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子甲素及其衍生物、类似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5728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蔺子甲素及其衍生物、类似物的制药用途,具体涉及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了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新的医药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蔺子甲素及其衍生物、类似物的制药用途,具体涉及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为中药马蔺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以马蔺子甲素为主,马蔺子乙素含量较低。马蔺子甲素(Irisquinone A,6-甲氧基-2-Δ10’-顺十七烯-1,4苯醌)和马蔺子乙素(Irisquinone B,6-甲氧基-2-十七烷基-1,4-苯醌)的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别为 Irisquinone A,C24H38O3 Irisquinone B,C24H40O3自八十年代起,马蔺子素(主要为甲素和乙素的混合物)作为肿瘤治疗中的放疗增敏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4(1.郭绳武等,科学通报,1985,(9)696-699;2.王士贤等,天津医药,1981,(5)300-302;3.梁剑平等,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0,18(1)45-51;4.梁建平等,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4)313-5)。从九十年代,马蔺子甲素在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增敏作用日益受到临床研究者的重视,与对照组(单独放疗组)相比,马蔺子素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的有效率有显著性提高5-14(5.贾中耀等,中国肿瘤临床,1999,26(8)639;6.樊锐太等,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11(6)446;7.曲宝玺等,肿瘤,1987,7(5)198;8.樊卫,曾宗渊,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8,19(2)142;9.贾中耀等,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11(3)162;10.丘荣良等,中国肿瘤临床,1999,26(7)547;11.于甬华等,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9,19(5)313;12.李学源等,中国肿瘤临床,2000,5(4)272;13.林华明等,中国肿瘤临床,2001,28(6)439;14.李艾恩等,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43)20)。除具有放疗增敏的作用以外,马蔺子甲素也被发现具有诱导细胞凋亡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362061A公开了马蔺子甲素对白血病、乳腺癌、口腔癌、肺癌、宫颈癌、黑色素瘤和恶性脑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该专利申请还揭示了马蔺子甲素可诱导人白血病细胞K562发生细胞调亡。另据文献报道,马蔺子甲素也具有抗鼻咽癌及诱导鼻咽癌细胞调亡的作用15(15.蔡蓝等,马蔺子素诱导鼻咽癌细胞调亡的研究,广西药学,2000(10)16~7);马蔺子素能抑制淋巴肉瘤的生长16(16.Irisquinone,Drugs of the Future 1999,24(6)613-617)。未见文献报道马蔺子甲素对其他癌株的抑制作用。由于在马蔺子素混合物中马蔺子乙素的含量较低(约10%),因而对马蔺子乙素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研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仅陶遵威等报道了马蔺子乙素对离体培养的HeLa细胞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且对小鼠白血病P388和L1210有显著抑制活性17(17.陶遵威等,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1,22(2)57)。关于马蔺子乙素对其他人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寻找并开发马蔺子甲素及其衍生物、类似物的新的医药用途,提供一种马蔺子甲素及其衍生物、类似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涉及下列通式(I)所示的马蔺子甲素及其衍生物、类似物,特别是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及其可药用盐、前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R1=CnH2n+1或CnH2n-1,n=2~20,它可为直链或支链;当R1=CnH2n-1时,它可为环状饱和基团或含有双键的基团,其中双键可位于直链或支链中的任何可能位置,双键构型可为顺式或反式;R2代表羟基或氢;特别是,当R1代表 R2代表氢时,所述肿瘤选自食管癌、结肠癌、胃腺癌、Burkitt’s淋巴瘤或前列腺癌;当R1代表(CH2)16CH3,R2代表氢时,所述肿瘤选自胃腺癌、食管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Burkitt’s淋巴瘤或肝癌。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包括各种无机或有机酸盐如盐酸盐、氢溴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柠檬酸盐、乳酸盐、酒石酸盐、马来酸盐、延胡索酸盐、扁桃酸盐和草酸盐;各种无机或有机碱盐如氢氧化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tromethane)和N-甲基-葡萄糖胺。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的前药包括含有该化合物的羧酸酯(可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用C1-4的醇浓缩制得)、含有该化合物的羟基酯(可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用C1-4的羧酸,C3-6的二羧酸或其酸酐,如马来酸酐,富马酸酐等浓缩制得)、含有该化合物的烯胺(可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用C1-4的醛或酮浓缩制得)或含有该化合物的缩醛或者缩酮(可按本领域的常规方法用氯甲基甲醚或氯甲基乙醚浓缩制得)等(Albert S.Kearney AdvancedDrug Reviews.19(1996)229-234).。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马蔺子甲素或马蔺子乙素及可药用载体的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可明显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故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马蔺子甲素和/或马蔺子乙素可以单独使用或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药物组合物包括作为活性成份的马蔺子甲素或马蔺子乙素及可药用载体。所述可药用载体为各种常用的药物辅料如填充剂(无水乳糖、淀粉、乳糖珠粒、葡萄糖)、粘合剂(微晶纤维素)、崩解剂(交联羧甲基淀粉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PVP)、润滑剂(硬酯酸镁)以及吸收促进剂、吸附载体、香味剂、甜味剂、稀释剂、赋形剂、润湿剂等。所述药物组合物可按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并可以通过肠道或非肠道或局部途径给药。口服制剂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悬浮液、溶液等,非肠道给药制剂包括注射液;局部给药制剂包括如霜剂、软膏剂、贴剂、喷雾剂等。所述药物的给药途径可以为口服、舌下、皮下、肌肉、粘膜、尿道、阴道、静脉等。本专利技术的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或其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这些肿瘤包括但不限于宫颈癌、淋巴肉瘤、肝癌、鼻咽癌、白血病、肺癌、乳腺癌、脑瘤、口腔癌、黑色素瘤等。特别是,本专利技术的马蔺子甲素可用于食管癌、结肠癌、胃腺癌或前列腺癌等的治疗;本专利技术的马蔺子乙素可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结肠癌或前列腺癌等的治疗。本专利技术的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或其药物组合物的用量可根据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所治疗肿瘤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其日剂量可以是0.001~100mg/kg,可一次或多次给药。附图说明图1 马蔺子甲素、乙素对肺腺癌(SPC-A-1)细胞株的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图2 马蔺子甲素、乙素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图3 马蔺子甲素、乙素对Burkitt’s淋巴瘤(Raii)细胞株的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图4 马蔺子甲素、乙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毒性呈剂量依赖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本专利技术仅限于此。实施例1 在细胞水平上检测马蔺子甲素和马蔺子乙素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材料人肿瘤细胞株及其培养食管癌(Eca-109)、胃腺癌(AGS和BGC-8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下述通式(Ⅰ)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前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Ⅰ) 其中,R↓[1]=C↓[n]H↓[2n+1]或C↓[n]H↓[2n-1],n=2~20,它可为直链或支链;当R↓[1]=C↓[n]H ↓[2n-1]时,它可为环状饱和基团或含有双键的基团,其中双键可位于直链或支链中的任何可能位置,双键构型可为顺式或反式;R↓[2]代表羟基或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孝强崔玉敏颜建华张维汉段继峰左剑
申请(专利权)人:和记黄埔医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S[巴哈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