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电磁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2021 阅读:3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磁减震器(10),包括:(a)螺杆(78),其布置在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中的一者上,并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分中的螺纹槽(76)以及沿着其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槽(90);(b)螺母(80),其以可转动的方式布置在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中的另一者上,并与螺杆进行螺纹配合;以及(c)杆转动禁止构件(82),其包括被构造为配合在轴向槽内的配合部分,并被布置在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中的另一者上,杆转动禁止构件被构造为在允许螺杆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禁止螺杆进行转动。在该电磁减震器中,在配合范围中的、当配合部分位于在螺杆的外周部分上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配合范围的一端时配合部分配合在轴向槽内所在的区域中,不形成螺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电磁减震器,其被构造为通过电磁电动机来产生对于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的相对移动的阻力。
技术介绍
在车辆领域,近来已经研发出一种电磁减震器(以下在合适的情况下简称为“减 震器”),其被构造为基于由电磁电动机产生的力来产生对于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的相对移 动的阻力。下述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减震器是电磁减震器的一个示例。所揭示的减震器采 用丝杠机构来将电磁电动机的转动力转换为对于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的相对移动的阻力。 JP-A-2006-14314
技术实现思路
(A)专利技术概述一些采用丝杠机构的电磁减震器配备有如下构造的转动禁止机构。为了有效地 将螺杆和螺母中一者的转动力转换为螺杆和螺母中另一者沿着其轴线方向的力,转动禁 止机构被构造为禁止螺杆和螺母中的所述另一者绕轴线转动。当减震器伸缩时,绕轴线的 转动力作用在转动禁止机构上。当减震器的伸或缩的移动突然停止时(例如在完全弹跳 (bounding)和完全回弹(rebounding)时),作用在转动禁止机构上的转动力因螺杆和螺母 中一者的惯性等原因而趋于变得相对较大。因为采用丝杠机构的电磁减震器仍然处于研发 阶段,减震器存在诸如作用在转动禁止机构上的较大转动力之类的各种问题,由此存在很 大的空间来改进减震器的实用性。着眼于以上状况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程度的实用性的电磁减震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电磁减震器被配置为具有(a)螺 杆,其不可移动地布置在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中的一者上,并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分 中的螺纹槽以及沿着其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槽;(b)螺母,其可转动地布置在簧上侧单元 和簧下侧单元中的另一者上,并与螺杆进行螺纹配合;以及(c)杆转动禁止构件,其包括被 构造为配合在轴向槽内的配合部分,并被固定地布置在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中的另一 者上,杆转动禁止构件被构造在允许螺杆沿着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禁止螺杆进行转动。电 磁减震器被构造为通过基于电动机力向螺母施加转动力来产生对于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 单元的相对移动的阻力。在该电磁减震器中,在配合范围中的、当配合部分位于在螺杆的外 周部分上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配合范围的一端时配合部分配合在轴向槽内所在的区域中, 不形成螺纹槽。作为转动禁止机构的杆转动禁止构件被构造为通过配合部分与轴向槽的侧壁的 抵靠来禁止螺杆绕其轴线进行转动。在螺纹槽沿着轴线方向形成在螺杆的外周部分的整体 上的情况下,螺纹槽在轴向槽整个范围上与轴向槽相交。因此,在轴向槽的整个范围上,存 在其中不具有轴向槽的侧壁的部分(以下在合适的情况下将那些部分称为“无壁部分”)。因此,在采用螺纹槽沿着轴线方向形成在外周部分整体上的螺杆的减震器中,配合部分不 可避免地配合在轴向槽中的存在无壁部分的部分中,由此仅一部分配合部分承受较大负 荷。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震器中,在其中较大转动力作用在杆转动禁止构件上的完全弹跳和 完全回弹中的至少一者的情况下,通过配合部分与轴向槽的不存在无壁部分的区域进行抵 靠接触,来禁止螺杆绕轴线的转动,由此实现高可靠性的减震器。得益于该优点,本专利技术的 减震器可确保较高的实用性。 (B)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式将描述被视为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以下在合适的情况下称为“可要求权利的本 专利技术”)的各种模式。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模式类似于所附权利要求地进行编号,并且在合适的情 况下从属于其他一个或多个模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便于对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的理解, 应当理解的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元件的组合并不限于下述模式中描述的那些。换言之,应 当理解,应着眼于以下对各种模式和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来解释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还应 理解,可将对/从下述模式中的任一者增加/减少一个或更多元件的任何模式视为可要求 权利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式。下述模式(1)_(5)中的每一项均表明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结构。其中将 模式(1)_(5)之后的任何模式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模式(1)_(5)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 应于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式。从属于模式(1)和(2)的模式(6)对应于权利要求1。 其中将模式(7)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2。