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2065 阅读:6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其固定于滑轨与座盆之间,该升降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所述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均包括锁止组件,用以固定座盆前端或后端与滑轨间的距离。采用该种结构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由于其包括相互独立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使得可以通过分别调节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并锁止固定,来调节汽车座椅的角度,提供更好的驾乘舒适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锁止组件和后锁止组件均为双边锁止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了升降结构的安全性能,且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座椅结构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汽车座椅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大,汽车应用的普及,小型客车和商务用车得到了进一步细分和发展。目前适用这类车辆的手动座椅抬升机构多数为四杆机构。这类四杆机构的缺点是单侧锁止强度差,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同时抬升行程较小,且座垫的角度调节死板,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汽车驾乘舒适度的要求,也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汽车安全法规的规定,另外此类座椅抬升机构的制造成本高,提高了整车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驾乘舒适度和较高的安全性能,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具有如下构成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固定于滑轨与座盆之间,其主要特点是,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其中,所述的前升降结构连接于滑轨与座盆前端之间,用以调节座盆前端与滑轨间的距离,该前升降结构还包括前锁止组件,所述的前锁止组件用以固定所述的座盆前端与滑轨间的距离;所述的后升降结构连接于滑轨与座盆后端之间,用以调节座盆后端与滑轨间的距离,该后升降结构还包括后锁止组件,所述的后锁止组件用以固定所述的座盆后端与滑轨间的距离。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均还包括升降调节组件,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滑轨与座盆之间,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的高度在座盆所受的下压力作用下缩短,所述的前锁止组件锁设前升降结构的升降调节组件的高度, 所述的后锁止组件锁设后升降结构的升降调节组件的高度。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的座盆左右两边之间的第一横杆、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的座盆左右两边之间的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左右两端均穿过一 “r形连接件,所述的“r形连接件包括活动轴接的短连杆和长连杆,所述的第一横杆穿设于所述的短连杆的活动端,所述的第二横杆穿设于所述的长连杆的上端,所述的长连杆的下端活动轴接于所述的滑轨,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座盆两边的定位槽,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两端均穿设于所述的定位槽内, 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并均抵设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的两个第一弹性复位件,在座盆受下压力作用下,第二横杆在定位槽中运动以扩大其与第一横杆间的距离,缩小座盆与滑轨间的距离,调降座椅,在第一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横杆在定位槽中运动以缩小其与第一横杆间的距离,扩大座盆与滑轨间的距离,调升座椅。其中,所述的定位槽为水平定位槽。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件为第一扭簧,所述的两位第一扭簧均套设于一扭簧定位轴上,所述的扭簧定位轴固定于所述的左右两侧的两个“y”形连接件的活动轴接点之间。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前锁止组件和后锁止组件均包括分别活动设置于座盆左右两侧的两个锁止板,所述的锁止板对应所述的定位槽并设置于所述的定位槽与座盆之间的位置,所述的锁止板具有固定齿,所述的第二横杆的端部具有与所述的固定齿匹配的啮合部,所述的锁止板活动于一锁止位置与一解锁位置之间,锁止板在所述的锁止位置与所述的第二横杆的端部啮合固定。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前锁止组件和后锁止组件还分别包括前解锁扳手和后解锁把手,所述的前解锁扳手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前锁止组件的左右两个锁止板,所述的后解锁扳手通过两个第二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后锁止组件的左右两个锁止板,抵压所述的前解锁扳手或后解锁把手使所对应的前锁止组件锁止板或后锁止组件锁止板从锁止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锁止板与第二横杆分离。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第二弹性复位件为第二扭簧,所述的前解锁把手与锁止板之间以及所述的后解锁把手与锁止板之间均抵设有所述的第二扭簧,所述的第二扭簧在自然状态下使所述的锁止板位于所述的锁止位置。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所述的前解锁扳手和后解锁把手设置于所述的座盆的左侧或右侧,所述的前解锁扳手和后解锁把手直接抵设于其所设一侧的第二扭簧,并分别通过一前传动杆及一后传动杆连接相对一侧的第二扭簧。采用了该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由于其包括相互独立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分别包括前锁止组件和后锁止组件,使得可以通过分别调节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并锁止固定,来调节汽车座椅的角度,提供更好的驾乘舒适度。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的前锁止组件和后锁止组件均为双边锁止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了升降结构的安全性能。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低廉,且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前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后升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中锁止组件与升降结构的啮合锁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固定于滑轨8与座盆9之间,并包括相互独立的前升降结构1 和后升降结构2 ;所述的前升降结构1连接于滑轨8与座盆9的前端之间,用以调节座盆9前端与滑轨8之间的距离,该前升降结构1还包括前锁止组件11,所述的前锁止组件11用以固定所述的座盆9前端与滑轨8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后升降结构2连接于滑轨8与座盆 9后端之间,用以调节座盆9后端与滑轨8之间的距离,该后升降结构2还包括后锁止组件 21,所述的后锁止组件21用以固定所述的座盆9后端与滑轨8之间的距离。如图2和3所示,所述的前升降结构1和后升降结构2均还包括升降调节组件3, 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3连接于所述的滑轨8与座盆9之间,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3的高度在座盆9所受的下压力作用下缩短,所述的前锁止组件11锁设前升降结构1的升降调节组件3的高度,所述的后锁止组件21锁设后升降结构2的升降调节组件3的高度。其中,该升降调节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的座盆9的左右两边之间的第一横杆31、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的座盆9的左右两边之间的第二横杆32,所述的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2的左右两端均穿过一 “y”形连接件33,所述的“y”形连接件33包括活动轴接的短连杆331和长连杆332,所述的第一横杆31穿设于所述的短连杆331的活动端,所述的第二横杆32穿设于所述的长连杆332的上端,所述的长连杆332的下端活动轴接于所述的滑轨8。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座盆9两边的定位槽34,所述的第二横杆32的两端均穿设于所述的定位槽34内,所述的升降调节组件3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并均抵设于第一横杆31和第二横杆32之间的两个第一弹性复位件35,在座盆9受下压力作用下,第二横杆32在定位槽34中运动以扩大其与第一横杆31间的距离,缩小座盆9与滑轨8之间的距离,从而调降座椅;在第一弹性复位件35的弹力作用下,第二横杆32 在定位槽34中运动以缩小其与第一横杆31间的距离,扩大座盆9与滑轨8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升座椅。在一种较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升降机构,所述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固定于滑轨与座盆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座椅升降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前升降结构和后升降结构;所述的前升降结构连接于滑轨与座盆前端之间,用以调节座盆前端与滑轨间的距离,该前升降结构还包括前锁止组件,所述的前锁止组件用以固定所述的座盆前端与滑轨间的距离;所述的后升降结构连接于滑轨与座盆后端之间,用以调节座盆后端与滑轨间的距离,该后升降结构还包括后锁止组件,所述的后锁止组件用以固定所述的座盆后端与滑轨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良何卫兵乐伟范智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