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7075 阅读:4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包括上滑道、齿板、外盖板、旋转支架、弹性部件、下滑道、轴承承重组合和塑料支撑件,上滑道两端具有内腔,其内固定有轴承承重组合,下滑道具有凹槽,凹槽底部开有穿孔,上滑道钩住下滑道,内腔与凹槽相对,轴承承重组合抵靠凹槽底部,齿板内嵌于由外盖板固定在上滑道上形成的凹腔中,其固定齿位于穿孔中,旋转支架中部轴接上滑道外侧,一端具有长圆孔,齿板上的突起位于其中,弹性部件两端分别固定旋转支架另一端和上滑道使另一端具有顺时针转动趋势,塑料支撑件固定在下滑道上分布于齿板和轴承承重组合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零件较少、成本低、装配与操作简便、并能防止振动异音的产生、且滑动稳定。(*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汽车座椅零部件
,具体是指一种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也越来越进入普通家庭,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主要为适应方便内部空间的调整,或MPV市场而设计配置。现市场上使用的长滑轨机构主要存在机构复杂,所用零件多,装配复杂,成本也高等问题,不利于国内汽车厂家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双保重的要求;在齿板与其它零件的联接机构上,间隙过大,振动时容易产生异音;滑轨太长,截面尺寸精度难以保证;在从头至尾的滑动过程中,滑动力不够平稳;有些滑轨的截面还不对称,导致在设计时不便于共用零件,成本高。因此,需要改进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使其零件少、成本低、装配与操作简便、无异音、滑动稳定,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方便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及其锁止机构,该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零件较少、成本低、装配与操作简便、并能防止振动异音的产生、且滑动稳定。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的锁止机构,包括上滑道和齿板,所述上滑道两端具有开口朝下的内腔,所述齿板一端设置有固定齿,其特点是,还包括外盖板、旋转支架和弹性部件,所述外盖板固定在所述上滑道上形成凹腔,所述齿板内嵌于所述凹腔中用于在所述凹腔中上下贴壁滑动,所述固定齿朝下位于所述凹腔外,所述旋转支架中部轴接所述上滑道外侧,所述旋转支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长圓孔,所述齿板上具有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长圆孔中,所述弹性部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上滑道用于使所述齿板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较佳地,所述上滑道上具有孔洞,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钩部,所述弹性部件是拉簧,所述拉簧两端弯曲,分别钩住所述孔洞和所述钩部。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固定齿的颗数为两颗。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还具有横向凸台,所述上滑道上设置有座盆骨架装配用平面,所述座盆骨架装配用平面上开有螺孔。座盆骨架装配用平面与座盆装配贴合,通过螺栓固定。一种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包括下滑道,其特点是,还包括上述的锁止机构,所述下滑道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开有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穿孔,所述上滑道钩住所述下滑道,所迷内腔与所述凹槽相对,所迷齿板位于所述下滑道内,所述固定齿位于所述穿孔中。较佳地,所述凹槽还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边沿延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侧边上边沿延伸形成的第二延伸部;所述内腔的横截面为h形,所述上滑道包括第 一上滑轨和与所述第一上滑轨贴合的第二上滑轨,所述第 一上滑轨和所述第二上滑轨端部之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 一上滑轨包括第一钩部,所述第二上滑轨具有第二钩部,所述第一延伸部钩住所述第一钩部,所述第二延伸部钩住所述第二钩部,所述旋转支架轴接所述第一上滑轨/所迷第二上滑轨,所迷弹性部件连接所述第一上滑轨/所述第二上滑轨。更佳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向内向下,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侧边向内向下,所述第一钩部和所述第二钩部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钩部内,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钩部内。