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3303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6:51
在阻尼力控制减震器中,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被共用在形成在导向盘的中空部中的切口部以及滑阀引导部的分支槽之间,因此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的通道调节结构并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0月2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5-0147494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其中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被共用在形成在导向盘的中空部中的切口部和滑阀(spool)引导部的分支槽之间从而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的通道调节结构以及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技术介绍
通常,减震器被安装在运输装置诸如汽车等中并通过吸收和抑制在驾驶期间从路面传递的震动或振动提高乘车舒适度。这种减震器包括缸体以及被安装成在缸体内部可压缩和可伸展的活塞杆。缸体和活塞杆被联接至车身、车轮或车轴。其阻尼力被设置成低的减震器可通过吸收在驾驶期间由路面的不平坦引起的振动而提高乘车舒适度。相反,其阻尼力被设置成高的减震器可通过抑制车体姿势的变化而提高转向稳定性。因此,已经开发了一种其中能够适当地调节阻尼力特性的阻尼力控制阀被安装在其一侧上使得阻尼力特性被适当地调节以根据路面和驾驶状况提高乘车舒适度或转向稳定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通常,这种常规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具有通过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形成在滑阀引导部中的多个通道同时改变滑阀的位置来选择硬通道和软通道的结构。即,硬阻尼力或软阻尼力可通过选择性地调节形成在滑阀引导部中的硬通道和软通道的打开/关闭状态被选择性地产生。为此,常规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单独地形成用于形成硬阻尼力的导向通道和用于形成软阻尼力的软通道。然而,在常规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中,由于硬通道和软通道被单独地形成,所以设备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在大规模生产期间可能发生分散。由于结构复杂,设备的组装困难,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公开号为10-2009-0003019的韩国专利申请(2009年1月9日)公开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是提供一种其中导向通道和旁路通道被共用在形成在导向盘的中空部中的切口部和滑阀引导部的分支槽之间从而简化通道结构、简化滑阀的通道调节结构并且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分散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其中导向通道形成在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以便容易地应用于产品且导向室和旁路通道被平行配置使得导向室的流体被容易地排出从而高速阻尼力可在软模式下被稳定地维持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其中通道形成在导向盘和滑阀引导部的联接部中而无需在导向盘的表面上形成通道从而通过简化的组装结构提高提高阀的耐久性和可组装性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活塞,其在连接至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的状态下将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活塞具有穿透其的主通道以及安装在活塞杆中以移动滑阀的电磁部,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活塞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其中连接通道形成在保持部中;壳体,其分别设置在保持部的相对表面上以在邻近保持部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其中导向通道被形成为使得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设置在保持部和壳体之间以形成主通道使得导向阀在冲程期间打开连接通道以使流体运动至导向室,并且通过连接通道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或回弹室;止回阀,其在冲程期间阻挡在壳体的相对表面上的导向通道并打开导向室以形成导向通道使得导向室的流体运动至压缩室或回弹室;以及滑阀引导部,其穿透并连接至保持部、壳体和导向阀以形成旁路通道,其中分支槽凹入地形成在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以当冲程在硬模式或软模式下被执行时分支到导向室或在其内部的引导孔。导向阀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盘,其被设置为与保持部的相对表面接触的状态,其中沿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一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一切口部使得流体运动至导向室;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向盘,其支撑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沿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二切口部使得流体运动至导向室;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向盘,其支撑第一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第三中空部被形成为使得滑阀引导部在被间隔开的状态下穿透并连接至第三导向盘,第三切口部沿第三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三切口部的侧面被安装成在紧密接触导向室的内壁的状态下可运动。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可局部地紧密接触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以及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可在与滑阀引导部相对的方向上凹入地形成并与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间隔开。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可被形成以具有沿第一中空部和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的波浪状。第一切口部和第二切口部可被设置在分支槽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分支槽可在纵向方向上对应于滑阀引导部的两侧形成。其直径在向上方向上逐渐增加的第一渐缩部可形成在分支槽的上部中,其中保持部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第一渐缩部,以及其直径在向下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第二渐缩部可形成在分支槽的下部中,其中壳体的内周表面以对应形状被联接至第二渐缩部。在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第一通道可相对于活塞朝向压缩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压缩室,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第二通道可在分支槽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一通道朝向压缩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连接通道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第三通道可相对于活塞朝向回弹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回弹室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以及第四通道可在分支槽的位置处相对于第三通道朝向回弹室形成以连接引导孔和连接通道并且当滑阀运动至开口位置时被打开。