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08029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属于车辆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领域。所述传动装置由两个电机、行星变速机构和一个功率耦合机构组成。履带车辆直线行驶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通过控制两个驱动电机同速即可;履带车辆转向时,内侧的转向循环功率一部分通过内侧电机做发电机以电功率回收传递给外侧电机,一部分以机械方式通过功率耦合机构输出到外侧履带,减少了外侧电机的驱动功率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传动装置降低了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对电机的高要求,避免了带横轴零差速机电复合驱动型式存在的系统功率浪费,省掉传统履带车辆双流传动的转向系统,使系统效率得到充分利用,且具有布置灵活、总体尺寸小等优点,十分适合于大功率履带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履带车辆电传动装置研究主要集中在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和带横轴零差速式机电复合驱动型式。如图1为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结构比较简单,两个驱动电机采用独立控制。直线行驶时,通过主电机带动左右侧主动轮来实现,且要控制两个电机同速;转向过程时,则通过控制左右侧牵引电机所产生的转速差来实现,由于履带车辆转向时内侧履带会产生再生功率,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回馈能量,外侧牵引电机必须具备很大的功率,因此,这种驱动型式对电机的要求很高,增加了电机研制的难度。如图2为带横轴零差速机电复合驱动型式,带横轴零差速机电复合驱动型式,直线行驶时,通过直驶电机驱动变速排、主动轮来实现;转向过程时,利用汇流行星排及零轴, 通过机械方式解决了履带车辆转向时功率循环问题,但不足之处是直驶时转向电机不能利用,存在系统功率浪费,造成总体尺寸较大。考虑到上述两种驱动型式的优缺点,近年来履带车辆机电传动驱动型式的研究逐步转向集成上述两种型式的特点。如英国BAE公司专利技术的E-X-Drive驱动型式,如图3所示,由两个直驶驱动电机组成,在两个驱动电机之间的有一个可控差速器,差速器由两个小型转向电机驱动。从基本原理来看该型式更接近于带横轴零差速机电复合驱动型式。从充分利用系统功率的角度考虑,以图1所示的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为基型的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更具有优势。省去了横轴部分,没有转向电机,能够简化系统,减少装置的纵向空间尺寸。但是,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因履带车辆转向循环功率的问题导致对电机的要求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从履带车辆转向循环功率问题导致对电机的要求过高和充分利用系统功率两个角度出发,提供一种新型的双侧驱动兼具转向功能的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解决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对牵引电机要求高的缺点,能够很好的实现履带车辆爬坡、正常行驶、中心转向以及大半径转向的功能,提高了整体布置的紧凑性,有效地减小传动装置总体尺寸。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电力控制单元,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储能系统,所述发电机和储能系统与所述电力控制单元通过电缆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功率耦合机构、左侧电机及减速排和右侧电机及减速排;所述左侧电机及减速排受控于左侧变频控制器且通过左侧变速机构与所述功率耦合机构连接,所述右侧电机及减速排受控于右侧变频控制器且通过右侧变速机构与所述功率耦合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左侧变速机构包括左侧离合器、左侧行星排和左侧制动器;所述右侧变速机构包括右侧离合器、右侧行星排和右侧制动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发电机之间连接增速箱。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电力控制单元与所述左侧变频控制器和所述右侧变频控制器通过电缆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功率耦合机构中间复合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外侧行星排的齿圈连接,外侧行星排的太阳轮与所述变速机构机械连接,中间复合行星排采用内外啮合双联排或外啮合双星排。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功率耦合机构中间复合行星排的行星架与外侧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外侧行星排的齿圈与所述变速机构机械连接,中间复合行星排采用内外啮合双联排或外啮合双星排。