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及混合动力型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861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及混合动力型汽车,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入口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电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集成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通过一个散热器就可以达到冷却发动机及电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及混合动力型汽车。
技术介绍
在混合动力型汽车中,发动机和电机是两个重要的动力部件,为了保证发动机和电机的正常运转,必须要对它们进行有效冷却。在现有混合动力型汽车中,一般都有两套独立的冷却系统分别对发动机和电机进行冷却,因而相应的冷却系统中的部件,如散热器等,也需要配置两套。其中,由于在汽车运行时,发动机只是间歇工作,因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也是间歇工作,因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并没有充分利用,存在浪费,而且汽车的前舱空间本来就狭小,放置两套冷却系统也会使前舱更加拥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及混合动力型汽车,集成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通过一个散热器就可以达到冷却发动机及电机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型汽车,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入口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电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其中,上述方案中,当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机内的冷却液可相互混合时,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相互连通。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散热器本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隔板,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的开度大小,根据所述电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第二阀门的开度大小。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入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四阀门。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分别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第三阀门的开度大小,根据所述电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第四阀门的开度大小。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均为连续可变阀门。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均为连续可变阀门。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型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散热器。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还包括与所述散热器相对设置的风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器,在散热器本体内设置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管路,以及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管路,即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集成在一个散热器上,使得通过一个散热器就可以完成对发动机和电机的冷却,节省了汽车的前舱布置空间,减少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图中:1、散热器本体;101、第一入口;102、第一出口;103、第二入口;104、第二出口;105、第一阀门;106、第二阀门;107、第三阀门;108、第四阀门;109、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第一实施例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型汽车,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1,所述散热器本体1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一入口101和第一出口102,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二入口103和第二出口104,所述第一出口10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05,所述第二出口10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06,所述第一入口101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102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入口103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出口104与电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应用于混合动力型汽车,该混合动力型汽车设置有发动机和电机。其中,由于发动机和电机属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重要动力部件,所以对发动机和电机的冷却十分重要,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器,在散热器本体1内设置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第一冷却管路,以及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的第二冷却管路。因而,当发动机需要冷却时,发动机冷却液会从第一入口101进入到第一冷却管路进行冷却,然后将第一阀门105开启,使得发动机冷却液从第一出口102回流到发动机中,实现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管路。当电机需要冷却时,电机冷却液从第二入口103进入到第二冷却管路进行冷却,然后将第二阀门106开启,使得电机冷却液回流到电机中,实现电机的冷却循环管路。即如图1所示,从第一入口101指向第一出口102的虚线箭头表示的是发动机冷却液从第一入口101进入散热器本体1中,然后从第一出口102流出散热器本体1;从第二入口103指向第二出口104的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电机冷却液从第二入口103进入散热器本体1中,然后从第二出口104流出散热器本体1。其中,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由不同的阀门控制,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仅可以单独对发动机和电机进行冷却,还可同时对发动机和电机进行冷却,增多了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冷却方式,提升了冷却效果。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电机冷却系统集成在一个散热器上,使得通过一个散热器就可以完成对发动机和电机的冷却,节省了汽车的前舱布置空间,减少了成本。其中,当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机内的冷却液可相互混合时,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相互连通。例如,发动机内的冷却液和电机内的冷却液均为水时,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就可以连通,使得进入散热器本体1内的冷却液冷却路径更长,冷却效果更好。此外,当混合动力型汽车从纯电机模式转换到发动机模式时,由于两个冷却系统共用冷却液,所以发动机刚着车阶段时冷却液已经是电机加热后的温度,将缩短发动机暖机工况,从而降低发动机排放及油耗。另外,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器本体1内交错设置有多个隔板109,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散热器,在散热器本体1内采用迷宫式设计,形成用于流经冷却液的管路,使得冷却液流经的路径更长,冷却效果更佳。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105和所述第二阀门106分别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整车控制器根据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5的开度大小,根据所述电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6的开度大小。具体地,可预先将发动机内的冷却液温度以及电机内的冷却液温度根据经验值分别设置为多个梯度,并在进行多次试验后确定出与各个温度梯度对应的阀门开度,从而在对应的温度梯度下控制阀门能够开启合适的大小,达到合适的流出量,从而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型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入口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电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应用于混合动力型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冷却管路和第二冷却管路,所述第一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第二冷却管路设置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出口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入口与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发动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发动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电机的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电机的冷却液入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动机内的冷却液与所述电机内的冷却液可相互混合时,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隔板,形成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冷却管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混合动力型汽车的整车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炳男易迪华李从心崔天祥周金龙金硕王金龙于淙洋胡泽明刘文月龙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