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2700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包括:外滑轨;内滑轨,与外滑轨可滑动地连接;外丝杆,具有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第一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形成第一螺纹副,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二端与外滑轨枢接;其中,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转动外丝杆可改变乘员除驾驶员外腿部在座椅上的乘坐姿态,可使乘客实现更舒服的乘坐位置及躺下的休息姿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用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里,为了便于副驾座及后排座乘客休息,存在一种托住乘客腿部 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腿托调节机构,特定的运动轨迹的方式, 通过特定的运动曲线,改变乘员腿部在座椅上的乘坐姿态,可使乘客实现更舒服的 乘坐位置及休息位置,体现腿托调节功能。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点是,包括外滑 轨;内滑轨,与外滑轨可滑动地连接;外丝杆,具有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 第一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形成第一螺纹副,第二端与内滑 轨枢接;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 第二端与外滑轨枢接;其中,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是用于传动的外螺纹,第二传动螺纹是用于传动的内螺纹;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一内丝杆, 该内丝杆具有用于传动的外螺纹,该内丝杆的外螺纹和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一驱动导杆,驱动导杆的第一端提供有与第一传动螺纹配合形成第一螺纹副的内螺纹。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驱动导杆的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一联接轴,该外丝杆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该联接轴连接,该联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第二连接支架,该两第二连接支架分别与两所述外滑轨可转动地连接,该两外滑轨分别在内滑轨的两侧与内滑轨连接。说明书第2/3页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驱动导杆由两片体连接而成, 驱动导杆的第一端具有方形孔,该方形孔内放置有方形连接块,该方形连接块具有 驱动导杆的第一端提供的所述内螺纹,外丝杆穿过该方形连接块而形成所述第一螺 纹副,并且外丝杆的一部分与内丝杆在驱动导杆的两片体之间延伸。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进一步的特点是,该座椅腿托调节机构还包括 驱动外丝杆的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 外丝杆朝预定方向转动时,内、外滑轨将按照特定的运动轨迹运动,即第一传动组 件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二传动组件的移动速度,内滑轨和外滑轨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并 且内滑轨会推动外滑轨超预定方向转动,在内滑轨上设置腿托部件,从而在推出腿 托时候还将腿托调整在合适角度,托起乘员的腿部,改变乘员的乘坐姿态,而在收 回腿托时,还将腿托转动至隐藏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大调节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调节机构的正 图2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大调节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调节机构的背面。图3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小调节位置(设计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 调节机构的正面。图4是腿托调节机构处于最小调节位置(设计位置)的立体图,显示了腿托 调节机构的背面。图5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3的基础上省略了内丝杆、外滑轨的立体图。 图6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4的基础上省略了内丝杆、外滑轨的立体图。 图7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3的基础上省略了驱动导杆、内滑轨的立体图。 图8是为了便于观察,在图4的基础上省略了驱动导杆、内滑轨的立体图。 图9是显示了丝杆传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中的丝杆传动组件的半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包括电机l、外丝杆3、内丝杆21、驱动导杆36、两外滑轨42以及内滑轨43。电机1配置有减速器,电机1通过减速 器与外丝杆3连接,以驱动外丝杆3转动。如图9和图10所示,外丝杆3具有用于传动的外螺纹和用于传动的内螺纹。 驱动导杆36是两平行的片体连接而成,驱动导杆36的一端提供有方形孔,方形连 接块360放置在方形孔中。方形连接块360具有内螺纹。外丝杆3穿过方形连接块 360,外丝杆3的外螺纹与方形连接块360的内螺纹啮合,而形成第一螺纹副,外 丝杆3转动时,驱动导杆36随之移动。外丝杆3穿过方形连接块360后,在驱动 导杆36的两片体之间延伸。内丝杆21也在驱动导杆36的两片体之间延伸,外丝杆36的内螺纹与内丝杆 21的外螺纹啮合而形成第二螺纹副,外丝杆3转动时,内丝杆21随之移动。第一 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驱动导杆36的移动速度大于内丝杆21的移 动速度。驱动导杆36和内丝杆21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同。回到图1至图4,同时参照图5和图6,驱动导杆36的一端和内滑轨43分别 与转轴362可转动地连接,即驱动导杆36和内滑轨43枢接。同时参照图1至图4,图7和图8,外丝杆21的一端和连接支架210连接, 联接轴211穿过连接支架210,连接轴211的两端还分别和两连接支架212连接, 两连接支架212分别和两外滑轨42可转动地连接。驱动导杆36在移动的过程中, 带动内滑轨43移动,内滑轨43和外滑轨42移动速度不同,因此,内滑轨43和外 滑轨42会产生相对移动,并同时绕轴转动。如图1和图3所示,内滑轨43可在最 大调节位置托住腿部,而在最下位置时收縮隐藏在座垫下方。另外,两连接支架212还分别与两导向杆51连接,两导向杆51起到导向的 同时,还使得整个机构的运行平稳。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滑轨;内滑轨,与外滑轨可滑动地连接;外丝杆,具有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第一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形成第一螺纹副,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二端与外滑轨枢接;其中,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 螺纹是用于传动的外螺纹,第二传动螺纹是用于传动的内螺纹;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一内丝杆,该内丝杆具有用于传动的外螺纹,该内丝杆的外螺纹和外丝杆的第二传 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一驱动导杆,驱动导杆的第一 端提供有 与第一传动螺纹配合形成第一螺纹副的内螺纹。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导杆的第二端 与内滑轨枢接,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一联接轴,该外丝杆通过第一连接支架和该联 接轴连接,该联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第二连接支架,该两第二连接支架分别与两 所述外滑轨可转动地连接,该两外滑轨分别在内滑轨的两侧与内滑轨连接。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导杆由两片体连接而成,驱动导杆的第一端具有方形孔,该方形孔内放置有方形连接块,该方形 连接块具有驱动导杆的第一端提供的所述内螺纹,外丝杆穿过该方形连接块而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并且外丝杆的一部分与内丝杆在驱动导杆的两片体之间延伸。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腿托调节机构还包括驱动外丝杆的电机。专利摘要一种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包括外滑轨;内滑轨,与外滑轨可滑动地连接;外丝杆,具有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第一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形成第一螺纹副,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二端与外滑轨枢接;其中,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转动外丝杆可改变乘员除驾驶员外腿部在座椅上的乘坐姿态,可使乘客实现更舒服的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腿托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滑轨;    内滑轨,与外滑轨可滑动地连接;    外丝杆,具有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    第一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一传动螺纹形成第一螺纹副,第二端与内滑轨枢接;以及第二传动组件,其第一端与外丝杆的第二传动螺纹形成第二螺纹副,第二端与外滑轨枢接;    其中,第一螺纹副的螺距大于第二螺纹副的螺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志龙张作文贾记锋李云龙陈卫君
申请(专利权)人:佛吉亚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