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条形GGNMOS、静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0961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指条形GGNMOS、静电保护电路,所述多指条形GGNMOS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包括器件区;形成于器件区内的至少两个NMOS晶体管;位于相邻NMOS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内的N型连接阱,且所述N型连接阱与其两侧的漏极连接;所述N型连接阱的表面区域内形成有N型连接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指条形GGNMOS具有良好的导通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静电保护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指条形GGNM0S、静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在制造、装配、测试或最终的应用中,很容易遭受到破坏性静电放电 (ESD),使得集成电路受到静电的损伤。因此通常在集成电路中,会形成ESD保护电路,即在输入/输出焊垫(I/O pad)耦接有可以将I/O pad上的静电释放的放电单元,从而减小静电对集成电路带来的损伤。在目前的CMOS工艺下,最常用的ESD保护电路结构通常基于栅接地匪OS (Gate-ground 匪OS,GGNM0S)。图1为现有的单管结构GGNMOS的电路示意图,而图2为单管结构GGNMOS的半导体结构图。首先如图2所示,所述单管结构GGNMOS包括P型衬底10 ;位于衬底10表面的栅极 21 ;分别位于栅极21两侧衬底内、掺杂类型为N型的源极22以及漏极23。在上述GGNMOS 内包括一个由源极22、漏极23及其两者之间的衬底10构成的寄生NPN三极管。其中,漏极23作为集电极、源极22作为发射极、衬底10作为基极,基区宽度即GGNMOS的沟道长度。 结合图1所示,将所述衬底10、源极22、栅极21均连接至地线GND,而将漏极23连接至电源线VDD。由于栅极21与衬底10接地,所述GGNMOS始终无法开启形成导电沟道。当电源线VDD上的电位位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时,所述GGNMOS关闭,且其中的寄生NPN三极管也不会导通;当电源线VDD上受到ESD静电脉冲而导致瞬时电位过高时,将触发GGNMOS内寄生的NPN三极管产生电流,使得电源线VDD与地线GND之间导通,电源线VDD的电位将被迅速拉低直至上述NPN三极管关闭,从而实现对电源线VDD的钳位,进一步达到ESD静电保护的目的。然而仅依靠单个GGNM0S,对电源线VDD的静电保护能力较小,因此通常会采用多根GGNMOS并联的结构,即多指条形GGNMOS对电源线VDD进行静电保护。图3为所述多指条形GG匪OS的半导体结构图。所述多指条形GGNMOS包括第一 NMOS Ml以及第二 NMOS M2, 通常为了便于生产制造,所述第一 NMOS Ml与第二 NMOS M2位于同一个半导体衬底100上, 且共用一个漏极2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区域内还形成有连接区101,以便在作金属互连时引出半导体衬底的导线,所述连接区101与第一 NMOS Ml以及第二 NMOS M2通过浅沟槽300绝缘隔离。通常连接区101位于形成有NMOS的器件区的外围一侧,因此所述连接区101与第一 NMOS Ml以及第二 NMOS M2的栅极底部衬底的距离是不一致的。为简化说明,图3中,假设所述连接区101形成于临近第一 NMOS Ml的一侧。在上述多指条形GGNMOS中,第一 NMOS Ml的源极201、半导体衬底100与漏极200 构成了寄生NPN管Tl,而第二 NMOS M2的源极202、半导体衬底100与漏极200则构成了寄生NPN管T2,在使用时,将第一 NMOS Ml的栅极401、源极201以及第二 NMOS M2的栅极402、 源极202接地,此外也将所述半导体衬底100通过连接区101接地,所述共用的漏极200接电源线VDD。使得所述寄生的NPN管Tl以及NPN管T2相并联,集电极以及发射极均分别连接于电源线VDD以及地线GND。上述多指条形GGNMOS的等效电路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 NMOS Ml以及第二 NMOS M2距离连接区101的距离不同,因此所述寄生NPN管Tl以及寄生 NPN管T2的基极与连接区101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内阻也不相同。假设第一 NMOS Ml的栅极底部半导体衬底与连接区101之间的寄生内阻为R1,与第二 NMOS M2的栅极底部半导体衬底之间的寄生内阻为R2,则寄生NPN管Tl的基极与地线之间的内阻为R1,寄生NPN管T2 的基极与地线之间的内阻为R1+R2。现有的多指条形GGNMOS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匪OS Ml以及第二匪OS M2对称制作于同一半导体衬底,其寄生的NPN管Tl以及NPN管T2可以视为同规格三极管。由于NPN 管Tl以及NPN管T2的基极与地线GND之间的寄生内阻大小不相同,且NPN管T2基极与地线之间内阻R1+R2总是大于NPN管Tl基极与地线之间的内阻R1,因此所述NPN管T2的基极的电位总是高于NPN管Tl,也即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势差大于NPN管Tl。根据公知原理,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势差相同且同规格的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势差越大, 越容易导通,因此当电源线VDD上产生静电破坏导致电位升高时,NPN管T2总是先于NPN管 Tl导通,使得上述多管GGNMOS并联结构的导通均勻性很差。较差的导通均勻性会产生如下问题所有的寄生NPN三极管并不能同时导通放电,当寄生NPN管Tl导通时,NPN管T2也即第二 NMOS M2可能由于过大的外加电压已经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指条形GGNM0S,其内寄生的NPN三极管具有良好的导通均勻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指条形GGNM0S,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包括器件区;形成于器件区内的至少两个NMOS晶体管;位于相邻 NMOS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内的N型连接阱,且所述N型连接阱与其两侧的漏极连接;所述N型连接阱的表面区域内形成有N型连接区。可选的,所述N型连接阱两侧的漏极延伸至N型连接阱内,与N型连接阱部分重叠。所述N型连接区与两侧漏极之间的N型连接阱表面分别形成有伪栅。所述半导体衬底还包括与器件区相邻的互连区。所述N型连接区与靠近互连区的 NMOS晶体管的漏极的距离大于与远离于互连区的NMOS晶体管的漏极的距离。可选的,所述相邻的NMOS晶体管关于N型连接阱对称,且规格相同。所述互连区以及各NMOS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均接地,所述N型连接区接外部电路。基于上述多指条形GGNMOS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端、接地端以及至少两个位于同一衬底的GGNMOS ;其中,所述衬底以及GGNMOS的源极、栅极均连接至接地端;所述GGNMOS的漏极分别通过不同的分压电阻连接至输入端;所述分压电阻为权利要求1所述N型连接阱内N型连接区与两侧漏极之间的寄生内阻。可选的,所述GGNMOS的规格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指条形GGNMOS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相邻NMOS 的漏极之间设置N型连接阱,调节N型连接阱中N型连接区的位置,改变两侧漏极到外部电路的寄生内阻,从而调节改善寄生NPN管的导通均勻性。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附图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比例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图1为现有的单管结构GGNMOS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单管结构GGNMOS的半导体结构图;图3为现有的多指条形GGNMOS的半导体结构图;图4为图3所述多指条形GGNMOS的等效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指条形GGNMOS具体实施例的半导体结构图;图6为图5所示多指条形GGNMOS的等效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多指条形GGNMO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指条形GGNMOS,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包括器件区;形成于器件区内的至少两个NMOS晶体管;位于相邻NMOS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的半导体衬底内的N型连接阱,且所述N型连接阱与其两侧的漏极连接;所述N型连接阱的表面区域内形成有N型连接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毅陈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