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453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是由一本体,以及组设于该本体上端及下方的架车器与固定座等构件组成。该架车器用以供欲载运的自行车架设固定,而固定座则与汽车后端的连接部组接。主要是令该本体由一基架及两支架组成,该基架一端凸伸有两套管部,可供该两支架一端插组后,利用一螺杆由该套管部一侧往另一侧穿套,并配合螺帽锁固,呈现套件式的组合结构,据以能精简携车架包装的体积,使其更易于装运或收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携车架,特别涉及一种结合于汽车后端用以载运自行车的携车架组成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近年来骑乘自行车已然成为一种热门的休闲运动,不但具有运动、健身的效果之 外,更被视为是一种新的社交活动或可用以增进家庭、亲子互动的最佳休闲活动。 然而,在都市中骑乘脚踏车会有与汽车、机车争道的危险性,若骑上人行道又容易 惊吓或碰撞到行人,因此大多数以骑乘自行车作为休闲活动的人,就选择在郊外或规划有 自行车专用道的场所进行骑乘,也因此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汽车驾驶人会把自行车挂载在 汽车上,待开车到适合骑乘自行车的地点后,再将自行车取下骑乘。 由现有技术可知,一般常见的自行车挂载机构,分为顶挂式自行车携车架及后挂 式自行车携车架,顶挂式自行车携车架由于拆卸、取车不便、容易造成风阻增加,以及高度 增加等问题,因此使用上已渐渐不被采用,而后挂式自行车携车架则具有容易拆卸、取车的 特性,也不会有车辆行驶时须注意道路高度限制的问题,因此后挂式自行车携车架较普遍 为一般使用所采用。 —种后挂式的携车架,为一本体上端设架车器供自行车固定设置,下方则与汽车 后端的连接部结合,然而该本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长形状架体极占空间,不仅包装、载运 所占的体积空间大,同时对使用者来说,亦不利于收藏或携带,而有加以改善的必要。又一 般后挂式携车架使用时,会设计让本体作角度的倾斜调整,而方便车门的开启,而如何设计 出更精巧的调整结构,亦为本技术设计人思考的方向。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于是针对前述常用创作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 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 出本技术『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以改善常用创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其令载运自行车 的携车架可縮减包装的体积、空间,而方便携车架的运送或装载、收藏。 本技术另一 目的,是令携车架使用于载运自行车时,能简便、迅速的作角度的 倾斜调整,以提升携车架的使用效率及质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主要由一本体、架车器,以及固定座组成,该架车器组设于该本体上缘,用以固定欲载运的自行车,而固定座则设置于 该本体下端,用以连结定位于汽车后端; 其中,而该本体是由一基架及两支架组成,该基架一端凸伸有两套管部,可供该两 支架一端插组后利用一螺杆由该套管部一侧往另一侧穿套,并配合螺帽锁固,呈现套件式 的组合结构。3 其中,该两支架一端分别设有呈贯穿状态的第一通孔,令该端插套于该套管部内, 再分别利用一螺杆由该套管部一侧往另一侧穿套,并配合螺设一螺帽。 其中,该两支架与该固定座结合的一端,分别设有贯穿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 第四通孔,而该固定座与该两支架对应的两侧则分别于顶端及下方板面预设位置处形成一 定位缺口及长形状的滑槽,据以该两支架一端与该固定座结合时,于该第二通孔及滑槽下 端之间套设一定位杆,而第三通孔及滑槽上端之间则设一快拆锁,同时一定位块一端固设 于各该支架的第四通孔处,另一端则卡抵于该定位缺口处,令该两支架与固定座之间保持 固定的竖立状态,而当该两支架与固定座间的快拆锁取下时,则能令该两支架沿着该滑槽 向上位移,当该两定位块脱离定位缺口,该两支架便能以该定位杆为轴心偏摆,令该本体与 固定座之间作倾斜的角度调整。 其中,各该快拆锁是由一轴杆及弹片组成,该轴杆穿设于该第三通孔及该滑槽上 端之间,而该弹片一端枢固于该轴杆外端上,另一端则弯折呈门字型后,于端缘端形成一套 口,令其以活动构态卡置于该轴杆内端处,达到快拆式的使用结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本体呈套件式的组合构件,可精简携车架包装的体积,使其更易于装运或收藏。而利用快拆锁及定位块与定位杆搭配的结构设计,则能 令该本体作角度的倾斜调整更为迅速、简便。 