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10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20:17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下横梁及连接于后地板下横梁两端的后纵梁,每个后纵梁上设有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安装部,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位于后纵梁下方对应后地板下横梁的位置处,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一安装套,第一安装支架分别与后纵梁及后地板下横梁连接而形成第一空腔,第一安装支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套穿设于第一空腔内并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上方,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套,第二安装孔开设于后纵梁的底壁上,第二安装套固定于与第二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处,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结构简单、合理,可提高安装结构的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
,特别是关于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与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副车架是汽车结构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零部件,它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车身相连,具有阻隔振动和噪声的作用,因而,汽车副车架对其所接附区域的车身结构有较高要求,与副车架连接的车体以及周边承载零件的结构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副车架与车体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使得副车架安装结构的整体强度较低,无法有效承载悬架的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可提高安装结构的整体强度及承载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下横梁及连接于该后地板下横梁两端的后纵梁,每个后纵梁上设有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位于该后纵梁下方对应该后地板下横梁的位置处,该第二安装部在该后纵梁的长度方向上与该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该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一安装套,该第一安装支架分别与该后纵梁及该后地板下横梁连接而形成第一空腔,该第一安装支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套穿设于该第一空腔内并位于该第一安装孔的上方,该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套,该第二安装孔开设于该后纵梁的底壁上,该第二安装套固定于与该第二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处。进一步地,该后地板下横梁的两端下方设有加强板,该加强板分别与该后地板下横梁的端部及该后纵梁的内侧壁焊接固定。进一步地,该第一安装支架包括一下凹的腔体及位于该腔体开口四周的连接边,该第一安装孔开设于该腔体的底部,该连接边分别与该后纵梁的外侧壁、该后纵梁的底壁及该加强板焊接。进一步地,该第一安装套为螺纹管,该第一安装套的底部与该第一安装支架焊接固定,该第一安装套的顶部穿过该后纵梁的底壁并与该底壁焊接固定,该第一安装套的内螺纹孔与该第一安装孔同心。进一步地,该第二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该第二安装支架位于该第二安装孔的上方并与该后纵梁连接形成第二空腔,该第二安装套穿设于该第二空腔内并位于该第二安装孔的上方。进一步地,该第二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与位于该支架本体四周边缘的连接边,该支架本体沿该后纵梁长度方向的截面为U型,该连接边分别与该后纵梁的底壁及侧壁焊接。进一步地,该第二安装套为螺纹管,该支架本体的顶壁上开设有安装套固定孔,该第二安装套的底部与该后纵梁的底壁焊接固定,该第二安装套的顶部由该安装套固定孔穿过并与该支架本体焊接固定,该第二安装套的内螺纹孔分别与该安装套固定孔及该第二安装孔同心。进一步地,该第二安装套的底部与该后纵梁的底壁之间层叠设有加强板,该第二安装孔贯穿该加强板。进一步地,位于该后地板下横梁一侧的第二安装部与位于该地板下横梁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之间的位置对称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后副车架安装结构。本技术将第一安装部设置在后地板下横梁的两侧,并在两侧的后纵梁上对称设有第二安装部,后副车架安装后,后地板下横梁、位于后地板下横梁两侧的后纵梁以及安装于四个安装点的后副车架,共同形成了整体的框架式结构,能够承载悬架的受力,悬架受到的力作用在两侧的后纵梁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可将受力经由后地板下横梁分散到下车体,从而对悬架的受力进行吸收,可提高安装结构的整体强度。另外,第一安装支架分别与后纵梁和后地板下横梁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一空腔,第二安装支架与后纵梁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二空腔,可进一步提高安装结构的强度。本技术的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结构合理、简单,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可承受更大的载荷,提高了整车的NVH(Noise、Vibrat1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和刚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II1-1II处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横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V1-VI处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副车架安装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后副车架安装结构10包括后地板下横梁11与连接于后地板下横梁11两端的后纵梁12,后地板下横梁11与位于两侧的后纵梁12之间形成一大致呈“工”字型的框架,后地板下横梁11下方的两端分别设有加强板112。如图4所示,加强板112 —体成型且大致呈U型,其边缘设有外翻边1121、外翻边1122与内翻边1123,其中,外翻边1121位于加强板112顶部开口的两侧,外翻边1122位于加强板112侧边开口的两侧,内翻边1123位于加强板112同侧开口的底壁上,外翻边1121用于与后地板下横梁11焊接固定,外翻边1122与内翻边1123用于与后纵梁12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另外,该加强板112远离内翻边1123—侧的那部分底壁也可进一步与后地板下横梁11的底壁焊接固定,从而使加强板112分别与后地板下横梁11的两端及后纵梁12相连。进一步地,每个后纵梁12上设有用于安装后副车架(图未示)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13与第二安装部14,其中,第一安装部13位于后纵梁12下方对应后地板下横梁11的位置处,第二安装部14在后纵梁12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安装部13间隔布置,并且,位于后地板下横梁11 一侧的第二安装部14与位于地板下横梁11另一侧的第二安装部14之间的位置对称设置。也就是说,本技术的后副车架安装结构10至少设有四个安装点,位于一个后纵梁12上的两个安装点与另一个后纵梁12上的两个安装点之间结构相同并对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第二安装部14的数量及分布位置并不以图示为限,可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调整。请结合图2与图3,第一安装部13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31与第一安装套132,第一安装支架131分别与后纵梁12和后地板下横梁11连接而形成第一空腔15,第一安装支架13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311,第一安装套132穿设于第一空腔15内并位于第一安装孔1311的上方。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支架131包括一下凹的腔体1312及位于腔体1312开口四周的连接边,第一安装孔1311开设于腔体1312的底部,连接边包括位于腔体1312开口一侧的连接边1313及位于腔体1312开口另三侧的连接边1314,连接边1313用于与后纵梁12的外侧壁焊接,连接边1314用于与加强板112及后纵梁12的底壁焊接。如此,第一安装支架131与后纵梁12及后地板下横梁1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5,并且该第一空腔15为一封闭空腔,通过第一安装支架131与加强板112的搭接结构以及形成的封闭空腔可提升该处安装点的局部强度。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套132的底部与第一安装支架131焊接固定,第一安装套13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后地板下横梁及连接于该后地板下横梁两端的后纵梁,每个后纵梁上设有用于安装后副车架的安装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该第一安装部位于该后纵梁下方对应该后地板下横梁的位置处,该第二安装部在该后纵梁的长度方向上与该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该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支架与第一安装套,该第一安装支架分别与该后纵梁及该后地板下横梁连接而形成第一空腔,该第一安装支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套穿设于该第一空腔内并位于该第一安装孔的上方,该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套,该第二安装孔开设于该后纵梁的底壁上,该第二安装套固定于与该第二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谢锋罗培锋杨万庆任建英杨国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