其中将模 式(8)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或2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3。其中将模式(9) 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4。其中将模式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5。其中将 模式(11)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6。其 中将模式(12)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7。其中 将模式(13)和(14)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 要求8。其中将模式(3)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 权利要求9。其中将模式(4)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 应于权利要求10。其中将模式(5)和(15)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而 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11。其中将模式(16)的技术特征增加至权利要求1-11中的任 一项而得到的模式对应于权利要求12。(1)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磁减震器,包括簧上侧单元,其连接至簧上部分;簧下侧单元,其连接至簧下部分,并被允许随着所述簧上部分和所述簧下部分的 相对移动而相对于所述簧上侧单元移动;丝杠机构,包括(a)螺杆,其不可移动地布置在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中的一 者上,并具有形成在其外周部分中的螺纹槽;以及(b)螺母,其不可移动地布置在簧上侧单 元和簧下侧单元中的另一者上,并与螺杆进行螺纹配合,丝杠机构被构造为使得螺杆和螺 母中的一者随着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的相对移动而进行转动;以及电磁电动机,其向螺杆和螺母中的所述一者施加转动力,其中,电磁减震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转动力来产生对于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的相对移动的阻力。上述模式(1)是可要求权利的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模式,并且其列出了根据可要求权 利的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减震器(以下在合适的情况下简称为“减震器”)的基本构成元件。在模 式(1)中,采用由螺杆和螺母构成的丝杠机构,并且通过丝杠机构将电磁电动机的转动力 转换为对于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的相对移动的阻力。模式(1)中描述的“减震器”被构造为沿着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相对于彼此 移动的方向进行伸缩。该方向与减震器的轴线方向对应。模式(1)中描述的“螺杆”沿着减 震器的轴线方向布置,并且螺杆的轴线方向等同于减震器的轴线方向。模式(1)中描述的 “移动”指沿着轴线方向的、螺杆的移动和减震器的移动。模式(1)中描述的“螺杆”和“螺 母”中的每一者可以是或可以不是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中的任一者的构成元件。 模式(1)中的电磁减震器并不限于被构造为仅产生阻力的减震器,而可以是被构 造为除了阻力之外还产生主动地使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相对于彼此进行移动的推进力和/ 或相对于外部输入力来防止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相对于彼此进行移动的力。在这种情况 下,在根据模式(1)的电磁减震器被布置为与车辆的各车轮对应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减震器,其用于车辆,并包括:簧上侧单元,其连接至簧上部分;簧下侧单元,其连接至簧下部分,并被允许随着所述簧上部分和所述簧下部分的相对移动而相对于所述簧上侧单元进行移动;丝杠机构,其包括:(a)螺杆,所述螺杆在其一个端部处由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中的一者支撑,并且所述螺杆具有形成在所述螺杆的外周部分中的螺纹槽以及形成在所述外周部分中并沿着所述螺杆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槽;以及(b)螺母,所述螺母以不可移动但可转动的方式由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中的另一者保持,并且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杆进行螺纹配合,所述丝杠机构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螺母随着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的相对移动而进行转动;杆转动禁止构件,其包括被构造为配合在所述轴向槽内的配合部分,并且其在所述螺杆的与所述螺母进行螺纹配合的部分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所述配合部分配合在所述轴向槽内的位置处,以不可移动且不可转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中的所述另一者上,其中,所述相对两侧中的所述一侧更靠近所述螺杆的所述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中的一者,所述杆转动禁止构件被构造为在允许所述螺杆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中的所述另一者进行移动的同时,禁止所述螺杆相对于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中的所述另一者进行转动;以及电磁电动机,其向所述螺母施加转动力,其中,所述电磁减震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转动力来产生对于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的相对移动的阻力,其中,将下述范围定义为配合范围:所述范围在所述螺杆的外周部分上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范围内存在所述轴向槽的情况下,在所述范围内允许所述配合部分随着所述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的相对移动而配合在所述轴向槽内,并且其中,在所述配合范围中的、当所述配合部分位于所述配合范围的与所述螺杆的所述一个端部和所述另一个端部中的所述一者更靠近的一端时所述配合部分配合在所述轴向槽内所在的区域中,不形成所述螺纹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谕士近藤卓广重义文小八木桂渡边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萱场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