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尚建忠专利>正文

大牵引力蠕动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7392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大牵引力蠕动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包括第一支承机构、第二支承机构和第一支承机构 与第二支承机构间的伸缩驱动装置,第一支承机构包括第一张紧杆、第一支承座和第一支承 轮组,第一支承座上设有与各第一支承轮组对应的第一导向孔,第一支承座套设于第一张紧 杆外,第一张紧杆由第一锥形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一滑杆段构成,第一锥形段小径端连第一 螺纹段,大径端连第一滑杆段,第一滑杆段与伸缩驱动装置相连,第一螺纹段上装设第一张 紧螺母,第一张紧螺母与第一支承座间设第一压缩弹簧,第一支承轮组上连第一支承轮组支 杆,第一支承轮组支杆穿过第一导向孔与第一锥形段接触。该机器人具有负载能力高,变管 径适应能力强,弯管、U形管通过能力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小管道机器人,尤其涉及大牵引力蠕动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微小管道(直径小于20mm)在冶金、石油、化工、军事武器装备、核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微小管道绝大部分应用于工作环境非常恶劣的系统中,容易发生腐蚀、疲劳破坏或潜在的缺陷发展成裂纹等问题,从而引起泄漏事故,甚至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所以在这些管道使用过程中,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保障管道系统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行。但微小管道所处的环境,人一般不能直接到达,或不允许直接介入,且由于管道内径较小、内部结构错综复杂,使得检测难度很大。目前关于微小管道的检测,通常采用工程量十分大的抽检方法,不但劳动强度大、效益低,而且由于随机抽样法经常出现漏检,因而准确率低,效果并不理想。故通常对重要和不允许泄漏的管道采用定期或提前报废的办法,从而造成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因此,研究适用于微小管道这一特殊环境下的检测机器人装置,以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伸缩蠕动推进方式是现在微小管道机器人较为常用的一种推进方式,其基于仿生学,参考蚯顿、毛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牵引力蠕动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包括第一支承机构(1)、第二支承机构(2)和伸缩驱动装置(3),所述伸缩驱动装置(3)设于第一支承机构(1)与第二支承机构(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1)包括第一张紧杆(100)、呈套筒状的第一支承座(110)和沿第一支承座(110)周向均匀布置的至少三组第一支承轮组(120),所述第一支承座(110)上沿径向设有与各第一支承轮组(120)对应的第一导向孔(111),第一支承座(110)套设于第一张紧杆(100)外,所述第一张紧杆(100)由第一锥形段(101)、第一螺纹段(102)和第一滑杆段(103)构成,第一锥形段(101)小径端连接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牵引力蠕动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包括第一支承机构(1)、第二支承机构(2)和伸缩驱动装置(3),所述伸缩驱动装置(3)设于第一支承机构(1)与第二支承机构(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机构(1)包括第一张紧杆(100)、呈套筒状的第一支承座(110)和沿第一支承座(110)周向均匀布置的至少三组第一支承轮组(120),所述第一支承座(110)上沿径向设有与各第一支承轮组(120)对应的第一导向孔(111),第一支承座(110)套设于第一张紧杆(100)外,所述第一张紧杆(100)由第一锥形段(101)、第一螺纹段(102)和第一滑杆段(103)构成,第一锥形段(101)小径端连接第一螺纹段(102),大径端连接第一滑杆段(103),第一滑杆段(103)与伸缩驱动装置(3)相连,第一螺纹段(102)上远离伸缩驱动装置(3)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张紧螺母(130),第一张紧螺母(130)与第一支承座(110)之间设有第一压缩弹簧(140),第一支承轮组(120)上连有第一支承轮组支杆(150),所述第一支承轮组支杆(150)穿过第一导向孔(111)与第一锥形段(101)接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牵引力螺旋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轮组(120)包括第一支承轮架(121)和两件第一支承轮(122),所述第一支承轮架(121)中部与第一支承轮组支杆(150)铰接,两件第一支承轮(122)分别铰接于第一支承轮架(121)的两端。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牵引力螺旋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座(110)外套设有对第一支承轮组支杆(150)伸縮限位的第一防护套(160)。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牵引力螺旋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轮组支杆(150)的截面为圆形,第一支承座(110)上的第一导向孔(111)为与第一支承轮组支杆(150)相配合的圆形孔。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牵引力蠕动推进微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机构(2)包括第二张紧杆(200)、呈套筒状的第二支承座(210)和沿第二支承座(210)周向均匀布置的至少三组第二支承轮组(220),所述第二支承座(210)上沿径向设有与各第二支承轮组(220)对应的第二导向孔(211),第二支承座(210)套设于第二张紧杆(200)夕卜,所述第二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建忠罗自荣徐小军杨军宏黑沫王卓乔晋崴
申请(专利权)人:尚建忠罗自荣徐小军杨军宏黑沫王卓乔晋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