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及其装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10949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及其装配方法,系统包括抽真空装置、注油装置和密封连接组件,密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和用于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I,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采用分别与气缸和工作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和套筒II,采用全真空装配和注油,在装配过程中完全排除出液室内的空气,能够保证装配完成的气囊阻尼器的油室内和工作缸内无空气,且不需单独的排气过程,保证阻尼器的装配质量,提高阻尼器的装配效率,同时,降低浮动活塞的加工难度,保证其强度并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部件的装配用辅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减震器 的装配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由阻尼器、减震弹簧及连接件组成的摩托车用减震器,具有缓和车身振动提高驾 乘舒适性,传递地面各种反力改善车轮接地性提高驾驶安全性的作用。其中阻尼器起到缓 和减震弹簧振动,减弱减震弹簧振动波的作用,阻尼器贮油筒和气缸同连接件连成相互连 通的工作缸贮油室,贮油室内注入油液,气缸内被浮动活塞分隔成两个工作腔,即气囊室和 油液室。气囊室充入高压氮气,使浮动活塞始终在气压力的作用下工作,活塞组件往复运动 产生压缩和复原阻尼力值,通过改变气室的气体体积控制油液的泡沫化,保证示功的稳定, 进而保证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现有技术中,气囊减震阻尼器的装配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排除油室内的空气,需 要在在浮动活塞体上开出排气孔,装配到位后再封闭排气孔,增加浮动活塞的加工难度,影 响浮动活塞的强度,且排除油室内的空气过程复杂,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整个装配过程工 作效率较低;工作缸内的空气因为油封等密封件的装配,导致缸内密封,因而使工作缸无法完 全排除闭封内的空气,不但大大降低了装配质量,还影响到阻尼器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对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方式进行改进,装配过程中完全排除出液 室内的空气,能够保证装配完成的气囊阻尼器的油室内和工作缸内无空气,且不需单独的 排气过程,保证阻尼器的装配质量,提高阻尼器的装配效率,同时,降低浮动活塞的加工难 度,保证其强度并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系 统在装配过程中完全排除出液室内的空气,能够保证装配完成的气囊阻尼器的油室内和工 作缸内无空气,且不需单独的排气过程,保证阻尼器的装配质量,提高阻尼器的装配效率, 同时,降低浮动活塞的加工难度,保证其强度并降低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包括抽真空装置、注油装置和密封连接 组件,所述密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和用于与气囊 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I,所述套筒I设有靠前的注油口和抽真空口 I以及靠 后的抽真空口 II,套筒I后端封口,沿轴向密封穿过套筒I后端设有顶柱,所述套筒11设有 工作缸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 I、抽真空口 II和工作缸抽真空口分别与抽真空装置密封连通;注 油口与注油装置密封连通;所述套筒I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密封配合后内圆对接且内圆直径相同;所述抽真空口 II与注油口和抽真空口 I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等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的浮动活 塞的轴向宽度;所述套筒II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密封配合后其内腔长度大于等于气 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的活塞位于后止点时活塞杆的伸出长度。进一步,所述顶柱伸出套筒I端盖的尾端设有将其轴向固定的并能驱动其轴向移 动的限位装置;进一步,所述抽真空口 I与抽真空装置之间设有切断阀;进一步,所述套筒I前端设有环形沉槽形止口 I,环形沉槽形止口 I外套于气囊减 震阻尼器气缸后端与其密封配合;所述套筒II前端设有环形沉槽形止口 II,环形沉槽形止 口 II外套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后端与其密封配合;进一步,所述注油口与注油装置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进一步,所述环形沉槽形止口 I内圆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外圆之间以及环形沉 槽形止口 II内圆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外圆之间分别通过各自的O形密封圈密封配合。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利用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装配气囊减震阻尼器的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的活塞、活塞杆和后端总成安装完成,使活塞位于后止点。b.将套筒I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密封配合,并使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的浮动活 塞位于抽真空口 II与注油口和抽真空口 I之间;将套筒II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密封 配合;利用顶柱前端顶柱浮动活塞;c.