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座椅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765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机动车座椅(1)的驱动装置具有安装部(22)、驱动部(24)、输出部(25)以及传动装置,驱动部(24)安装到安装部(22)使得可绕第一轴线(A)枢转,输出部(25)安装到安装部(22)使得可绕第二轴线(B)转动,传动装置将驱动部(24)的进行驱动的枢转运动传递到输出部(25)并导致输出部(25)的转动运动,驱动部(24)的进行驱动的枢转运动使驱动部(24)从初始位置运动到偏转位置,设有作为传动装置的至少一个滚动体(26),在初始位置中和在驱动部(24)的进行驱动的枢转运动期间,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体(26)同时与驱动部(24)和输出部(25)摩擦接触并沿着驱动部(24)和输出部(25)滚动,并且在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期间被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用于操作或调节座椅功能的所谓杠杆驱动器,其用于车辆座椅高度调节器且还用于靠背调节器。这种杠杆驱动器是双向步进式开关机构,其致动角通常为15°至 30°,且仅传递各自致动方向并在返回路径中与驱动输出部分离。这种机构通常作为高度调节器中的负载系数系统。在作为靠背调节器的应用中,通常来说被驱动的靠背配合件 (其通常设计为齿轮传动配合件)吸收使用负载和碰撞负载。在DE 103 55 821 B4、DE 103 40 997 B3、DE 100 52 089 Cl以及DE 100 19 854 C2中公开了已知的驱动装置。具体来说在作为靠背调节器的齿轮传动配合件的致动期间,为了控制不同部件 (开关弹簧、楔形件等)而需要在齿轮传动配合件中设置的空闲行程是与杠杆驱动器相关联的障碍,因为操作杠杆行程通常仅为15°,而靠背调节器的空闲行程具有类似的数量级。 为克服这些情况,作为一种功能,经常使用与操作杠杆方便地直接相互作用的增速齿轮装置。步进式开关机构的另一功能是作为主动锁紧离合器在上述方案中实施,主动锁紧离合器在空间上位于齿轮装置后方并具有带齿的螺栓和内齿轮啮合齿。如果用于靠背调节器的齿轮传动配合件,另一功能(最大负载限制)是有利的,因为这种齿轮传动配合件被优化用于通过手动操作轮直接操作,可由手直接引入的结构最大允许扭矩比由杠杆引入的扭矩小得多。由于这三种功能,常规结构难以实施各部件的各自单独的功能,上述的总体方案实际上构造成串联地一个连接在另一个后面的单独功能性组件。这最终导致了单独部件的重复、相应的生产成本和显著的安装空间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改善引言中指定类型的驱动装置的目的,尤其关于部件的数量、生产成本和安装空间要求。所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驱动装置而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有利改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设计成利用(无噪音)偏心摩擦轮传动的操作原理的步进式开关机构。对于滚动体,可例如由(柱形)滚子或球体制成。当驱动输入部从初始位置运动到偏转位置时,通过使(第一)滚动体在驱动输入部和驱动输出部上滚动由于同时发生的摩擦接触而将驱动输入部的驱动枢转运动转换成驱动输出部的转动运动。在返回到原始位置期间,第一滚动体脱开配合使得没有运动传递到驱动输出部。可使驱动输出部向后的任何驱动输出侧扭矩可通过合适的驱动输出侧阻挡装置阻挡,例如自锁定齿轮传动配合件。对于双向步进式开关机构的功能,设有另一个滚动体。当第一滚动体传递驱动枢转运动时,所述第二滚动体被驱动输入部的驱动器驱动。这里,第二滚动体可通过(预加载)弹性件、尤其是弹簧优选地压靠驱动输入部,使得没有与驱动输出部摩擦接触。如果驱动输入部返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滚动体脱开配合),则第二滚动体也由于缺少摩擦接触而不驱动。相反,如果驱动输出部沿另一方向偏转,则第二滚动体传递所述驱动枢转运动,而第一滚动体在不与驱动输出部摩擦接触的情况下被驱动输入部驱动。对于增速齿数比的功能,与滚动体摩擦接触且设置在驱动输入部和驱动输出部上并关于第一和第二轴线同心延伸的那些工作面具有关于各轴线的不同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之比对应于齿数比。对于最大负载限制的功能,在支架上设有止挡件。第一滚动体(即是说限定转动轴线的其中心点)在驱动输入部的驱动枢转运动期间通常保持在其位置,且仅在例如致使弹性变形的极其高负载的情形中才被强制离开其位置。支架上的止挡件防止第一滚动体的进一步运动并减少摩擦接触,在极端情形中减少到出现滑动的点。在车辆座椅中,可以是非负载吸收设计的驱动装置可用于驱动可例如呈负载吸收设计的齿轮传动配合件。这种齿轮传动配合件例如用作靠背调节器或驱动高度调节器或倾度调节器。