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4649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它包括后副车架本体,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中部低平,两端向上弯曲,整体呈弓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置有均由厚度均匀的薄板冲压成型的后副车架下板、右后副车架下板、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左后上拉杆支架、右后上拉杆支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下部的左右对应分别设置有左后副车架下板和右后副车架下板,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前侧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应的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个端头分别设有左后上拉杆支架和右后上拉杆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后副车架总成,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较易保证,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加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副车架总成,尤其涉及支承车身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拟651119Y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它包括由钢板冲压而成的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焊接而成的架体及其连接附件,由副车架上体和副车架下体构成的架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弓形管,弓形管的两端延伸至副车架上体两侧上方。但是这种副车架制造工序复杂,加工精度难以保证,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结构简单,加工精度较易保证,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加工。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具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刚度, 能防止车架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本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同时还满足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它包括后副车架本体,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中部低平,两端向上弯曲,整体呈弓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置有均由厚度均勻的薄板冲压成型的后副车架下板、右后副车架下板、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 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左后上拉杆支架、右后上拉杆支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下部的左右对应分别设置有左后副车架下板和右后副车架下板,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前侧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应的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个端头分别设有左后上拉杆支架和右后上拉杆支架。本技术通过后副车架本体与车身连接,通过后副车架下板与下摆臂连接,通过后稳定杆连接支座与上摆臂、稳定杆连接,通过后上拉杆支架与上拉杆连接。本技术的组件均为薄板冲压而成,采用冲压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各个位置的加工精度也容易满足,因此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使用。本技术的后副车架本体中部低平,以降低汽车重心,满足了汽车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车架两端向上弯曲,这样保证了悬架变形时车轮的跳动空间。作为优选,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上设有若干槽孔。这样能够降低本体的质量,满足了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后副车架下板的纵截面呈U形。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后副车架下板的两侧制有下板连接孔,所述下板连接孔外部设置有凸出的包围下板连接孔的U形开口凸缘。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后副车架下板的U形断面内设置有加强板。这样加强了左、 右后副车架下板两侧侧板的刚度。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凸出于后副车架本体,其形状呈弯状,所3述所述左、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设有支座连接孔。作为优选,所述左、右后上拉杆支架均为三面状结构,该三面状结构的横纵截面均呈L形,所述左、右后上拉杆支架上均设有支架连接孔,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有与所述支架连接孔相配的支架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支架连接孔外部设置有凸出的包围支架连接孔的U形开口凸缘。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紧凑,各组件采用薄板冲压而成,加工精度较易保证,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加工。2、采用弓形的后副车架本体,强度和刚度得到加强,能防止车架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扭转变形和弯曲变形,并满足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3、在后副车架本体设置槽孔,满足了汽车轻量化的要求。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1的一种后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后副车架本体;1-1、槽孔;2、左后副车架下板;3、右后副车架下板;4、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5、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6、左后上拉杆支架;7、右后上拉杆支架; 8、下板连接孔;9、加强板;10、支座连接孔;11、支架连接孔;12、支架安装孔;13、U形开口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如图1、2、3、4所示,包括后副车架本体1,后副车架本体1中部低平,两端向上弯曲,整体呈弓状,后副车架本体1两端向后端延伸,这样形成了向后张口的外扩口状,便于上拉杆的布置,防止与车身部件形成干涉,后副车架本体1上制有多个方形的槽孔1-1,后副车架本体1上焊接有均由厚度均勻的薄板冲压成型的左后副车架下板2、右后副车架下板3、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4、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5、左后上拉杆支架6、右后上拉杆支架7。后副车架本体1下部的左右对应分别焊接有左后副车架下板2和右后副车架下板 3,左后副车架下板2和右后副车架下板3的纵截面呈U形,左后副车架下板2和右后副车架下板3的U形断面内连接有方块状的的加强板9,左后副车架下板2和右后副车架下板3 的两侧制有下板连接孔8,下板连接孔8外部连接有凸出的包围下板连接孔8的U形开口凸缘13。后副车架本体1前侧的侧面上连有左右对应的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4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5,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4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5凸出于后副车架本体1,两者的形状均呈弯状,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4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5上均制有支座连接孔 10。 后副车架本体1左右两个端头分别连有左后上拉杆支架6和右后上拉杆支架7, 左后上拉杆支架6和右后上拉杆支架7均为三面体结构,该三面体结构的横、纵截面均呈L 形,左后上拉杆支架6和右后上拉杆支架7上均制有支架连接孔11,支架连接孔11外部设置有凸出的包围支架连接孔11的U形开口凸缘13在后副车架本体1对应支架连接孔11 的位置上制有支架安装孔12。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副车架本体,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中部低平,两端向上弯曲,整体呈弓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置有均由厚度均勻的薄板冲压成型的后副车架下板、右后副车架下板、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左后上拉杆支架、右后上拉杆支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下部的左右对应分别设置有左后副车架下板和右后副车架下板,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前侧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应的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个端头分别设有左后上拉杆支架和右后上拉杆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上设有若干槽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副车架下板的纵截面呈U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副车架下板的两侧制有下板连接孔,所述下板连接孔外部设置有凸出的包围下板连接孔的U形开口凸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副车架下板的U形断面内设置有加强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凸出于后副车架本体,其形状呈弯状,所述左、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设有支座连接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后上拉杆支架均为三面状结构,该三面体结构的横、纵截面均呈L形,所述左、右后上拉杆支架上均设有支架连接孔,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有与所述支架连接孔相配的支架安装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连接孔外部设置有凸出的包围支架连接孔的U形开口凸缘。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它包括后副车架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副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副车架本体,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中部低平,两端向上弯曲,整体呈弓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设置有均由厚度均匀的薄板冲压成型的后副车架下板、右后副车架下板、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左后上拉杆支架、右后上拉杆支架,所述后副车架本体下部的左右对应分别设置有左后副车架下板和右后副车架下板,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前侧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应的左后稳定杆连接支座和右后稳定杆连接支座,所述后副车架本体左右两个端头分别设有左后上拉杆支架和右后上拉杆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峰任志岩于久锋陈宇晖俞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跃进汽车前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