启动抽真空装置使套筒I、套筒II、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和气囊减震阻尼器工 作缸内形成真空,后切断抽真空口 I与抽真空装置之间的连通;d.启动注油装置,通过注油口将油液注入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和气囊减震阻尼器 工作缸内,达到既定流量后停止注油,利用顶柱将浮动活塞顶入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e.拆除套筒I和套筒II,完成气囊减震阻尼器的后续装配工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气囊 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采用分别与气缸和工作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和套筒II,采用全真 空装配和注油,在装配过程中完全排除出液室内的空气,能够保证装配完成的气囊阻尼器 的油室内和工作缸内无空气,且不需单独的排气过程,保证阻尼器的装配质量,提高阻尼器 的装配效率,同时,降低浮动活塞的加工难度,保证其强度并降低加工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 统,包括抽真空装置4、注油装置15和密封连接组件,所述密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气囊减 震阻尼器气缸13密封配合的套筒Il和用于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12密封配合的套筒 116,密封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任何一种密封方式,包括法兰连接、螺纹连接等等;所述套筒Il设有靠前的注油口 Id和抽真空口 Ilb以及靠后的抽真空口 IIlc,靠前的一端是指与气 囊减震阻尼器气缸13密封配合的一端;套筒Il后端封口,沿轴向密封穿过套筒Il后端设 有顶柱2,密封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何密封方式,包括ο形圈密封、填料密封等等;所述套筒 116设有工作缸抽真空口 6b ;所述抽真空口 I1B、抽真空口 IIlc和工作缸抽真空口 6b分别与抽真空装置4密封 连通;注油口 Id与注油装置15密封连通;所述套筒Il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13密封配合后内圆对接且内圆直径相同;所 述抽真空口 IIlc与注油口 Id和抽真空口 Ilb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等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 缸13的浮动活塞16的轴向宽度;所述套筒116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12密封配合后 其内腔长度大于等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12的活塞11位于后止点时活塞杆7的伸出长 度;后止点为套筒116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12密封配合后靠近套筒116的止点。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柱2伸出套筒Il端盖的尾端设有将其轴向固定的并能驱动其 轴向移动的限位装置3 ;该限位装置3可以为液压系统、机械驱动系统(齿轮齿条或者丝杠 组件);能够实现在抽真空或者注油过程中对浮动活塞16限位,注油完成则驱动浮动活塞 16进入气缸13,实现过程的半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口 Ilb与抽真空装置3之间设有切断阀5 ;抽真空完成注 油开始时则关闭该阀,避免注油时油进入真空系统,造成浪费并影响真空系统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Il前端设有环形沉槽形止口 I la,环形沉槽形止口 Ila外 套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13后端与其密封配合;所述套筒116前端设有环形沉槽形止口 II6a,环形沉槽形止口 II6a外套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12后端与其密封配合;采用外套 的止口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且可以从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实现密封,具有较好的密封和 定位效果,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油口 Id与注油装置15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减震阻尼器真空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真空装置、注油装置和密封连接组件,所述密封连接组件包括用于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和用于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密封配合的套筒II,所述套筒I设有靠前的注油口和抽真空口I以及靠后的抽真空口II,套筒I后端封口,沿轴向密封穿过套筒I后端设有顶柱,所述套筒II设有工作缸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I、抽真空口II和工作缸抽真空口分别与抽真空装置密封连通;注油口与注油装置密封连通;所述套筒I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密封配合后内圆对接且内圆直径相同;所述抽真空口II与注油口和抽真空口I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等于气囊减震阻尼器气缸的浮动活塞的轴向宽度;所述套筒II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密封配合后其内腔长度大于等于气囊减震阻尼器工作缸的活塞位于后止点时活塞杆的伸出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海陈文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