有关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 细说明于后,相信本技术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此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局部的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技术的支架作角度调整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支架作角度调整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携车架;10-本体;11_基架;111_套管部;12_支架;121_第一 通孔;122-第二通孔;123-第三通孔;124-第四通孔;20_架车器;30_固定座;31_连结孔; 32-定位缺口 ;33-滑槽;40-定位杆;50-快拆锁;51-轴杆;52-弹片;521_套口 ;60-定位块;71-螺杆;72-螺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是由一本体10、架 车器20、固定座30,以及若干定位杆40、快拆锁50,与定位块60等构件组成一携车架l,其 中 该本体10侧面概呈7字型(也称V字型),是由一基架11及两支架12组成,该 基架11一端用以组设该架车器20,另一端则凸伸两套管部111,该两套管部111内缘中空, 可供该两支架12—端套组结合。各该支架12为长形状的中空管件,上端设有呈贯穿的第 一通孔121,可在插套于该套管部111内后,再利用一螺杆71由该套管部111 一侧往另一 侧穿套,并与一螺帽72螺锁结合,达成该基架11与支架12锁固结合的结构。又该两支架12另一端于末端处分别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122、第三通孔123以及第四通孔124,进而令 该定位杆40穿设于该第二通孔122处,该快拆锁50套设于该第三通孔123处,而该定位块 60 —端组设于该第四通孔124处,用以结合该固定座30。 该架车器20组设于该本体10的基架11上端,用以供欲载运的自行车设置固定, 因其为公知技术,故不再赘述。 该固定座30概呈H字型,中间适当位置设有一连结孔31,两侧则分别于顶端及下 方板面适当处形成一定位缺口 32及长形状的滑槽33。该连结孔31与汽车后端的连接部 (图中未显示)链接之用,可直接将该固定座30置于该连接部上后,利用螺杆穿设后锁设螺 帽而锁固结合,或于该连接孔31及连接部之间设置连接板而结合,因其为公知技术,不详 加赘述。其次而该定位缺口 32及滑槽33则用以配合该定位杆40、快拆锁50及定位块60 等构件结合该两支架12。 该定位杆40为一般的杆体,穿设于该第二通孔122及滑槽33下端之间,作为该两 支架12沿着该滑槽33上下位移的定位构件。 该快拆锁50由一轴杆51及弹片52组成,利用该轴杆51穿套组设于该第三通孔 123及该滑槽33上端之间,作为该基架11与该两支架12之间角度调整的控制组件。该弹 片52—端枢固于该轴杆51外端上,另一端则弯折呈n字型(也称门字型)后,于端缘 处形成一套口 521,令其以活动构态卡置于该轴杆51内端处,达到快拆式的使用结构,方便 用户作闭锁或开锁的动作调整。 该定位块60是概呈倒L字型的构件, 一端套设于该支架12的第四通孔124处,另 一端呈弯勾状的端部则卡设于该定位缺口 32处,作为限定该基架11与该两支架12结合呈 直线竖立结构的要件。 据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主要由一本体、架车器以及固定座所组成,该架车器组设于该本体上缘,而该固定座则设置于该本体下端,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一基架及两支架组成,该基架一端凸伸有供该两支架一端插组锁固结合的两套管部,该本体呈套件式的组合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主要由一本体、架车器以及固定座所组成,该架车器组设于该本体上缘,而该固定座则设置于该本体下端,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一基架及两支架组成,该基架一端凸伸有供该两支架一端插组锁固结合的两套管部,该本体呈套件式的组合构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支架一端分别设有呈 贯穿状态的第一通孔,令该端插套于该套管部内,再分别利用一螺杆由该套管部一侧往另 一侧穿套,并配合螺设一螺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携车架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支架与该固定座结合 的一端,分别贯穿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而该固定座与该两支架对应的两侧 则分别于顶端及下方板面预设位置处形成一定位缺口及长形状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