在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和连接通道运动之后,可通过导向阀的开口朝向压缩室或回弹室形成主通道;在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和连接通道运动之后,可通过导向阀的开口朝向压缩室或回弹室形成导向通道;在冲程期间流体沿主通道和连接通道运动之后,可通过导向阀的开口朝向压缩室或回弹室形成旁路通道。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硬模式下的压缩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图2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硬模式下的回弹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软模式下的压缩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在软模式下的回弹冲程状态的正视截面图。图5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第一导向盘、第二导向盘以及第三导向盘的透视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的滑阀引导部的分解透视图。附图标记10:缸体11:压缩室12:回弹室20:活塞21:主通道30:电磁阀31:滑阀100:保持部110:连接通道200:壳体210:导向室220:导向通道300:止回阀400:导向阀410:第一导向盘411:第一中空部412:第一切口部420:第二导向盘421:第二中空部422:第二切口部430:第三导向盘431:第三中空部432:第三切口部500:滑阀引导部501:引导孔510:第一通道520:第二通道530:第三通道540:第四通道550:分支槽551:第一渐缩部552:第二渐缩部P1:主通道P2:导向通道P3:旁路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及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优点和特征将从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的以下实施例变得更加显而易见。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阻尼力控制减震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活塞,其在连接至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的状态下将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所述活塞具有穿透其的主通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中以移动滑阀的电磁部,所述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其中连接通道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中;壳体,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相对表面上以在邻近所述保持部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其中导向通道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形成主通道使得所述导向阀在冲程期间打开所述连接通道以使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并且穿过所述连接通道的流体运动至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止回阀,其在冲程期间阻挡在所述壳体的相对表面上的导向通道并打开所述导向室以形成导向通道使得所述导向室的流体运动至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以及滑阀引导部,其穿透并连接至所述保持部、所述壳体和所述导向阀以形成旁路通道,其中分支槽凹入地形成在所述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以当所述冲程在硬模式或软模式下被执行时分支到所述导向室或在其内部的引导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2 KR 10-2015-01474941.一种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包括:活塞,其在连接至在缸体内执行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的活塞杆的状态下将缸体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所述活塞具有穿透其的主通道以及安装在所述活塞杆中以移动滑阀的电磁部,所述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包括:保持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活塞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其中连接通道形成在所述保持部中;壳体,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持部的相对表面上以在邻近所述保持部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导向室,其中导向通道被形成为使得所述导向室与外部连通;导向阀,其设置在所述保持部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形成主通道使得所述导向阀在冲程期间打开所述连接通道以使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并且穿过所述连接通道的流体运动至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止回阀,其在冲程期间阻挡在所述壳体的相对表面上的导向通道并打开所述导向室以形成导向通道使得所述导向室的流体运动至所述压缩室或所述回弹室;以及滑阀引导部,其穿透并连接至所述保持部、所述壳体和所述导向阀以形成旁路通道,其中分支槽凹入地形成在所述滑阀引导部的外周表面上以当所述冲程在硬模式或软模式下被执行时分支到所述导向室或在其内部的引导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导向阀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导向盘,其被设置为与所述保持部的相对表面接触的状态,其中沿所述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一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一切口部使得所述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一个或多个第二导向盘,其支撑所述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沿所述滑阀引导部穿透和连接的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第二切口部使得所述流体运动至所述导向室;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三导向盘,其支撑所述第一导向盘的相对表面,其中第三中空部被形成为使得所述滑阀引导部在被间隔开的状态下穿透并连接至所述第三导向盘,第三切口部沿所述第三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形成,所述第三切口部的侧面被安装成在紧密接触导向室的内壁的状态下可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控制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一中空部和所述第二中空部的内周表面局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恩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