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汽车底盘前节下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941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轻型汽车底盘前节下护板,以适合厚度的金属板制成板体,板体的前边缘与前保险杠呈流线过渡,在板体上加工异形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还加工出圆形安装孔和腰形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材料,降低噪声,便于散热,安装方便,防护功能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底部和前驱动桥壳前节的保护装置,具体地说,是轻型汽车底盘前节下护板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轻型汽车的发动机大多数采用前置、纵向布置形式。这种汽车发动机底部和前驱动桥壳的保护,都是在底盘下安装下护板。下护板的材料是塑料或金属板。但是塑料下护板的刚性差,特别是受热后容易变形。而金属下护板,如果材料较薄,则强度与刚性都较差,安装后,防护板与底盘会发生共振,加大噪声;如果增加材料厚度,又会增加整车的重量,乃至提高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选择适合厚度的金属板,制作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减少噪声、不增加重量,又能真正具备防护功能的下护板。本技术是这样实现设计目的的选用厚度为1. 2毫米左右的金属薄板制成前节下护板体1,使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边缘部带有与前保险杠下部形状呈流线过渡的前边缘3 ;前节下护板体1上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异形加强筋2和异形加强筋7 ; 还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纵向加强筋4和纵向加强筋6 ;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部带有2个能便于安装、又能定位的圆形安装孔5 ;前节下护板体1的后部带有2个能消除孔位偏差的腰形安装孔8。使用本技术,由于金属板厚度适合,所以不增加车辆整体重量,节约材料成本;由于加工有异形加强筋2和异形加强筋7以及纵向加强筋4和纵向加强筋6,所以强度和刚性都适合防护,不会产生共振,不增加噪声;又由于前边缘3带有与前保险杠下部形状呈流线过渡的形状,而且由于圆形安装孔5的定位作用,使得前边缘3与保险杠之间有一定距离,可以加大发动机底部气流量,减低车底气压,提高行驶的稳定性,还有利于发动机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一非限定实施例加以说明。选用厚度为1. 2毫米左右的金属薄板制成前节下护板体1,把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边缘部制成与前保险杠下部形状呈流线过渡的前边缘3 ;前节下护板体1上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异形加强筋2和异形加强筋7 ;还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纵向加强筋4和纵向加强筋6 ;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部带有2个能便于安装、又能定位的圆形安装孔5 ;前节下护板体1的后部带有2个能消除孔位偏差的腰形安装孔8。本技术与后节下护板9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本技术,安装方便,防护效果好。权利要求1.轻型汽车底盘前节下护板,由下护板组成,其特征在于 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边缘部带有与前保险杠下部形状呈流线过渡的前边缘(3); 前节下护板体(1)上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异形加强筋(2)和异形加强筋⑴;前节下护板体(1)上还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纵向加强筋(4)和纵向加强筋(6);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部带有2个能便于安装、又能定位的圆形安装孔(5); 前节下护板体(1)的后部带有2个能消除孔位偏差的腰形安装孔(8)。专利摘要本技术是轻型汽车底盘前节下护板,以适合厚度的金属板制成板体,板体的前边缘与前保险杠呈流线过渡,在板体上加工异形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还加工出圆形安装孔和腰形安装孔。本技术节约材料,降低噪声,便于散热,安装方便,防护功能强。文档编号B62D21/00GK202054053SQ20112006015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吴带迪, 谢有浩 申请人: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轻型汽车底盘前节下护板,由下护板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边缘部带有与前保险杠下部形状呈流线过渡的前边缘(3);前节下护板体(1)上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异形加强筋(2)和异形加强筋(7);前节下护板体(1)上还带有能提高前节下护板体(1)强度的纵向加强筋(4)和纵向加强筋(6);前节下护板体(1)的前部带有2个能便于安装、又能定位的圆形安装孔(5);前节下护板体(1)的后部带有2个能消除孔位偏差的腰形安装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有浩吴带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