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庆云专利>正文

一种刺藜发酵饮料的制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5215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刺藜提取物为原料的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红荼菌的基础上,加入竹叶、陈皮、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进行发酵,并采用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进行勾兑,从而得到一种口感及保健效果都较好的活性生物饮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活性生物饮料口感太差的缺点,在增强了产品的果汁口味的同时,保留了菌液的生物活性,也增强了产品的保健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原料包括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荼叶、竹叶、陈皮、糖、红荼菌母液,还包括添加剂甜密素。(*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刺藜提取物为原料的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该饮料所用原料包括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荼叶、竹叶、陈皮、糖、红荼菌母液,还名包括添加剂甜密素。糖可为白糖、红糖。该生物活性饮料按以下步骤逐步进行制备1、将刺藜果用开水淬取,刺藜果与水重量比为1∶1-5倍水,过滤后,所得滤液为得刺藜果提取物,备用。2、将荼叶按水重量的0.2-0.5%加入到温度为50-90摄氏度的灭菌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过滤去掉荼叶。3、将荼叶滤液与刺藜果提取物按1∶0.2-1混合后,加入白糖溶解,白糖加入量为混合液重量的6-8%,溶解后的溶液在0-35摄氏度下接种红荼菌母液进行第一次发酵,过滤。4、将第一次发酵、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滤液重量3-5%的白糖,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二次发酵,过滤。5、将第二次发酵后的滤液中加入滤液重量8%的红糖、10%的竹叶、1%陈皮、6~10%本法第一步所生产的刺藜果提取物,同时加入与滤液重量相同数量的灭菌水稀释,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三次发酵,过滤备用或装瓶包装。6、将第三次发酵后的滤液中加入相当于滤液重量4%的红糖,同时加入与滤液重量相同数量的灭菌水稀释,在0-25摄氏度下进行第四次发酵,过滤,滤液备用或装瓶包装7、第四次发酵后的滤液加入3~5%刺藜果汁、进行勾兑,并按总重量0.010~0.015%的加入少量添加剂甜密素调节口感,即可过滤包装。以上生产步骤中可以全选,也可以仅选1、2、3、4、5步或者仅选1、2、3、4、5、6步都可得到口感较好的生物活性饮料。以上步骤中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竹叶由以下方法制备而得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将刺藜果用开水淬取而得。竹叶,采取洗后、杀青、灭菌的方法制得。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2,将5公斤刺藜果用10公斤开水淬取2小时,过滤后,所得滤液为刺藜果提取物,备用。将荼叶2.5公斤加入到温度为50-90摄氏度的50公斤灭菌水中浸泡5小时后,过滤去掉荼叶。将45公斤荼叶滤液与刺藜果提取物按1∶0.2混合后,将3公斤白糖加入到滤液中,在0-35摄氏度下发酵10天,过滤后再往滤液中加入2公斤白糖,在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二次发酵10天,过滤,过滤后再往滤液中加入4公斤红糖、5公斤灭菌后竹叶、0.5公斤陈皮、5公斤刺藜果提取物,同时加入50公斤灭菌水稀释后,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三次发酵10天,过滤。滤液中加入2公斤红糖,同时加入100公斤灭菌水稀释后,在0-25摄氏度下进行第四次发酵,过滤、包装即可。经检测产品富含微生物菌群有酵母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球菌。PH值为4-4.5。菌体总数每mL含量小于1亿个。实施例3,将15公斤刺藜果用30公斤开水淬取2小时,过滤后,所得滤液为刺藜果提取物,备用。将荼叶5公斤加入到温度为50-90摄氏度的100公斤灭菌水中浸泡5小时后,过滤去掉荼叶,将90公斤荼叶滤液与刺藜果提取物按1∶0.2混合后,将6公斤白糖加入到混合液中,在0-35摄氏度下发酵10天,过滤后再往滤液中加入4公斤白糖,在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二次发酵10天,过滤,过滤后再往滤液中加入8公斤红糖、10公斤灭菌后竹叶、1公斤陈皮、8公斤刺藜果提取物,同时加入100公斤灭菌水稀释后,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三次发酵10天,过滤。滤液中加入4公斤红糖,同时加入200公斤灭菌水稀释后,在0-25摄氏度下进行第四次发酵,过滤。滤液加入16公斤刺藜果汁进行勾兑,并加入60克甜密素调节口感,包装即可。经检测产品富含微生物菌群有酵母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球菌。PH值为4-4.5。菌体总数每mL含量小于1亿个。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活性饮料,该饮料原料包括荼叶、糖、红荼菌母液,其特征在于该饮料的原料还包括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性饮料,其特征在于该饮料原料中还包括竹叶和中药陈皮。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活性饮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饮料所采用的发酵底料含有刺藜果提取物。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物活性饮料制备工艺按以下步骤逐步进行制备A.将刺藜果用开水淬取,刺藜果与水重量比为1∶1-5倍水,过滤后,所得滤液为刺藜果提取物,备用;B.将荼叶按水重量的0.2-0.5%加入到温度为50-90摄氏度的灭菌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过滤去掉荼叶;C.将荼叶滤液与刺藜果提取物按1∶0.2-1混合后,加入白糖溶解,白糖加入量为混合液重量的6-8%,溶解后的溶液在0-35摄氏度下接种红荼菌母液进行第一次发酵,过滤;D.将第一次发酵、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滤液重量3-5%%的白糖,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二次发酵,过滤;E.将第二次发酵后的滤液中加入滤液重量8%的红糖、10%的竹叶、1%陈皮、6~10%本方法第一步所生产的刺藜果提取物,同时加入与滤液重量相同数量的灭菌水稀释,在10-35摄氏度下进行第三次发酵,过滤备用或装瓶包装。将第三次发酵后的滤液中加入相当于滤液重量4%的红糖,同时加入与滤液重量相同数量的灭菌水稀释,在0-25摄氏度下进行第四次发酵,过滤,滤液备用;F.第四次发酵后的滤液加入滤液重量3~5%的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进行勾兑,并按总重量0.010~0.015%%的加入少量添加剂甜密素、过滤包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刺藜提取物为原料的生物活性饮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红荼菌的基础上,加入竹叶、陈皮、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进行发酵,并采用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进行勾兑,从而得到一种口感及保健效果都较好的活性生物饮料。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活性生物饮料口感太差的缺点,在增强了产品的果汁口味的同时,保留了菌液的生物活性,也增强了产品的保健作用。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包括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荼叶、竹叶、陈皮、糖、红荼菌母液,还包括添加剂甜密素。文档编号A23L2/38GK1454531SQ0311779公开日2003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庆云 申请人:陈庆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活性饮料,该饮料原料包括茶叶、糖、红茶菌母液,其特征在于该饮料的原料还包括刺藜提取物或刺藜果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陈庆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