴复合喷丝头的内喷管内,同时通过加热控温系统保持整个电纺系统处于温度为室温 70°C,使熔点高于室温的有机相变核材料保持熔融状态(整个体系的温度由加热控温系统控制);调节同轴复合喷丝头与收集制备得到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收集装置间的距离为10 40cm,壳材料溶液的流速为1 20mL/h,有机相变核材料溶液的流速为0. 05 5mL/h,在复合喷丝头与收集装置间施加的电压为10 40KV ;壳材料溶液及有机相变核材料溶液的流体在复合喷丝头的喷口处相遇形成复合流体,复合流体受静电库仑力、重力及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经过拉伸、分裂、固化,最后在收集装置上即可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相变储能性质的微胶囊。所述的收集装置是铝箔收集板。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相变储能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0 70°C。所述的由外喷管和内喷管组成的同轴复合喷丝头的内外喷管均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与高压直流电源相连。所述的壳材料溶液的制备方法为选择1 3种物质与溶剂混合,其中所述物质选自无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和/或与有机相变核材料溶液不互溶的聚合物,搅拌,配制成浓度为0. 5wt% 20wt%的溶液;其中无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与聚合物的复合溶液中需加入催化量的催化剂。所述的无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是:V0 (OiPr) 3> Si (OCH2CH3) 4、FeCl3、FeCl2, Mg(OC2H5)2、Ni (CH3COO)2、Al (CH3COO) 3、Ce (NO3)4、ZrOCl2^Al (OBu) 3、Ge (OiPr)4、Pd(CH3COO)2、 Mn (NO3) 2> Mn (CH3COO) 2、Co (CH3COO) 2、Nb (OC2H5) 5、Ti (OBu) 4、Ti (OiPr) 4、Zn (CH3COO) 2 或 C22H44OSn等;其中Bu是丁基,iPr是异丙基。所述的聚合物是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腈、聚丙烯、聚氨酯、聚乳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ε -己内酯)、聚醚、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或聚酰胺等。所述的催化剂包括乙酸、硝酸或盐酸。所述的溶剂选自乙醇、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1, 2-二氯乙烷、乙腈、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甲苯、丙酮和水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相变核材料溶液是相变材料的熔融体或共熔体,共熔体系比例不同,导致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不同。所述的有机相变核材料选自相变温度在0 70°C之间的有机相变材料,所述的有机相变材料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共熔物。所述的有机化合物选自石蜡类中的一种、脂肪酸类中的一种、酯类中的一种或醇类中的一种等。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共熔物是石蜡类中的2 3种的共熔物、脂肪酸类中的2 3种的共熔物、酯类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女赵勇陈洪燕邸建城江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