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752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收合座椅装置。该可收合座椅装置,包括座背架、椅背、座板架、连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座背架分为上、下两结合部,上结合部与椅背连接,下结合部为两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座板架均与连动单元连接,支撑单元与座背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收合,方便偏移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椅子,特别涉及ー种可以收合的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学校、礼堂、会场等地面积有限,但是又需要放置足够多的座椅。所以两排座椅之间的通道位置就会变得非常小,而ー排又非常长。这样就会使靠中间位置的人行走非常不便。此时,就需要一种可以在无人坐的时候可以缩小占用面积,可以收合的座椅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可收合座椅装置,包括座背架、椅背、座板架、 连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座背架分为上、下两结合部,上结合部与椅背连接,下结合部为两第ー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座板架均与连动单元连接,支撑单元与座背架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座板架包括座板和结合板,座板位于结合板的上方,结合板与连动单元连接。由此,可以具有方便收合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动单元包括连接座、两第一伸缩杆和两连接板,第一伸缩杆和连接板分别和连接座的两侧枢接,连接座包括第二支撑板和位于第二支撑板两侧的侧板,侧板、连接板、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支撑板枢接。由此,可以具有方便翻转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单元包括前、后支柱、第二伸缩杆和底座,前、后支柱上端分别与座背架枢接,下端分别与底座枢接,底座与地面接触,底座上端设有ー凹ロ,凹ロ的侧壁分别与前、后支柱枢接,第二伸缩杆上端分别与前、后支柱枢接,下端与底座枢接。由此,可以具有将椅子整体前倾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还设有弾性抵块撑,弾性抵撑块与后支柱抵靠。由此,可以具有提供椅子偏摆时的动カ弹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上从靠近上结合部端至远离上结合部端分别设有第一、ニ、三、四枢孔,侧板上分别设有与第一、ニ枢孔相对应的第五、六枢孔,第一伸缩杆上端设有与第二枢孔对应的第七枢孔,下端设有与第六枢孔对应的第八枢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枢孔对应的第九枢孔和与座板架枢接的第十枢孔,座板架的结合板两侧分别设有与第六枢孔对应的第十一枢孔和与第十枢孔对应的第十二枢孔,对应枢孔间由枢接元件枢接。由此,可以具有方便椅座与座背架枢接的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前支柱上下分别设有第十三、十四、十五枢孔,第十三枢孔与第四枢孔枢接,第十四枢孔与底座枢接,后支柱上下分别设有第十六、十七枢孔,第十六枢孔与第四枢孔枢接,第十七枢孔与底座枢接,底座凹ロ的侧壁上设有第十八、十九枢孔,第十八枢孔与第十四枢孔枢接,第十九枢孔与第十七枢孔和第二伸缩杆枢接,第二伸缩杆上下设有第二十,二十一枢孔,第二十枢孔与第十五枢孔枢接,第二十一枢孔与所述十九枢孔枢接。由此,可以具有方便座背架与支持单元枢接方便偏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可收合座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可收合座椅装置的省略椅背、座板和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可收合座椅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座背架I、椅背2、座板架3、连动单元4和支撑单元5,座背架I分为上结合部11、下结合部12,上结合部11与椅背2连接,下结合部12为两第一支撑板121,第一支撑板121与连动单元4连接,座板架3与连动单元4连接,支撑单元5与座背架I连接。为了可以方便的收合座椅,所以座板架3包括座板31和结合板32,座板31位于结合板32的上方,结合板32与连动单元4连接。为了方便的翻转座椅,所以连动单元4包括连接座41、两第一伸缩杆42和两连接板43,第一伸缩杆42和连接板43分别和连接座41的两侧枢接,连接座41包括第二支撑板411和位于第二支撑板411两侧的侧板412,侧板412、连接板43、第一伸缩杆42与第一支撑板121枢接。而为了可以讲椅子整体前倾,所以支撑单元5包括前支柱51、后支柱52、第二伸缩杆53和底座54,前支柱51和后支柱52上端分别与座背架I枢接,下端分别与底座54枢接,底座54与地面接触,底座54上端设有一凹口 541,凹口 541的侧壁分别与前支柱51和后支柱52枢接,第一伸缩杆42上端分别与前支柱51和后支柱52枢接,下端与底座54枢接。为了给椅子提供偏摆时的动力弹性,所以底座54上还设有弹性抵撑块55,弹性抵撑块55与后支柱52抵靠。为了可以将第一支撑板121与连接座41枢接,所以第一支撑板121上从靠近上结合部11端至远离上结合部11端分别设有第一枢孔111、第二枢孔112、第三枢孔113、第四枢孔114,侧板412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枢孔111、第二枢孔112相对应的第五枢孔413、第六枢孔414。而为了使第一伸缩杆42可以和座背架I枢接,故第一伸缩杆42上端设有与第二枢孔112对应的第七枢孔421,下端设有与第六枢孔414对应的第八枢孔422。而为了可以使连接板43与座背架I枢接,故连接板4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三枢孔113对应的第九枢孔431和与座板31架3枢接的第十枢孔432。为了将座板31架3与连接座41枢接,所以座板架3的结合板32两侧分别设有与第六枢孔414对应的第i^一枢孔321和与第十枢孔432对应的第十二枢孔322。为了可以实现枢接,所以对应枢孔间由枢接元件枢接。为了将支撑单元5的前支柱51、后支柱52分别与座背架I枢接,且可以使前支柱51、后支柱52与底座54枢接,所以前支柱51上下分别设有第十三枢孔511、第十四枢孔512、第十五枢孔513,第十三枢孔411与第四枢孔114枢接,第十四枢孔512与底座54枢接,后支柱52上下分别设有第十六枢孔521、第十七枢孔522,第十六枢孔521与第四枢孔114枢接,第十七枢孔522与底座54枢接。而为了将底座54和第二伸缩杆53枢接,将第二伸缩杆53和前支柱51枢接,故底座54凹口 541的侧壁上设有第十八枢孔542、第十九枢孔543,第十八枢孔542与第十四枢孔512枢接,第十九枢孔543与第十七枢孔522和第二伸缩杆53枢接,第二伸缩杆53上下设有第二十枢孔531,第二i^一枢孔532,第二十枢孔531与第十五枢孔513枢接,第二十一枢孔532与所述十九枢孔543枢接。由此,可以具有方便座背架I与支持单元枢接方便偏摆的效果。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可收合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背架、椅背、座板架、连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座背架分为上、下两结合部,上结合部与椅背连接,下结合部为两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座板架均与连动单元连接,支撑单元与座背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收合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架包括座板和结合板,座板位于结合板的上方,结合板与连动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合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単元包括连接座、两第一伸缩杆和两连接板,第一伸縮杆和连接板分别和连接座的两侧枢接,连接座包括第二支撑板和位于第二支撑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连接板、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支撑板枢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合座椅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支撑単元包括前、后支柱、第二伸缩杆和底座,前、后支柱上端分别与座背架枢接,下端分别与底座枢接,底座与地 面接触,底座上端设有ー凹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收合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背架、椅背、座板架、连动单元和支撑单元,座背架分为上、下两结合部,上结合部与椅背连接,下结合部为两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及座板架均与连动单元连接,支撑单元与座背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金湖
申请(专利权)人:高斯家具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