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民专利>正文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019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置的车架前管、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连接,前叉管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方,后叉管则与所述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则位于三角形车架的顶角处;所述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与后下管的铰接点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该自行车采用竖向折叠,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是指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它曾经是我国城乡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目 前,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在城市里四轮机动车、轨道交通早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 工具,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原来逐渐淡出城市生活的自行车又 开始获得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 青睐于体型小、便于携带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除了适用于近距离的行驶外,特别适用于公 共交通覆盖不到的街区使用,如地铁站或公交车站与住宅或者办事地点之间的行驶,随身 携带小型轻便的自行车,可在利用了主要机动车交通工具后继续使用自行车轻松快捷地到 达目的地。现有技术中可折叠自行车按其折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折叠自行车和竖向折 叠自行车。其中,横向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机构需要设置折叠盒锁紧装置,横向将两轮趋近叠 加,折叠和打开时动作多,用力大,时间长,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仍然较大,横向尺寸也较大, 因为一般轮径大的折叠自行车都采用横向折叠方式,这导致自行车折叠后虽然减小了存放 空间,但仍然存在提行难,不便携带的缺点。中国ZL2008200929338公开了一种简易竖向折叠自行车,中等轮径,车架的中部 具有旋转折叠装置,旋转折叠装置直接固定安装于五通的两端,使折叠车的后轮能够在立 面旋转向前折叠,实现自行车的竖向折叠。虽然该折叠车旋转折叠后可缩小自行车的纵向 尺寸,其不足之处在于车架的刚性和强度不好,既影响车载能力,又影响骑行的稳定性与 舒适度;另外,该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横向尺寸仍然过大,占用空间较多,难以携行。中国ZL2007100379681公开了一种小轮径折叠自行车,采用小尺寸轮径,车架为 双联四连杆机构,其中前立管、后立管、下连管和滑块构成车架的主体结构,通过滑块的作 用,拉动车架的管体,达到车架各组成部分收缩折叠的效果。虽然该自行车采用小轮径折叠 后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但其折叠操作很不方便,折叠动作过多,折叠时费时费力,另外, 由于折叠结构的限制,导致车座与把手间距较小,重心偏后,骑行较吃力,影响骑行的舒适 感。另外,自行车为提高骑行的舒适度,减小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的颠簸, 有在车架上附加减震器的设计。现有的自行车的减震器一般采用压缩弹簧安装在车架的后 叉和车中管之间,也有安装在车架的后叉与车座管之间的,这两种减震结构或者使用在非 折叠的自行车上,或者使用在横向折叠的自行车上,不适用于竖向折叠的自行车上。如中国 ZL2007200357940公开了一种双折叠减震自行车,车架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属于前述的第 一种减震结构,该车架采用横向折叠方式,其缺点是受减震结构的制约,自行车折叠后的体 积较大,只稍微减小了自行车的纵向长度,难以携行。另外,该自行车为实现减震功能牺牲 车架的强度与刚性,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实际减震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脚踏自行车或者电动 自行车,该自行车采用竖向折叠,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ο本专利技术的这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 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 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 置的车架前管、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 连接,前叉管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 方,后叉管则与所述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则位于三角形车架 的顶角处;所述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与后下管的铰接点 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以便使车架下管在中部铰接处折起并使所述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 车架的顶角处随之竖向折叠,从而实现车架的竖向折叠收拢。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车架采用正立的三角形框架结构,即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构成三 角形的两个斜边,车架下管为三角形的底边,这有利于使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结构稳固, 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而车架的折叠操作只需将车架下管的左、后下管的铰接处抬起,并 抓住车座提起车架,就能够使左、后下管竖向折叠,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同步纵向收拢,使 两轮并拢,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也很小,所占空间小,便于携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小轮径指的是轮子直径在13cm 20cm之间,即本行业一般所称 的6寸轮到8寸轮。本专利技术中车架宜采用轻质强度好的材料制成,优选为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和 碳纤维材料,以便减轻车体的重量,使自行车更便于携带。本专利技术所述前下管和后下管中在相互铰接处可设置其中任意一管的上端部延伸 至另一管的上端部至少超过铰接轴部位的止动部,该止动部用于阻止前、后下管向下折,使 得前、后下管只能向上曲折而不能向下曲折,以加强车架下管伸展时平直度和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动力装置可以是链轮脚踏机构,当本专利技术采用链轮脚踏机构作为动力 装置时,脚踏链轮安装在车架下管的铰接结构处,脚踏链轮轴可与前下管和后下管的铰接 轴同轴,也可以设置短杆状的铰接连接件,使前下管和后下管分别铰接在铰接连接件的两 端,脚踏链轮轴则安装在铰接连接件的中部,同时,所述铰接连接件的两端均具有阻止前、 后下管向下折的止动部,以加强车架下管伸展时平直度和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动力装置也可以是电机驱动机构。当本专利技术采用电机驱动机构作为动 力装置时,所述的电机驱动机构安装在后叉管上,电机通过皮带传动或者链条传动带动后 轮转动。本专利技术所述动力装置也可以是上述两种动力装置的组合,既含有链轮脚踏机构, 又含有电机驱动机构,骑车者可根据需要灵活选取。本专利技术为了使自行车折叠操作更为便捷,可以做如下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车架的 前角和后角处分别设置一助力扭簧,所述前角处和后角处设置的助力扭簧的一端分别作用 在前下管和后下管的下方,给前下管和后下管提供一个向上的扭矩,以便使用者抓起自行 车车座时,所述助力扭簧就能自动折起车架下管,车架前管与车架后管随之依靠重力的作用折拢,从而实现车架竖向折叠,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自行车的收拢,折叠操作更简单、 更快捷。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为增强车架的结构强度,所述的车架还可以增加竖向 设置的位于所述车架顶角与车架下管中部的铰接点之间的车架中管,所述车架中管的上部 固定设置有上铰接耳用于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顶角处的铰接,下端套装有滑动铰接耳, 该滑动铰接耳可沿车架中管上下滑动,所述车架中管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止滑动铰接 耳脱出的承托件,车架前管与车架后管通过分别与所述的上铰接耳铰接,所述前下管和后 下管分别与所述的滑动铰接耳相铰接,车座则固定在所述车架中管顶端。如果自行车动力 装置是链轮脚踏机构,则脚踏链轮轴安装在所述车架中管下端,同时还起到防止滑动铰接 耳脱出车架中管的承托件作用。本专利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做如下改进所述车架中管在位于上铰接耳的下方固定设置 有上磁环,所述滑动铰接耳的上部固定设置有下磁环,所述上磁环和下磁环在车架折叠后 磁性吸合。本专利技术设置上述磁环组件,可使自行车收拢后不会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框架,它包括斜向设置的车架前管、斜向设置的车架后管以及横向设置的车架下管,所构成的三个角均为铰接连接,前叉管与把手架分别连接在所述车架前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前角处的下方和上方,后叉管则与所述车架后管与车架下管构成的车架后角处连接,车座则位于三角形车架的顶角处;所述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与后下管的铰接点位于车架下管的中部,以便使车架下管在中部铰接处折起并使所述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车架的顶角处随之竖向折叠,从而实现车架的竖向折叠收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