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989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摩擦垫圈(70、80、90)被置于壳体(10)和踏板部件(20)之间,并且抵抗踏板部件(20)的旋转运动施加摩擦力。摩擦垫圈(70、80、90)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部分(72、75、82、85、92、95),其适于在踏板部件(20)旋转时绕踏板部件(20)的旋转轴线(O)沿周向相对于摩擦垫圈(70、80、90)的其余部分移动预先确定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已知的安装到车辆的加速踏板装置中,踏板部件通过蹬踏力沿下压方向旋转,所述蹬踏力是从驾驶员(用户)的脚抵抗踏板部件施加的力。当抵抗踏板部件施加的蹬踏力被释放时,踏板部件通过弹簧的弹力沿与下压方向相反的释放方向旋转,所述弹簧沿释放方向推动踏板部件。踏板部件的旋转角由旋转角传感器感测,并且表示感测的旋转角的信号从所述传感器发送到内燃发动机的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在以上所述类型的缆线驱动踏板装置中,限制踏板部件旋转运动的摩擦力由驾驶员的蹬踏力和弹簧的弹力产生以获得预先确定的滞后特性,其与踏板部件的旋转量(旋转角)一致。通过实现滞后特性,踏板装置将适当的操作感觉提供给驾驶员(由此使得,甚至当蹬踏力稍微改变、即起伏时,驾驶员也能够将踏板操作量、即踏板部件的踏板操作角度保持在所需值。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1-233080A(对应于US 2001/0007206A1)描述了一种包括设置在壳体和弹簧转子之间的摩擦垫圈的踏板装置,所述弹簧转子与踏板部件整体地旋转。踏板部件和弹簧转子旋转时摩擦垫圈在弹簧转子的壁表面上滑动。利用以上结构,当摩擦垫圈和弹簧转子的运行状态从静止状态(即摩擦垫圈和弹簧转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对运动发生的状态)转变到滑动状态(即摩擦垫圈和弹簧转子之间有显著的滑动运动发生的状态)时,蹬踏力由于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之间的差而瞬间提高并且然后暂时下降。此后,踏板部件旋转并且滑动以产生踏板部件的滑动行程,直到所施加的蹬踏力再一次增大到在从静止状态转变到滑动状态时施加的蹬踏力为止。因此,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瞬间提高, 并且驾驶员可能感受到车辆突然起动的不舒服的感觉(或突然加速的不舒服的感觉)。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7-213332A(对应于US 2007/0180946A1)描述了另一种踏板装置,其中摩擦垫圈的径向外端部被紧固到壳体,并且摩擦垫圈的所述端部被构成为可弹性变形部,其减缓蹬踏力在踏板部件开始下压时的变化。然而,根据所述结构,当摩擦垫圈相对于踏板转子或弹簧转子的接触位置由于因长期使用(或老化)或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摩擦垫圈的物理变化而改变时,滞后特性可能会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以上缺陷而作出。由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踏板装置,其在踏板部件开始下压时为用户实现改善的操作感觉。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踏板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踏板部件、推动部和摩擦部。支撑部件可安装到车辆的本体上。踏板部件由支撑部件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适于由车辆驾驶员沿下压方向下压。推动部用于沿与踏板部件的下压方向相反的相反旋转方向推动踏板部件。推动部的一个端部被锚固到支撑部件。摩擦部用于抵抗踏板部件的旋转运动施加摩擦力。摩擦部置于支撑部件和踏板部件之间,并且当踏板部件旋转时,摩擦部的至少一部分与踏板部件一起旋转预先确定的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4是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中的摩擦垫圈的平面图;图5是沿图4中箭头V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6是沿图4中箭头VI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7是表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踏板特征的曲线图;图8是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摩擦垫圈的平面图;图9是沿图8中箭头IX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10是沿图8中箭头X