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465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座椅(1),其具有座椅区段(14),座椅区段(14)包括具有第一靠背(21)的第一乘坐位置(11)和具有第二靠背(22)的第二乘坐位置(12)及椅座部分(24),第一靠背(21)和第二靠背(22)相对于所述椅座部分(24)可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并且第一靠背(21)借助于第一配合件(51)和第二配合件(52)连接到椅座部分(24),每个配合件(51、52)都具有相对于彼此可枢转的、固定到椅座部分的配合件部和固定到靠背的配合件部。第二靠背(22)借助于被设计为固定轴承的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71)和被设计为浮动轴承的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围绕枢转轴线(A)枢转,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包括被安装在第一配合件(51)上的枢转支承套(5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技术介绍
DE102007011874A1已经公开了一种通用类型的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被配置为后排座椅且包括两个座椅区段,其中一个座椅区段包括一个乘坐位置,另一座椅区段包括两个乘坐位置。这两个座椅区段并排布置并且借助于纵向调整装置可彼此独立地沿行驶方向移位。可枢转的靠背附接到所述包括一个乘坐位置的座椅区段。并排布置的两个靠背附接到所述包括两个乘坐位置的座椅区段,这两个靠背可围绕相同的枢转轴线相对于这个座椅区段枢转。DE102005043084A1已经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座椅区段的车辆座椅,这两个座椅区段分别附接一个或两个可围绕一枢转轴线枢转的靠背。DE10158595C1公开了一种靠背,所述靠背借助于两个枢转支承点部分(Drehlagerstellen)进行安装,从而所述靠背可围绕一枢转轴线进行枢转。在这里,其中一个枢转支承点部分被配置成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并且借助于弹簧被无游隙地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目的是改进本说明书开头所提及类型的车辆座椅,尤其是简化在两个靠背之间布置的另一靠背的安装。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利用一种如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车辆座椅实现。通用类型的车辆座椅具有一座椅区段,所述座椅区段包括第一乘坐部位和第二乘坐部位及椅座部分,在所述第一乘坐部位具有第一靠背,在所述第二乘坐部位具有第二靠背;所述第一靠背和所述第二靠背可能围绕一枢转轴线相对于所述椅座部分进行枢转,所述第一靠背借助于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连接到所述椅座部分,所述配合件分别具有被固定到所述椅座部分的配合件部和被固定到所述靠背的配合件部,所述配合件部可相对于彼此枢转。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靠背借助于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和借助于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可围绕枢转轴线枢转,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被配置为定位轴承,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被配置为浮动轴承,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包括枢转支承套(Drehlagerhülse),所述枢转支承套被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上。作为结果,车辆座椅即使已经装饰完毕,也能够简单地安装所述第二靠背。所述第一靠背的第一配合件因此也构成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因而执行双重功能。在安装过程中,所述第二靠背可朝向已经安装的所述第一靠背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和/或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的方式移动,并且首先能够以所述倾斜取向推到被配置为浮动轴承的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上。接着,所述第二靠背可翻转(kippen)到它的端部位置,此后,被配置为定位轴承的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可被构成,由此所述第二靠背然后被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构型,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包括紧固销,所述紧固销接合而穿过下部部分和侧部部分,其中所述下部部分设置于椅座部分上,所述侧部部分设置于第二靠背上。作为结果,通过沿横向方向引导所述紧固销穿过所述下部部分和所述侧部部分,在安装过程中可比较简单地制成被配置为定位轴承的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所述紧固销则优选螺纹固定到所述侧部部分的枢转支承开口在这里,所述枢转支承套优选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的、被固定在椅座部分上的配合件部。然而,还可设想所述枢转支承套被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的、被固定在靠背上的配合件部上。所述枢转支承套被有利地配置成空心圆柱的形式。这种类型的空心圆柱可被紧固(优选焊接)到所述配合件部上,在所述空心圆柱的内部保留有自由空间,所述自由空间接纳例如用于促动所述配合件的传动杆。在这里,圆柱轴线利用所述枢转支承套进行限定,并且优选与所述枢转轴线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改进构型,捕捉型廓部(Fangkontour)附接到所述枢转支承套,在碰撞情形中,所述捕捉型廓部阻止所述第二靠背从所述枢转支承套释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附加地包括枢转支承销(Drehlagerbolzen)。这种类型的枢转支承销具有比较小的外直径,便于在安装过程中所述第二靠背的插入。在这里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枢转支承销是旋转对称结构。所述枢转支承销限定的圆周轴线与所述枢转轴线有利地对准。