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2876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能够抑制排水性的降低,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抗偏磨损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踏面的轮廓包括内侧部和外侧部。内侧部包括:由曲率半径的圆弧构成的内侧胎面基准面、和由曲率半径比曲率半径小的圆弧构成的内侧倒角状圆弧面。外侧部包括:由曲率半径的圆弧构成的外侧胎面基准面、和由曲率半径比曲率半径小的圆弧构成的外侧倒角状圆弧面。外侧倒角深度大于内侧倒角深度,其中外侧倒角深度是将外侧胎面基准面向轴向内侧延长的外侧假想圆弧、与外侧倒角状圆弧面之间的法线方向距离,内侧倒角深度是将内侧胎面基准面向轴向外侧延长的内侧假想圆弧、与内侧倒角状圆弧面的法线方向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改善胎面部的踏面的轮廓,来抑制排水性的降低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抗偏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和抗偏磨损性能,已知有以下的充气轮胎作为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踏面轮廓,将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进行平滑地连接。另外,为了确保排水性能,而沿轮胎周向连续地设置沟宽度比较大的纵沟。然而,这种充气轮胎,如图8(a)和(b)所示,在轮胎硫化成形时,未硫化的胎面橡胶g被成形纵沟h的模具k的突起按压,产生向其两侧移动的橡胶流动。因此存在硫化后纵沟两侧的橡胶厚度tb大于目标厚度ta的倾向。另外,在轮胎接地时,由于纵沟的开闭(开口),有时该纵沟的沟壁的外缘会成为所谓的突角的状态。由于这些原因,以往的充气轮胎如图9的A部所明确的那样,还可以从在纵沟两侧接地面的轮胎周向长度LB增大这一点所能理解的那样,由于纵沟G两侧的接地压增大,整个接地面的接地压变得不均勻,因此存在操纵稳定性能和偏磨损性能降低的倾向。另外,对于开口而言,由于胎面轮廓的外倾导致纵沟的接地端侧更大,因此存在易磨损的倾向。相关技术如下。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236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在胎肩纵沟的轮胎轴向两侧限定胎面部的踏面的轮廓、以及限定胎肩横沟的沟宽度为基本,能够抑制排水性的降低并且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噪声性能以及抗偏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本专利技术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最靠近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并且沟宽度是5. 0 20. Omm的胎肩纵沟,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安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5%的无负荷亦即临时安装状态的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上,上述胎面部的踏面的轮廓包括内侧部,其从上述胎肩纵沟的轮胎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以及外侧部,其从上述胎肩纵沟的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上述内侧部包括内侧胎面基准面,其由配置在轮胎赤道侧并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率半径Ra的圆弧构成;以及内侧倒角状圆弧面,其由连接上述内侧胎面基准面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轮胎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并且曲率半径Rb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上述曲率半径Ra小的圆弧构成,上述外侧部包括外侧胎面基准面,其由配置在接地端侧并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率半径Rd的圆弧构成;以及外侧倒角状圆弧面,其由连接上述外侧胎面基准面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上述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并且曲率半径Rc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上述曲率半径Rd小的圆弧构成,并且外侧倒角深度 ο大于内侧倒角深度yi,其中外侧倒角深度 ο是将上述外侧胎面基准面向轮胎轴向内侧延长的外侧假想圆弧、与上述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位置的外侧倒角状圆弧面之间的相对于上述外侧假想圆弧的法线方向距离,内侧倒角深度yi是将上述内侧胎面基准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延长的内侧假想圆弧、与上述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位置的上述内侧倒角状圆弧面的相对于上述内侧假想圆弧的法线方向距离。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胎面部具有多条胎肩横沟,它们从比接地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起超过该接地端朝向上述胎肩纵沟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上述多条胎肩横沟在上述胎肩纵沟处开口,并且上述胎肩纵沟与接地端的轮胎轴向的中间位置的沟宽度的总和,大于在上述胎肩纵沟处开口的开口宽度的总和。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横沟的上述开口宽度的总和为,上述中间位置的沟宽度的总和的10% 85%。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胎肩纵沟侧具有沟宽度比该胎肩横沟的平均沟宽度小的窄幅部。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横沟包括上述窄幅部、和与该窄幅部连接并向接地端侧延伸的沟宽度较宽的宽幅部,上述宽幅部具有朝向接地端侧沟深度逐渐增加的倾斜沟底面。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上述胎面部上具有多条胎肩横沟,它们从比接地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起超过该接地端朝向上述胎肩纵沟延伸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上述胎肩横沟在上述胎肩纵沟处不开口而是形成终端。