较佳地,还包括至少两轴承承重组合,所述轴承承重组合位于所述凹槽内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轴承承重组合包括轴承支架和活动安装在所述轴承支架中的轴承,所述轴承支架固定于所述上滑道,所述轴承抵靠所述下滑道的所述底部,所述轴承垂直于所述下滑道。更佳地,所述轴承是滚针轴承或滚珠轴承。更佳地,还包括至少两塑料支撑件,所迷塑料支撑件位于所述凹槽内固定于所述下滑道上并分布于所述齿板和所述轴承承重组合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 本技术的汽车座椅手动滑道机构包括下滑道和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直接贴合在所述上滑道内并由固定在上滑道的外盖板进行限位的齿板,其通过旋转支架和拉簧实现上下调节,拉簧的两端分别钩住旋转支架的钩部和上滑道的孔洞,用以调整齿板打开与锁止力,此弹簧的固定方式不需要单独增加弹簧的固定支架,零件数量少,成本降低,装配工艺筒化,降低了 OEM工厂的装配难度,不需要另外5增加装配用固定夹具,提高了装配效率,还降低了对座椅座盆设计的要求,下滑道可以通过滚压成形,不同长度的下滑道只需要按需要切裁,实现了模具共用,节约成本。2. 本技术的锁止结构包括上滑道、齿板、外盖板、旋转支架和拉簧,旋转支架和齿板之间通过弹簧的弹力可以始终保持齿板与旋转支架的紧密配合,齿板位于外盖板和上滑道形成的凹腔内由所述凹腔限位,从而有效的减小振动时齿板异音。3. 本技术的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的上下滑道的操作面间装配轴承承重组合,所述下滑道上所述凹腔和所述轴承承重组合之间还设置有塑料支撑件,滑动稳定。4. 本滑轨机构可以实现座椅在较长距离内的滑动,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可以共用同一根下滑轨固定于车身,同时车内小桌板也可共用下滑轨固定和滑动;使用时仅需抬升和压下旋转支架,从而带动齿板的上下运动,来实现对下滑轨的解锁和锁止,机构简单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锁止机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与解锁横杆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一横截面局部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另一横截面局部示意图。图8为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 图4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的锁止机构,包括上滑道l、齿板2、外盖板3、旋转支架4和弹性部件5,所述上滑道1两端具有开口朝下的内腔ll,所述齿板2—端设置有固定齿21,所述外盖板3固定在所述上滑道1上形成凹腔,所述齿板2内嵌于所述凹腔中用于在所述凹腔中上下贴壁滑动,所述固定齿21朝下位于所述凹腔外,所述旋转支架4中部轴接所述上滑道1外侧,所述旋转支架4包括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所述第二端部42具有长圓孔43,所述齿板2上具有突起22,所述突起22位于所述长圆孔43中,所述弹性部件5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端部41和所述上滑道1用于使所述 齿板2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也就是在齿板2外使用外盖板3将齿板2直接限位在上滑道1内,通过形成的凹腔将齿 板2左右方向定位,外盖板3可能确保齿板2在上下和左右和前后方向的定位,外盖板3可 以通过两铆钉与上滑道1连接;所述突起22可以是销轴,旋转支架4的转动可以带动销轴上 下运动从而实现齿板2的上下运动。当旋转支架4打开后,弹性部件5的弹力可将齿板2回 复到锁止状态。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滑道1上具有孔洞13,所述第一端部41设置 有钩部44,所述弹性部件5是拉簧,所述拉簧两端弯曲,分别钩住所述孔洞13和所述钩部 44。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41和所述第二端部42的夹角为锐角, 所述固定齿21的颗数为两颗。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手动长滑轨机构的锁止机构,包括上滑道和齿板,所述上滑道两端具有开口朝下的内腔,所述齿板一端设置有固定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盖板、旋转支架和弹性部件,所述外盖板固定在所述上滑道上形成凹腔,所述齿板内嵌于所述凹腔中用于在所述凹腔中上下贴壁滑动,所述固定齿朝下位于所述凹腔外,所述旋转支架中部轴接所述上滑道外侧,所述旋转支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长圆孔,所述齿板上具有突起,所述突起位于所述长圆孔中,所述弹性部件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上滑道用于使所述齿板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马佳彭成孙贵赵宝洪周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