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1、对电机驱动功率要求相对较低本专利技术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功率耦合机构使履带车辆转向循环功率有很大一部分以机械方式传递的外侧履带,即内侧的转向循环功率一部分通过内侧电机做发电机以电功率回收传递给外侧电机,一部分以机械方式通过功率耦合机构输出到外侧履带,大大降低了对电机驱动功率的要求,减小了外侧电机研制难度;2、布置灵活、总体尺寸小传动装置省去了带横轴零差速机电复合驱动型式的横轴部分,没有转向电机,能够简化系统,减少装置的纵向空间尺寸;3、系统功率得到充分利用传动装置省掉了传统履带车辆双流传动的转向系统,履带车辆直驶时没有系统功率浪费,使系统功率得到充分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图2是带横轴零差速机电复合驱动型式;图3是英国BAE公司专利技术的E-X-Drive驱动型式;图4是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系统示意图;图5是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型式(一);图6是履带车辆机电传动复合装置型式(二);图7是履带车辆机电传动复合装置型式(三);图8是履带车辆机电传动复合装置型式(四);附图标记1-右侧传动、2-右侧行星排、3-右侧离合器、4-右侧电机及减速排、5-功率耦合机构、6-左侧电机及减速排、7-左侧离合器、8-左侧行星排、9-左侧传动、10-左侧制动器、11"左侧变频控制器、12-电力控制单元、13-发电机、14-增速箱、15-发动机、16-储能系统、17-右侧变频控制器、18-右侧制动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适合于履带车辆,特别是大功率中重型履带车辆的机电复合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主要由两个驱动电机、变速机构和一个功率耦合机构5 组成。驱动电机在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嵌入一个减速机构。变速机构可以设计为两档或多档行星变速机构,大多数情况下,两个档位即可满足要求。功率耦合机构有四种型式, 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驱动系统除可以是电机外也可以是泵马达等其他驱动方式, 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四种功率耦合机构构成履带车辆双侧驱动兼转向的复合传动装置。履带车辆直线行驶时,原理与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型式一样,控制两个驱动电机同速即可。转向时,通过相应的控制算法控制两个驱动电机的转速,通过两个电机的转速差来实现预期的转向目标,内侧的转向循环功率一部分通过内侧电机做发电机以电功率回收传递给外侧电机,一部分以机械方式通过功率耦合机构5输出到外侧履带,减少了外侧电机的驱动功率要求。最简单的行星机构由太阳轮t、齿圈q、行星架j和行星轮χ组成。基本行星机构种类包括七种单星(内外啮合)行星排、内外啮合双联排、外啮合双联排、内啮合双联排、 内外啮合双星行星排、外啮合双星行星排和内啮合双星行星排。本专利技术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的四种兼具双侧驱动和转向功能的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的结构型式中,图5和图6工作状态完全相同,其差别在于中间的复合行星排采用的结构不同。图5的传动装置结构型式采用内外啮合双联排,图6的传动装置结构型式采用外啮合双星排。图7和图8工作状态完全相同,其差别在于中间的复合行星排采用的结构不同。图7的传动装置结构型式采用内外啮合双联排,图8的传动装置结构型式采用外啮合双星排。图5、图6的结构型式与图7、图8结构型式基本原理相同,但工作状态略有不同。 差别在于图5、图6的结构型式中中间复合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最外侧行星排的齿圈连接,电机功率经过行星变速机构后输入到最外侧行星排的太阳轮;而图7、图8的结构型式中中间复合行星排的行星架与最外侧的行星排连接太阳轮,电机功率经过行星变速机构后输入到最外侧行星排的齿圈。在本专利技术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动力单元和电力控制单元(12),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动机(15)、发电机(13)和储能系统(16),所述发电机(13)和储能系统(16)与所述电力控制单元(12)通过电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功率耦合机构(5)、左侧电机及减速排(6)和右侧电机及减速排(4);所述左侧电机及减速排(6)受控于左侧变频控制器(11)且通过左侧变速机构与所述功率耦合机构(5)连接,所述右侧电机及减速排(4)受控于右侧变频控制器(17)且通过右侧变速机构与所述功率耦合机构(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江涛李慎龙周广明马晓枫马田李洪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