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6中的任意一方案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纵沟,其赤道侧的沟壁的角度小于接地端侧的沟壁的角度。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沟宽度是5. 0 20. Omm的沟宽度比较宽的胎肩纵沟、和从比接地端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起超过接地端朝向上述胎肩纵沟延伸的多条胎肩横沟。 由于这样的充气轮胎能够可靠地将路面的水膜向轮胎周向外侧和轮胎轴向外侧排水,因此能够维持较高的排水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踏面的轮廓包括内侧部,其从胎肩纵沟的轮胎赤道侧的沟壁外缘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以及外侧部,其从上述胎肩纵沟的接地端侧的沟壁外缘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内侧部包括内侧胎面基准面,其由配置在轮胎赤道侧并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率半径Ra的圆弧构成;以及内侧倒角状圆弧面,其由连接该内侧胎面基准面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轮胎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并且曲率半径Rb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上述曲率半径Ra小的圆弧构成。另外,外侧部包括外侧胎面基准面,其由配置在接地端侧并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率半径Rd的圆弧构成;以及外侧倒角状圆弧面,其由连接上述外侧胎面基准面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上述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 并且曲率半径Rc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上述曲率半径Rd小的圆弧构成。这样的充气轮胎,借助内侧和外侧倒角状圆弧面,能够将接地压比较容易增大的胎肩纵沟的外缘两侧的接地压减小,因此使整个接地面的接地压变得均勻,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和抗偏磨损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轮廓,外侧倒角深度yo形成得大于内侧倒角深度 yi,所述外侧倒角深度yo是将外侧胎面基准面向轮胎轴向内侧延长的外侧假想圆弧、与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位置的外侧倒角状圆弧面之间的相对于上述外侧胎面基准面的法线方向距离,所述内侧倒角深度yi是将内侧胎面基准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延长的内侧假想圆弧、与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位置的内侧倒角状圆弧面的相对于上述内侧胎面基准面的法线方向距离。这样的充气轮胎能够使比胎肩纵沟的轮胎赤道侧更靠接地端侧的接地压进一步降低。因此,使在易产生突角的胎肩纵沟的接地端侧的沟壁外缘的接地压降低,进而使接地压更均勻,从而进一步提高操纵稳定性和抗偏磨损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剖视图。图2是胎面部的展开图。图3是其胎肩纵沟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将胎肩纵沟进一步放大的剖视图。图5是胎肩横沟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前轮的接地形状的图。图8 (a)是说明以往的充气轮胎硫化时的纵沟附近的橡胶流动的图,(b)是说明硫化后的纵沟附近的形状的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充气轮胎的前轮的接地形状的图。图中符号说明1...充气轮胎;2...胎面部;2η...胎面部的踏面;9...胎肩纵沟;10...胎肩横沟;13...胎肩纵沟的轮胎赤道侧的沟壁;1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最靠近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并且沟宽度是5.0~20.0mm的胎肩纵沟,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安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5%的无负荷亦即临时安装状态的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上,上述胎面部的踏面的轮廓包括:内侧部,其从上述胎肩纵沟的轮胎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以及外侧部,其从上述胎肩纵沟的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向轮胎轴向外侧延伸,上述内侧部包括:内侧胎面基准面,其由配置在轮胎赤道侧并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率半径(Ra)的圆弧构成;以及内侧倒角状圆弧面,其由连接上述内侧胎面基准面的轮胎轴向的外端与上述轮胎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并且曲率半径(Rb)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上述曲率半径(Ra)小的圆弧构成,上述外侧部包括:外侧胎面基准面,其由配置在接地端侧并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率半径(Rd)的圆弧构成;以及外侧倒角状圆弧面,其由连接上述外侧胎面基准面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与上述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并且曲率半径(Rc)比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上述曲率半径(Rd)小的圆弧构成,并且外侧倒角深度(yo)大于内侧倒角深度(yi),其中外侧倒角深度(yo)是将上述外侧胎面基准面向轮胎轴向内侧延长的外侧假想圆弧、与上述接地端侧的沟壁的外缘位置的外侧倒角状圆弧面之间的相对于上述外侧假想圆弧的法线方向距离,内侧倒角深度(yi)是将上述内侧胎面基准面向轮胎轴向外侧延长的内侧假想圆弧、与上述赤道侧的沟壁的外缘位置的上述内侧倒角状圆弧面的相对于上述内侧假想圆弧的法线方向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进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