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盛山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2671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法。其以中药提取物为主药,按比例把主药分散到包囊材料、助分散剂中,采用喷雾法制得微囊。微囊收得率高,缓释性能好,能延长制剂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制备工艺简单,易推广,且成本低。(*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它适用于将中药提取物(或浸出物)制成缓释制剂。传统的中药缓释制剂有糊丸、蜡丸。它们是中药粉末,以糊或蜡为赋形剂制成球状丸剂,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但释药没有规律。目前药物缓释制剂有渗透泵类、骨架类、微孔膜包衣类及微囊类等,各有其特点,但尚未见适合中药提取物制备缓释制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法。它是利用包囊材料把中药提取物包囊起来制成微囊。当微囊在释放介质中或与体液接触时,药物缓慢地有规律性地释放出来。利用微囊制剂给药,可以延长制剂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详细内容描述如下1.本专利技术是由药物、包囊材料及助分散剂组成。其要点是(重量%)药物15-85%,以40-70%为佳;包囊材料15-85%,以30-60%为好;助分散剂0-10%。药物为中药提取物(浸膏干粉、含水量小于20%浸膏和总成分如总黄酮、总生物碱、总甙等均可)。包囊材料为熔点50-100℃水不溶或难溶性物质(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酯、半合成脂肪酸酯、蜡、氢化蓖麻油、固体石蜡及其混合物均可)。包囊材料含量小于15%就难于起到较好的缓释作用。包囊材料含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中药成分和包囊材料对中药成分释放的阻滞作用。包囊材料熔化后不溶解或微溶解药物,但与药物能混合均匀或通过助分散剂介入能混合均匀,并能包囊药物。助分散剂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甘油、乙醇、滑石粉、硅胶粉,助药物分散到包囊材料中去。2.本专利技术是将包囊材料熔化后,加入药物(干粉、熔融液、溶液、混悬液均可),搅拌使混合均匀①喷雾或离心喷雾、冷凝得微囊;②继续搅拌使其凝固,再破碎使其成微囊大小颗粒(药物主要被包囊)。3.本专利技术以槐花总黄酮缓释微囊制备为例配方总黄酮45g硬脂醇40g棕榈蜡15g制法槐花总黄酮研磨过200目筛,硬脂醇、棕榈蜡加热熔化,加入总黄酮细粉,搅拌使均匀,喷雾,冷凝,即得微囊。体外溶出试验采用桨法,溶出介质蒸馏水,温度37±0.5℃,转速50/分钟,分别于0.5、1、2、3、4、6、8、10、12小时取样,按《中国药典》95版一部P311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各取样在500nm波长处的吸收度,计算出微囊不同时间释放总黄酮(折合芦丁)的量。绘制释放图见附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微囊收得率高,缓释性能好,制备工艺简单,易推广,且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法。其特征在于组成采用(重量%)药物15-85%,以40-70%为佳;包囊材料15-85%,以30-60%为好;助分散剂0-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法。其特征在于组成采用(重量%)药物15-85%,以40-70%为佳;包囊材料15-85%,以30-60%为好;助分散剂0-10%。2.按照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中药缓释微囊及其制法,其特征在于药物为中药提取物(浸膏干粉、浸膏、总成分均可),包囊材料为熔点50-100℃水不溶或难溶性物质(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盛山
申请(专利权)人:朱盛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