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及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生物传感 器及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传感器为检测系统的重要元件,在检测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的生物传感器通常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一与该第一电极对应设置的 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电极引线与外界电路电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生 物传感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要求越高越好。然而,该生物传感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 常采用金属制备。由于金属电极的线宽会影响金属电极的电阻,当金属电极的线宽减小到 纳米级时,其电阻值将显著增大,故,目前在生物传感器中采用金属制备的第一电极和第二 电极的线宽通常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因此,单位面积内设置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数量 较少,影响了生物传感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进一步,金属制备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耐腐 蚀性较差,从而影响了生物传感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长寿命的生物传感器及检测系 统。一种生物传感器,其包括一基底,该基底具有一表面;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 极,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基底的表面;以及一感应元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传感器,其包括:一基底,该基底具有一表面;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基底的表面;以及一感应元件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感应元件可与被测样品进行反应,从而引起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碳纳米管,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碳纳米管,所述第一碳纳米管与第二碳纳米管一一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传感器,其包括一基底,该基底具有一表面;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于该基底的表面;以及一感应元件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感应元件可与被测样品进行反 应,从而引起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碳纳米管,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 个平行设置的第二碳纳米管,所述第一碳纳米管与第二碳纳米管一一对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纳米管与第二碳纳米管 均为单根碳纳米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具有一第一探测 尖端,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具有一第二探测尖端,所述第一探测尖端与所述第二探测尖端相 对且间隔设置,且第一探测尖端与第二探测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微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测尖端与第二探测尖端 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0纳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第一碳纳米管之间的 距离为5微米 10微米,所述相邻两个第二碳纳米管之间的距离为5微米 10微米。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第 二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应设置的第一碳纳米管与第二碳纳米管位于同一直线 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和第二碳纳米管 均为金属性碳纳米管。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分别与第一电极及第 二电极电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包括多个担载体以及 感应材料,且所述感应材料均勻分散于担载体的表面;所述担载体为碳纳米管、碳纤维、无 定形碳及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感应材料为抗体、抗原、DNA或荧光分子生物。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担载体为碳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深,李群庆,范守善,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