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886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辆座椅(10)装备有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含子骨架(16)和设置在所述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30)。所述杆装备有微小振动衰减部(34),其当所述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保持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并且当所述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抑制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从而减小车辆座椅中微小振动的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设置在座椅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的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2001-211960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1-211960)中说明了一种具有 振动衰减构件的座椅,所述振动衰减构件横跨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骨架悬挂以加固座椅骨 架。通过加固座椅骨架改进了座椅对于震动的阻力。然而,根据JP-A-2001-211960,振动衰减构件引起的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抑制 了座椅骨架自身的微小位移或微小变形,因而增加了座椅的共振频率。结果,座椅与车辆共 振,这恶化了振动。在一些情况中,这会降低座椅的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当车辆座椅大量位移时确保足够的刚性,并且在 微小位移范围内减小座椅与车辆的共振,所述共振可能恶化座椅的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含子骨架和设 置在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车辆座椅具有微小振动衰减部,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设 置在所述杆上以便当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保持座椅骨架的刚性,并且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 时抑制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从而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微小振动衰减部当在碰撞等情况下座椅骨架大量位移(在大位移的范围内)时确 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时减小车辆座 椅的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了座椅骨架的刚性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增加,并从而限制了 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可以限制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而引起振动恶化。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中,微小振动衰减部可被构造为使得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杆和 子骨架彼此间隔开或杆的中间部彼此间隔开,并且在大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直接或间接 地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彼此间隔开或杆的中间 部彼此间隔开。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杆和子骨架之间的区域或杆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 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因此可以吸收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了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 上升。因此,可以防止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因而,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可以限制车辆座椅 的振动恶化。另一方面,在大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 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因此,可以由此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专利技术的 第三方案中,微小振动衰减部可以被构造为介于杆和子骨架之间或杆的中间部之间的弹性 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座椅骨架的位移通过弹性体的 变形而被吸收。因此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防止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增加。因此,防止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因此,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有效地限制了车辆座椅与车辆共 振,所述共振可能使座椅的振动恶化。然而,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变 形被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弹性体变形到其极限或破裂,并且杆和子骨架直接或间接 地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从而确保了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 四方案中,微小振动衰减部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杆呈悬臂状,并且具有设置在杆的端头和子 骨架之间或在杆的中间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间隙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 架的位移。从而减小了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了座椅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防止 了座椅与车辆的共振。因而,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限制车辆座椅的振动与车辆的 共振。然而,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由间隙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杆的端头和 子骨架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彼此抵接。从而可以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 五方案中,子骨架可以装备有支承杆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杆支承部,并且弹性体可以夹在所 述端部和杆支承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座椅骨架的位移通过弹性体的 变形而被吸收。因此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座椅骨架位移的量使得座 椅骨架的位移不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变形被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弹性体变形到其极 限或破裂,并且杆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在这种情况中,设置了杆支承部 以使杆的端部易于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因此,可以有效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 六方案中,子骨架可以装备有支承杆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杆支承部,并且间隙可以形成在所 述端部和杆支承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间隙形成在杆的至少一个端部和用于支承所述端部的杆 支承部之间。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间隙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从而减小 了微小振动的程度。然而,如果座椅骨架位移的量使得座椅骨架的位移不能够由间隙吸收 (在碰撞等的情况下),杆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在这种情况中,设置了 杆支承部以使杆的端部易于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因此,可以有效地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 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或第六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 明的第七方案中,杆支承部可以装备有从子骨架直立并环绕杆的外围的直立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杆支承部装备有从子骨架直立并环绕杆的外围的直立 部。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由间隙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杆的端部直接或间接 地抵接在直立部上。因此,可以确保杆的端部和直立部彼此抵接,并且可以提高座椅骨架的 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案是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 八方案中,直立部可以装备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并且杆可以设置有与突出部配合的止动 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案,直立部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并且设置在杆上的止动件在大位移范围内与突出部配合。因此,座椅骨架的刚性可以在大位移范围内进一步增 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任一个方案的车辆座椅可以装备有座垫,其支撑就座乘员的 臀部和大腿;以及座椅靠背,其设置在座垫的后侧,并且支撑就座乘员的后背,子骨架可以 设置在座椅靠背上,并且杆可以被布置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在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延 伸。因此,能够在碰撞等情况下确保在大位移范围内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减小 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的座椅的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座椅骨架的刚性在微小位移范围 内增加,从而限制座椅的共振频率增加。因此,限制了座椅与车辆的共振,所述共振会恶化 座椅的振动,并且实现了车辆座椅的良好乘坐舒适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 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 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其中弹性体介于图1所示的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之间的结构的 立体图;图3为表示其中弹性体介于图1所示的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之间的结构的 纵截面图;图4为表示车辆座椅的负荷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图5为表示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的分布的图;图6为表示单独在车辆座椅中的振动程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为表示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其装备有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含子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所述车辆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微小振动衰减部,其设置在所述杆上以便当所述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保持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并且当所述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抑制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从而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本学石崎启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