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车架束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0667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携车架束紧结构,包括:一主座体,所述的主座体设有一卡制槽,所述的卡制槽内设有数个顶持部,而卡制槽是卡制车架体,且卡制槽内所设顶持部顶持在车架体的底部,卡制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部,所述的两个侧板部分设有一结合凸部,且所述的主座体结合在携车架体上;一束带体,所述的束带体设有数个结合穿孔,而所述的结合穿孔设在束带体两侧,分别结合于主座体侧板部所设结合凸部,使车架体的顶部受束带体束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自行车的车架体顶部受束带体束合固定,以达不易刮伤车架表面以及使用成本低的功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携车架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携车架结构,其是在一座体上枢设一盖体,而所述的盖体是与 座体呈可开启设置,且所述的座体设有一卡制槽,另所述的盖体也设有与座体 相对的卡制槽,凭借将座体与盖体盖合,使车架夹持在座体以及盖体相对设置的卡制槽,而座体与盖体间是以一结合件结合,但其具有下列问题存在1. 易刮伤车架表面其座体以及盖体在夹持时,或在座体与盖体夹持后以结 合件结合时,易因夹持或结合件迫紧损以及车架,故其易刮伤车架表面。2. 使用成本高其座体以及盖体须以枢接件枢接,且座体以及盖体须以结合 件相互结合,其加工程序繁瑣使其加工成本提升,故其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束紧结构, 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易刮伤车架表面、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座体,所述的主座体设有:^制槽,所述的卡制槽内设有数个顶持部, 而卡制槽是卡制车架体,且卡制槽内所设顶持部顶持在车架体的底部,卡制槽 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部,所述的两个侧板部分设有一结合凸部,且所述的主 座体结合在携车架体上;一束带体,所述的束带体设有数个结合穿孔,而所述的结合穿孔设在束带 体两侧,分别结合于主座体侧板部所设结合凸部,使车架体的顶部受束带体束 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凭3借将主座体的结合穿制孔穿制结合在携车架,而自行车的车架体底部是由主座 体的卡制槽内所设顶持部顶持,而束带体的两端所设结合穿孔,是分别结合固 定在主座体的卡制槽两侧所设侧板部的结合凸部,使自行车的车架体顶部受束 带体束合固定,以达不易刮伤车架表面以及使用成本低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技术的第三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技术的第四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座体;ll-卡制槽;110-顶持部;lll-弹性空间;12-侧板部;120-结合凸部;13-结合穿制孔;20-束带体;21-结合穿孔;22-施力持 部;30-车架体;40-携车架体;41-车架杆。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l所示,是本技术携车架束紧结构的立体分解状态示意 图,其是包括一主座体10,所述的主座体10设有一-^制槽11,所述的卡制槽11内设有 数个顶持部110,而所述的顶持部110间设有弹性空间111,且所述的卡制槽11 是卡制车架体30,而卡制槽11内所设顶持部110,是顶持在车架体30的底部 参阅图4,而卡制槽11的两侧分设有一側板部12,所述的两个侧板部12分别 设有一结合凸部120,另主座体IO的卡制槽11另一侧设有一结合穿制孔13, 而所述的结合穿制孔13是穿制结合在一车架杆41,使主座体IO设置在携车架 体40上(参阅图6、图7);一束带体20,所述的束带体20设有数个结合穿孔21,且所述的束带体20 的一端设有一施力持部22,而束带体20两侧所设的结合穿孔21,是分别结合 在主座体10侧板部12所设结合凸部120, 4吏车架体30的顶部受束带体20束合 (参阅图4);凭借上述结构的配合,以完成本技术携车架束紧结构。请配合参阅图2、图3所示,是本技术携车架束紧结构的第一、二结合 状态示意图,其束带体20是挠性体结构,且所述的束带体20—端的结合穿孔 21,结合在主座体10的卡制槽11 一侧所设侧板部12的结合凸部120,而束带 体20的另一端跨过主座体10的卡制槽11,且所述的束带体20另一端的结合穿 孔21,结合在主座体10的卡制槽11另一侧所设侧板部12的结合凸部120。请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是本技术携车架束紧结构的第一、二使用 状态示意图,其主座体10的结合穿制孔13穿制结合在携车架41,而自行车的 车架体30底部是由主座体10的卡制槽11内所设顶持部IIO顶持,且数个顶持 部110间设有弹性空间111,使顶持部110间具有緩冲的裕度,而束带体20的 两端所设结合穿孔21,是分别结合固定在主座体10的卡制槽11两侧所设侧板 部12的结合凸部120,使自行车的车架体30顶部受束带体20束合固定,且可 依车架体30管径不同,调整束带体20的束合范围,以达不易刮伤车架表面以 及4吏用成本低的功效。请配合参阅图4、图5所示,是本技术携车架束紧结构的第三、四使用 状态参考图,其整体结构与本技术图1至图3相同,但是,其是将主座体 IO设在不同形式的携车架40,以增加本技术的另一实用性。兹将本技术的优点论述如下1. 不易刮伤车架表面其是以主座体与束带体配合,而将车架体固定在主座 体的卡制槽所设顶持部以及束带体间,而其束带体是挠性体结构,故其不易刮 伤车架表面。2. 使用成本低其主座体与束带体配合,其加工程序简化使其加工成本降低, 故其使用成本低。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座体,所述的主座体设有一卡制槽,所述的卡制槽内设有数个顶持部,而卡制槽是卡制车架体,且卡制槽内所设顶持部顶持在车架体的底部,卡制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部,所述的两个侧板部分设有一结合凸部,且所述的主座体结合在携车架体上;一束带体,所述的束带体设有数个结合穿孔,而所述的结合穿孔设在束带体两侧,分别结合于主座体侧板部所设结合凸部,使车架体的顶部受束带体束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主座体的卡制槽另 一侧设有一结合穿制孔,所述的结合穿制孔穿制结合在一车架杆上,使主座体 设置在携车架体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数个顶持部间设有 使顶持部间具有缓冲的裕度的弹性空间。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带体的一 端设有一施力持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束带体是一 挠性体。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携车架束紧结构,包括一主座体,所述的主座体设有一卡制槽,所述的卡制槽内设有数个顶持部,而卡制槽是卡制车架体,且卡制槽内所设顶持部顶持在车架体的底部,卡制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部,所述的两个侧板部分设有一结合凸部,且所述的主座体结合在携车架体上;一束带体,所述的束带体设有数个结合穿孔,而所述的结合穿孔设在束带体两侧,分别结合于主座体侧板部所设结合凸部,使车架体的顶部受束带体束合。本技术使自行车的车架体顶部受束带体束合固定,以达不易刮伤车架表面以及使用成本低的功效。文档编号B60R9/00GK201272302SQ20082020805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王秋桂 申请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携车架束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座体,所述的主座体设有一卡制槽,所述的卡制槽内设有数个顶持部,而卡制槽是卡制车架体,且卡制槽内所设顶持部顶持在车架体的底部,卡制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侧板部,所述的两个侧板部分设有一结合凸部,且 所述的主座体结合在携车架体上; 一束带体,所述的束带体设有数个结合穿孔,而所述的结合穿孔设在束带体两侧,分别结合于主座体侧板部所设结合凸部,使车架体的顶部受束带体束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