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8523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箱体、单向离合器、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耦合输出轴、制动器Ⅰ、制动器Ⅱ、变速器和动力输出轴,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和定子、耦合输出轴和变速器位于箱体内,发动机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同变速器传动配合,行星架和耦合输出轴通过离合器Ⅰ传动,电机转子和耦合输出轴通过离合器Ⅱ传动,制动器Ⅰ用于制动行星架,制动器Ⅱ用于制动电机转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纯发动机/电机驱动、单自由度/两自由度混合驱动、发动机倒车、助力倒车、有/无发动机反拖的再生制动等工作模式,有效结合了行星差动动力耦合功能和变速器速比调节特性,对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传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面对全球石油资源日趋匮乏和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现状,人类必须走安全、节能、 环保的汽车发展道路。由于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关键技术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目前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案。动力耦合传动系统直接决定着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与分解性能、再生制动性能、工作模式完善程度及切换的灵活性与平顺性和整车的控制策略等,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显著影响。一般动力合成方式有(1)通过一对齿轮/带轮/链轮实现转矩合成的混合驱动;(2)分别由发动机和电机实现四轮驱动,通过地面合成动力,实现混合驱动;(3)开发混合动力汽车专用的动力传动变速器,在变速器中实现动力合成。第一种方式工作模式少,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燃油经济性提高有限;第二种方式合成效率低,节能效果不理想;第三种方式通过开发结构紧凑、工作模式齐全且切换灵活、控制方便、集动力合成与变速于一体的动力传动系统将对汽车燃油经济性有很大提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使其能将动力合成与变速集成一体,并能在多种工作状态下工作,以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其将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器集成一体,结构紧凑,并具有纯发动机/电机驱动、单自由度/两自由度混合驱动、发动机倒车、助力倒车、有/无发动机反拖的再生制动等多种工作模式,有效结合了行星差动动力耦合功能和变速器速比调节特性,对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箱体、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耦合输出轴、变速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耦合输出轴位于箱体内,发动机的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行星轮设置于行星架上,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电机定子固定设置在箱体上,发动机的输出轴与齿圈传动配合,太阳轮外套于耦合输出轴并与其转动配合,太阳轮与电机转子同轴固定连接,耦合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同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行星架和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传动配合,电机转子和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I传动配合; 箱体和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行星架的制动器I。进一步,所述变速器设置于箱体内,动力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外套有与其单向转动配合的单向离合器,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单向离合器设置于箱体上;进一步,箱体和电机转子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电机转子的制动器II ;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为无级变速器或为无倒档的多档变速器。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箱体、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耦合输出轴、变速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耦合输出轴位于箱体内,发动机的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行星轮设置于行星架上,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电机定子固定设置在箱体上,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太阳轮同轴固定连接,行星架与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传动配合,齿圈与电机转子同轴固定连接,齿圈与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I传动配合,耦合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同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箱体和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行星架的制动器I。进一步,所述变速器设置于箱体内,动力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外套有与其单向转动配合的单向离合器,发动机的输出轴通过单向离合器设置于箱体上;进一步,箱体和电机转子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电机转子的制动器II ;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为无级变速器或为无倒档的多档变速器。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箱体、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耦合输出轴、变速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耦合输出轴位于箱体内,发动机的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行星轮设置于行星架上,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电机定子固定设置在箱体上,发动机的输出轴与齿圈传动配合,太阳轮与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传动配合,行星架与电机转子固定连接,行星架和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I传动配合,耦合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同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箱体和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行星架的制动器II。进一步,所述变速器设置于箱体内,动力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为无级变速器或为无倒档的多档变速器。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箱体、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耦合输出轴、变速器和动力输出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和耦合输出轴位于箱体内,发动机的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行星轮设置于行星架上,行星轮与齿圈内啮合,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合;电机定子固定设置在箱体上,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太阳轮同轴固定连接,行星架同电机转子固定连接,行星架与耦合输出轴之间通过离合器I传动配合,齿圈与耦合输出轴通过离合器II传动配合,耦合输出轴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同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箱体和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行星架的制动器I。进一步,所述变速器设置于箱体内,动力输出轴设置于箱体上并与其转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为无级变速器或为无倒档的多档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其将行星齿轮机构和变速器集成一体,结构紧凑,并具有纯发动机/电机驱动、单自由度/两自由度混合驱动、发动机倒车、助力倒车、有/无发动机反拖的再生制动等多种工作模式,有效结合了行星差动动力耦合功能和变速器速比调节特性,对改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好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八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第五种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箱体(4)、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5)、电机定子(6)、耦合输出轴(10)、变速器和动力输出轴(14),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电机转子(5)、电机定子(6)和耦合输出轴(10)位于箱体内,发动机(1)的输出轴(2)设置于箱体(4)上并与其转动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圈(17)、行星轮(8)、行星架(7)和太阳轮(16),行星轮(8)设置于行星架(7)上,行星轮(8)与齿圈(17)内啮合,行星轮(8)与太阳轮(16)外啮合;电机定子(6)固定设置在箱体(4)上,发动机(1)的输出轴(2)与齿圈(17)传动配合,太阳轮(16)外套于耦合输出轴(10)并与其转动配合,太阳轮(16)与电机转子(5)同轴固定连接,耦合输出轴(10)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配合,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同动力输出轴(14)传动配合,行星架(7)和耦合输出轴(10)之间通过离合器Ⅰ(3)传动配合,电机转子(5)和耦合输出轴(10)之间通过离合器Ⅱ(9)传动配合;箱体(4)和行星架(7)之间设置有用于制动行星架(7)的制动器Ⅰ(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赵新富秦大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