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54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抗肿瘤包括:脑瘤、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宫颈癌、胃癌、食道癌等。经实验证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化合物能显著诱导醌还原酶的表达,能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因此也可用于制备癌症化学预防药物、抗炎药物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乙醇、氯仿、甲醇和硅胶等低廉、常见的试剂从中药材中分离得到丹参新酮类化合物单体,该方法简单可靠,成本低,效率高,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药用成分和抗肿瘤化合物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从中药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提取的具有明显预防和治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丹参酮 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癌症,新发病例还在逐年增加。我国13亿人口中 每年有百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第一位死因。 目前,化疗及放疗为治疗癌症的首选,但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较差因而具有较大 的毒副作用以及某些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处理的不敏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 在临床中的应用。近年来,为了开发出能特异性地杀伤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毒负作用较小 的药物。因此,研究制备新的抗肿瘤药物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热点。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丹参属植物,为一常用中药。现代 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主要研究了丹参酮IIA的抗非小细胞肺 癌、乳腺癌的作用,很少报道其它丹参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 o 其中,&可以为H、 CH3、 CH2CH3、 CH2CH = C (CH3) 2、 0H、 0CH3、 NH2、 = 0、 A1'2等取代基 的任一种;R2可以为=CH2、CH3、 (CH3)2等取代基团中的任一种。主要涉及以下4种化合物 4 l(丹参新酮) 2(1-oxomiltirone) 3(4-methylenemiltirone) 4(1,2-didehydromiltirone) 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所述的抗肿瘤包括脑瘤、肺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 宫颈癌、胃癌、食道癌等。 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也可以用于制备癌症化学预防药物、抗炎药物及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的药物。 以MTT法进行抗肿瘤作用的筛选,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处理的肿 瘤细胞系如人髓白血病细胞(HL60)、脑胶质瘤细胞(U87)、乳腺癌细胞(MCF-7)、肺癌细胞 (H460)、人肝癌细胞(H印G2)、人前列腺细胞(PC3)、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宫颈癌细胞 (Hela)随着用药浓度增高与相应不加药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下降了,说明化合物 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以MTT法进行癌症化学预防的筛选,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酮类化合物能显著 诱导醌还原酶的表达。 以官腔形成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丹参酮类化 合物能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可与市售或者常用的载体结合,用于预防或者治疗肿瘤和癌症。 所述的药物可以为片剂或者针剂。 本专利技术经实验证明,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为有效的抗肿瘤剂。本专利技术用乙醇、氯 仿、甲醇和硅胶等低廉、常见的试剂从中药材中分离得到丹参新酮类化合物单体,该方法简 单可靠,成本低,效率高,可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 图1为丹参酮类化合物1的肿瘤血管抑制试验结果。5 图2为丹参酮类化合物2的肿瘤血管抑制试验结果。 图3为丹参酮类化合物3的肿瘤血管抑制试验结果。 图4为丹参酮类化合物4的肿瘤血管抑制试验结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应 将实施例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 知识和常规手段作出的各种替换手段或变更,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之内。 实施例1化合物1-4的制备 丹参药材(3kg)用8倍量的95%乙醇提取3次,乙醇提取物以石油醚、二氯甲烷、 正丁醇依次萃取。将二氯甲烷层(70g)溶于100mL乙酸乙酯,加70g200-300目层析硅胶拌 样。以300g 200-300目层析硅胶湿法装柱,将样品加入,固定柱子。用石油醚冲洗柱子,直到柱子内充满液体后换上石油醚乙酸乙酯(ioo : i)流动相进行洗脱。分别以石油 醚乙酸乙酯ioo : i,50 : i,20 : i,i6 : i,io : i,8 : i,6 : i,4 : i,3 : 1,2 : i, 1.5 : i,i : i,i : i.5,i : 2,i : 3,i : 5,i : io,i : so进行洗脱,每个梯度洗脱容积为1.6L,分成4瓶,每瓶400mL。将所得溶液浓縮,浓縮液转移至10mL青霉素瓶,点板分析后将相同样品进行合并。对石油醚乙酸乙酯8 : i洗脱的部分进行分离,主要分离方法为反相制备液相。以梯度乙腈/水60min内从50%-93%进行洗脱,26. 3min得2,46. 5min 得1,40min得4,3(再以77%乙腈等度洗脱纯化)。其NMR数据分别参见表1和表2。 表1化合物1和2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CDC13,力,500MHz, 13C, 125MHz) _^__^£__1 29.3 3.04(2H,t,声7.0Hz) 198.8 —218.61.71 (2H,m)36.62.90 (2H, t, J-8.0 Hz)37.41.59 (2H,m)34.92.06 (2H, t, Hz)434.0——36.1一5148,7—153.8一6133.77.74 (1H, d,风5Hz)130.97.26 (1H, d, J=8.5 Hz)7128.27.36 (1H, d, 《/=8.5 Hz)135.57.63 (m, d,J=8,5Hz)8142.5—130.0一9127.9一131.9一10143.9_132.8一11181.6—183.8一12]80.5—183.1一13134.1—146.5一14139.57.36 (1H, s)137.87.07 (1H, s)1526.42.87 (1H, m)27.02.33 (1H, m)1621.21.12(3H,d,6.5Hz)21.51.33 (3H, s)1721.2U2(3H, d,J-6.5 Hz)21.51.33 (3H,s)1831.31.26 (3H, s)28.81.16 (3H, s)1931.31.26(3H, s)28.8U7(3H, s) 表2化合物3和4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CDC13,力,500MHz, 13C, 125MHz)132.23.28 (2H, t, J=6,5 Hz)124.77.11 (m, d,.5 Hz)223.33.03 (2H, m)129.26.33 (1H, m)329.42.35 (2H, m)38.02.23 (2H, dd,4.0 Hz)4145.5—34.0一5138.1—148.0一6131.17.12 (1H, d,风OHz)130,67.86 (1H, d, J^7.5 Hz)7127.97.85 (1H, d, >8.0 Hz)134.47.50 (1H, d, 《/=7.5 Hz)8144.7—137.3一9128.4一124.6一10136.1_134.3一11181.4_183.2一12182.3一181.6一13143.2一145.0一14139.77.10 (1H, s)140.07.09 (1H, s)1527.01.91 (1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1]为H、CH↓[3]、CH↓[2]CH↓[3]、CH↓[2]CH=C(CH↓[3])↓[2]、OH、OCH↓[3]、NH↓[2]、=O、或Δ↑[1,2]中的任一种;R↓[2]为=CH↓[2]、CH↓[3]或(CH↓[3])↓[2]中的任一种;具体涉及以下4种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丹参酮类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通式其中R1为H、CH3、CH2CH3、CH2CH=C(CH3)2、OH、OCH3、NH2、=O、或Δ1,2中的任一种;R2为=CH2、CH3或(CH3)2中的任一种;具体涉及以下4种化合物1(丹参新酮) 2(1-oxomiltirone)3(4-methylenemiltirone) 4(1,2-didehydromiltirone)F2009101550421C00011.tif,F2009101550421C00012.tif,F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忠俊孙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