在这里,所述枢转支承销优选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借助于附加的适配装置,所述枢转支承销特别有利地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其中所述附加的适配装置具有弯曲形状,在这个弯曲形状中保留有接纳用于促动传动杆的自由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构型,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包括用于促动所述配合件的传动杆,两件式轴承套或者球轴承安装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配合件优选配置为闩锁配合件然而,还可设想所述配合件配置为齿轮机构配合件。可单独或彼此组合地使用的有利改进构型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主题。附图说明在下文中,本专利技术使用附图中所示的有利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车辆座椅没有安装装饰材料时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在安装中间靠背之前的第一座椅区段;图3示出了在安装中间靠背过程中的第一座椅区段;图4示出了来自图3的详图;图5示出了已安装的中间靠背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在安装中间靠背之后的第一座椅区段;图7示出了具有枢转支承套的配合件;和图8示出了枢转支承点部分的可选的改进构型。具体实施方式车辆座椅1配置为机动车辆的后排座椅系统。车辆座椅1包括第一座椅区段14和第二座椅区段15,其中第一座椅区段14具有第一椅座部分24,第二座椅区段15具有第二椅座部分25,第一座椅区段14和第二座椅区段15连接到机动车辆的车辆结构上,从而第一座椅区段14和第二座椅区段15可借助于纵向调整装置彼此独立地进行调整。车辆座椅1在车辆内的布置和车辆的通常行驶方向定义在下文中使用的方向规范。在这里,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在下文中称作竖直方向,垂直于竖直方向且垂直于行驶方向的方向在下文中称作横向方向。在目前情形中,竖直方向还包括与垂线成高达30°角的角度,并且尤其包括在车辆座椅1已安装在车辆中后车辆座椅1的靠背处于直立使用位置时的取向。第一座椅区段14占用了车辆座椅1的整个宽度的约60%,而第二座椅区段15占用了所述宽度的约40%。第一靠背21和第二靠背22附接到第一椅座部分24,以使第一靠背21和第二靠背22可围绕枢转轴线A进行枢转,而第三靠背23可枢转地附接到第二椅座部分25。在目前情形中,具有第一椅座部分24的第一座椅区段14布置在行驶方向的左手侧,具有第二椅座部分25的第二座椅区段15布置在行驶方向的右手侧。依据它们的空间布置,第一靠背21在下文中称作左手靠背,第二靠背22称作中间靠背,第三靠背23称作右手靠背。在这里,左手靠背21布置在行驶方向的左手侧,右手靠背23布置在行驶方向的右手侧。中间靠背22沿横向方向布置在左手靠背21和右手靠背23之间。枢转轴线A沿横向方向水平延伸。左手靠背21和部分第一座椅部分24一起构成第一乘坐位置11。中间靠背22和部分第一椅座部分24一起构成第二乘坐位置12。右手靠背23和第二椅座部分25一起构成第三乘坐位置13。第一乘坐位置11和第二乘坐位置12被分配给第一座椅区段14,第三乘坐位置13被分配给第二座椅区段15。椅座部分24、25和靠背21、22、23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设有装饰材料。左手靠背21和右手靠背23分别占用车辆座椅1的整个宽度的约40%,而中间靠背22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1),其具有座椅区段(14),所述座椅区段(14)包括第一乘坐位置(11)和第二乘坐位置(12)及椅座部分(24),其中在所述第一乘坐位置(11)具有第一靠背(21),在所述第二乘坐位置(12)具有第二靠背(22),所述第一靠背(21)和所述第二靠背(22)能够围绕枢转轴线(A)相对于所述的椅座部分(24)枢转,并且所述第一靠背(21)借助于第一配合件(51)和第二配合件(52)连接到所述椅座部分(24),所述配合件(51、52)分别具有被固定到所述椅座部分的配合件部和被固定到所述靠背的配合件部,所述配合件部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背(22)可借助于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71)和借助于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枢转,其中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71)配置为定位轴承,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配置为浮动轴承,且其中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包括枢转支承套(54),所述枢转支承套(54)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5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10 DE 102012024499.1;2013.02.27 DE 10201301.一种车辆座椅(1),其具有座椅区段(14),所述座椅区段(14)包括第一乘坐位置(11)和第二乘坐位置(12)及椅座部分(24),其中在所述第一乘坐位置(11)具有第一靠背(21),在所述第二乘坐位置(12)具有第二靠背(22),所述第一靠背(21)和所述第二靠背(22)能够围绕枢转轴线(A)相对于所述椅座部分(24)枢转,并且所述第一靠背(21)借助于第一配合件(51)和第二配合件(52)连接到所述椅座部分(24),所述第一配合件(51)和所述第二配合件(52)分别具有被固定到所述椅座部分处的椅座部分配合件部和被固定到所述靠背处的靠背配合件部,所述椅座部分配合件部和所述靠背配合件部能够相对于彼此枢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背(22)能够借助于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71)和借助于第二枢转支承点部(72)围绕所述枢转轴线(A)枢转,其中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71)配置为定位轴承,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配置为浮动轴承,且其中所述第二枢转支承点部分(72)包括枢转支承套(54),所述枢转支承套(54)紧固到所述第一配合件(51)并且穿入所述第二靠背(22)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支承点部分(71)包括紧固销(74),所述紧固销(74)接合而穿过下部部分(44)和侧部部分(31),其中所述下部部分(44)设置在所述椅座部分(24)上,所述侧部部分(31)设置在所述第二靠背(22)上。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哈曼W·布卢塔T·迪尔V·恩斯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逊控制元件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