附图说明下文将基于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附图中图1示出处于初始位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2示出处于偏转位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图3示出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以及图4示出驱动装置和被驱动的齿轮传动配合件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机动车的车辆座椅1通过其基部3 (例如两个座椅导轨对)固定到机动车的车辆地板。车辆座椅1的高度调节器5在车辆的两侧在每种情况中都具有一个四连杆机构,该四连杆机构由基部3、前连杆7、后连杆9以及座椅骨架10形成,在每种情况中,它们都通过接头彼此连接。座椅骨架10支承座椅垫12且在当前情况中还支承靠背14。通过高度调节器5,能够调节在车辆地板上方(且因此在基部3上方)车辆座椅1的座椅垫12的高度 (在当前情况中,靠背14的高度也同时被调节)。为驱动和锁定高度调节器5,在车辆座椅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齿轮传动配合件 16,其在所设置的四连杆机构的两个齿轮件之间作用,在当前情况中,在座椅骨架10与后连杆9之间作用。齿轮传动配合件16呈负载吸收设计,即是说,其位于力流动中且可传递碰撞力。齿轮传动配合件16优选地是自锁定偏心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其两个配合部件(每种情况中分配一个齿轮件)通过叠加的翻滚运动执行相应的转动运动。例如在DE 44 36 101 Al或DE 101 44 840 Al中公开了齿轮传动配合件16的内部设计,这些文献的公开内容以清楚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如果驱动齿轮传动配合件16,则其使两个关联的齿轮件相对于彼此枢转。所述类型的齿轮传动配合件16可设在车辆座椅的两侧的每侧上,两个齿轮传动配合件16通过齿轮连接而彼此连接(以同步方式)。齿轮传动配合件16且因此高度调节器5被驱动装置20手动地驱动。非负载吸收驱动装置20例如通过轴21驱动负载吸收齿轮传动配合件16。在两个齿轮传动配合件16的情况中,所述轴21产生了两个齿轮传动配合件16的齿轮连接,并同步地驱动所述齿轮传动配合件。驱动装置20包括支架22、驱动输入部对、驱动输出部25、两个滚动体26、以及弹簧观,驱动输出部M安装在支架22上从而可绕第一轴线A枢转,驱动输出部25安装在支架22上从而可绕第二轴线B转动。支架22形成驱动装置20的静态参照系统,且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架22固定到座椅骨架10。两个轴线A和B布置成以偏心距e (非零)平行地相对于彼此偏移,由此形成包括两个轴线A和B的平面F。图1中,示出沿垂直方向的偏移 (且因此示出平面F与图纸平面的交叉线)。驱动输入部M具有用于手动枢转驱动输入部M的一体地形成的杠杆2 并具有两个圆弧状驱动输入段Mb。当前情况中,驱动输入段24b在每种情况中延伸过60°角度, 也可能是其他角度。驱动输入段24b可在驱动输入部M中界定一窗和/或可轴向突出到杠杆2 的枢转平面外。驱动输入段24b在每种情况中形成用于滚动体沈的柱形的、凹延伸的表面,该表面与第一轴线A同心。在滚动体沈的背离平面F的两侧上,驱动输入部M 在每种情况中具有一个驱动器Mc,在当前情况中,驱动器2 设计成径向延伸(相对于第一轴线A)的表面。对应于驱动输入段Mb,驱动器2 可在驱动输入部M中界定一窗和 /或轴向突出杠杆2 的枢转平面外。驱动输入部M优选地通过径向轴颈安装在支架22 上。对于特殊情形,杠杆2 可以不作为驱动输入部M的一体构成部分,而是单独地形成并通过插入具有驱动输入段的驱动输入部M的一部分上的齿轮装置作用。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车辆座椅(1)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有支架(22)、驱动输入部(24)、驱动输出部(25)以及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输入部(24)安装在所述支架(22)上使得能够绕第一轴线(A)枢转,所述驱动输出部(25)安装在所述支架(22)上使得能够绕第二轴线(B)转动,所述传动装置将所述驱动输入部(24)的进行驱动的枢转运动传递到所述驱动输出部(25)并产生所述驱动输出部(25)的转动运动,所述驱动输入部(24)的所述进行驱动的枢转运动使所述驱动输入部(24)从初始位置运动到偏转位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传动装置,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体(26),在所述初始位置中和在所述驱动输入部(24)的所述驱动枢转运动期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体(26)同时与所述驱动输入部(24)和所述驱动输出部(25)摩擦接触并在所述驱动输入部(24)和所述驱动输出部(25)上滚动,并且在返回到所述初始位置的枢转运动期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滚动体(26)脱开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尔夫·许勒尔
申请(专利权)人:凯珀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