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11是沿图8中的线XI-X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2是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摩擦垫圈的平面图;图13是沿图12中箭头XIII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14是沿图12中箭头XIV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15是沿图12中的线XV-XV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6是沿踏板装置的踏板部件的旋转轴的轴向从相反侧观察的图12的摩擦垫圈的后视图;图17是第一比较示例的踏板装置的摩擦垫圈的平面图;图18是沿图17中的XVIII的方向截取的视图;图19是表示出第一比较示例的踏板装置的踏板特征的曲线图;图20是第二比较示例的踏板装置的摩擦垫圈的平面图;以及图21是表示出第二比较示例的踏板装置的踏板特征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将参考图1到7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踏板装置被形成为加速踏板装置,其被安装到车辆(例如汽车)上并且响应于踏板装置的踏板部件的下压量控制车辆的驾驶状态,所述踏板部件被车辆驾驶员的脚下压。踏板装置为缆线驱动类型。由旋转角传感器感测的表示踏板部件的旋转角的信号被传输到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其又基于所感测的踏板部件的旋转角控制节流装置。如图1到3所示,踏板装置1包括壳体(作为支撑部件)10、踏板部件20、双卷螺旋弹簧(作为推动部或推动装置)50、旋转角传感器60和摩擦垫圈(作为摩擦部或摩擦装置)70。壳体10被构造成大致箱型,并且包括底板11、顶板12和两个侧板13、14。顶板12 与底板11相对。侧板13、14大致垂直于底板11和顶板12,并且彼此相对。底板11、顶板 12和侧板13、14被整体地成型、即由树脂材料整体地形成为一体件。底板11侧板13、14从向外延伸并且具有螺栓孔15,螺栓通过螺栓孔15被接收,以利用螺栓将底板11稳固地安装到车辆的本体上。侧板13具有支承孔131,其被构造成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沿侧板13的板厚度方向(图3中从左到右的方向)、即垂直于侧板13的平面的方向延伸。侧板14具有凹口孔141,其沿侧板14的板厚度方向(图3中从左到右的方向)、即垂直于侧板14的平面的方向延伸。支承部件16被装配到凹口孔141的内周壁。 支承部件16具有支承部分161,其被构造成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朝向侧板13凸出。支承孔 131的中心轴线和支承部分161的中心轴线与踏板部件20的旋转轴线0同轴,这将在以下详细描述。踏板部件20包括轴部件30、踏板转子21、踏板臂26和弹簧转子40。轴部件30被构造成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由树脂材料制成。轴部件30的一个轴向端部31通过侧板13的支承孔131的内周壁可旋转地支撑。轴部件30的另一个轴向端部 32通过支承部分161的内周壁可旋转地支撑。踏板转子21包括可旋转部分22和可摆动部分23。可旋转部分22被构造成大致圆筒形形状。可摆动部分23从可旋转部分22沿径向向外凸出。可旋转部分22可摆动部分23被整体地成型、即由树脂材料整体地形成为一体件。可旋转部分22包括大直径孔221,其被构造成大致圆筒形形状并且沿旋转轴线0 的轴向延伸。轴部件30通过可旋转部分22的大直径孔221被接收。可旋转部分22具有径向脊部,其沿径向向内凸出到大直径孔221中并且与未示出的槽接合,所述槽形成在轴部件30的外周壁中。因此,在踏板转子21旋转时,踏板转子21和轴部件30绕旋转轴线0 相对于壳体10—起旋转。环形槽222形成在邻近侧板13的可旋转部分22的一个轴向端部中。被构造成大致环形形状的摩擦环24被压配合到环形槽222中。摩擦环24可滑动地接触侧板13的内壁。沿可旋转部分22的径向(旋转轴线0的径向)与可旋转部分22相反的可摆动部分23的径向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板装置,其包括:可安装到车体上的支撑部件(10);踏板部件(20),其由支撑部件(10)可旋转地支撑,并且适于由车辆驾驶员沿下压方向下压;用于沿与踏板部件的下压方向(20)相反的相反旋转方向推动所述踏板部件(20)的推动部(50),其中,推动部(50)的一个端部被锚固到支撑部件(10)上;以及用于抵抗所述踏板部件(20)的旋转运动施加摩擦力的摩擦部(70、80、90),其中,所述摩擦部(70、80、90)被置于所述支撑部件(10)和所述踏板部件(20)之间,并且当所述踏板部件(20)旋转时所述摩擦部(70、80、90)的至少一部分(72、75、82、85、92、95)与所述踏板部件(20)一起旋转预先确定的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田启介铃木治彦渡部秀和根布谷秀人寺门利一前原一隆樱庭智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