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其彬专利>正文

小轮车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657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轮车驱动装置,由压板、轮系转动发生源、中间传动系及离合装置组成。其转动发生源由太阳轮(2)、行星轮(3)、固定的不完整行星轨道齿圈(4)及非对称行星架摆架(5)组成,行星轮(3)铰接于摆架(5)架身上,可绕太阳轮(2)摆动;驱动时压板(6)压动摆架(5),架身上的行星轮(3)绕太阳轮(2)公转的同时与齿圈(4)啮合产生自转;其中间传动系安装在摆架(5)上传动转动给太阳轮(2);最终通过离合装置单向超越棘轮(8)驱动小轮车车轮(9);多档时采用配对的轴向啮合单向超越棘轮(14)及太阳轮(13);中间传动可以用齿轮或者链轮。本装置体积小、传动比高、换档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轮车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行车构造中,普遍使用脚踏通过长链条传动到后轮,以便后轮直径足够 大来获得人们需要的车速,因此自行车整体构造较大,停放和保管成为困扰人 们的最大问题。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完善,小轮车、踏板车、滑板、旱冰鞋等 这些轻便器材开始冲击自行车的发展,但都由于缺少有效简单的驱动装置而仅 停留在青少年的运动和竞技阶段。近年来, 一些小轮踏板车被人们设计了各种驱动装置。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00267047^ (公告日2001.11.21)就公开了一种滑板车的驱动 机构,这种驱动机构通过一踏杆转动一扇形大齿轮来带动一固定的小齿轮转动, 再通过固定的齿轮组传动,最后经棘轮传动到滑板车后轮。尽管该滑板车相对 自行车结构变小,但因考虑转动大扇形齿轮及变速箱对体积的影响,其扇形齿 轮半径受到限制,所以其提升有限的角速度仍不足以使滑板车小直径后轮的线 速度足够大。而具有较大传动比的行星轮变速装置,在此前的专利技术或技术 中皆由于整体构造较大而不适于小轮车,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00123835.3 (公开日2001.6.13)就公开了一种行星轮驱动方式。其完整的行星轮系限制了 行星轨道齿圈的直径,也就限制了变速比,其原始的曲柄脚踏装置大大超出了 小轮车车轮直径,因而不得不保留原有自行车的大构架。在为获得理想转速的多档离合装置中,目前使用的换档离合通常是公知传统 的两种方式 一是齿轮箱齿轮轴向滑动变换啮合的齿轮组,这种方式容易造成 齿轮碰撞难以入位啮合,汽车因此增加了同步器或者靠离合器两脚离合,而机 床则不得不停车来换档;二是链条拨叉改变配合的链轮片,这自然就仅局限在 链条的传动中,并且整个装置仍然较大,这些对小轮车来说都是无法满足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传动比高、还可具 有多档理想转速的小轮车驱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小轮车驱动装置由压板、轮系转动发生源、中间传动系及离合装置组成;其中轮系转动发生源为不完整非对称行星轮 系,由太阳轮、行星轮、不完整行星轨道齿圈及作为非对称行星架的摆架组成, 摆架一端与太阳轮同轴铰接,不完整行星轨道齿圈仅截留部分有用弧段固定安 装在车架上并与太阳轮同轴,行星轮铰接于摆架架身上并与齿圈啮合;驱动时压动压板,压板压动摆架另一端,摆架绕太阳轮摆动,架身上的行星轮跟随绕太阳轮公转的同时与行星轨道内齿圈啮合形成自转;行星轮转动时可以直接与 太阳轮啮合驱动太阳轮高速运转,也可以通过中间传动系驱动太阳轮更高速运 转;最终通过离合装置驱动小轮车车轮。此中间传动系安装在摆架上行星轮与太阳轮之间,随摆架摆动时将行星轮 的转动传给太阳轮;此离合装置为单向超越棘轮,将太阳轮的转动单向驱动小 轮车车轮。此中间传动系可以是中间惰轮的齿轮传动方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惰轮,以简洁传动,适当调整行星轨道齿圈半径并改变摆架摆动方向。此中间传动系也可以是齿轮组变速传动方式,可以是一级变速或多级变速, 以获得人们需要的速度和摆架摆动方向。此中间传动系还可以是两组或多组齿轮变速传动,并配备相应的太阳轮和 棘轮,以获得人们理想的两档或多档车速。与此中间传动系相配套的离合装置可以采用通常的径向啮合棘轮超越驱动 方式,也可以采用轴向侧面啮合棘轮超越驱动方式,以使两组或多组变速时换 档更为顺利。此中间传动系可以是链轮和链条传动方式,输入链轮可以与行星轮同轴联 接或经惰轮换向并与惰轮同轴联接,以使行星轨道齿圈半径可以方便调节及调 整摆架摆动方向。此中间传动系还可以在与行星轮同轴联动或者与行星轮直接啮合的第一个 齿轮或者链轮的轮与轴之间设置一单向超越棘轮,使行星轮在摆架下压、抬起 而往复转动时中间传动系仅单向转动,而减少能耗、轻松运行。为使小轮车驱动装置具有简单的多档变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实施 方式该驱动装置由压板、轮系转动发生源、中间传动系及离合装置组成,压 板下压时带动大小轮滚合发生的转动,经过中间传动系形成二档或者更多快速 档转动,再通过离合装置驱动车轮;该离合装置为单向超越棘轮组,每档配备各自的棘轮,二档以上配备轴向侧面构造的单向超越棘轮,棘轮棘齿与棘轮棘 爪同轴轴向相对,棘轮棘齿与上方快速档传动轮同轴侧面联结,棘轮棘爪与下 方传动轴套同轴侧面联结,棘轮棘齿与上方传动轮随换档拨叉可轴向滑动,棘 轮棘爪通过下方传动轴套可直接或间接驱动车轮。摆架被压至最低点后,将以巻簧、拉簧或者压板带起等各种公知的简单方 式抬起复位,以备二次压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摆架随压板只在一定弧度内往复运动,固定安装 的行星轨道齿圈可仅保留行星轮途经的部分,体积大为减小;由于公知的太阳 轮输出转速随行星轨道半径增大而增大,行星架相应采用了不对称的摆架形式 后,中间传动系顺序安装在摆架上,使结构十分紧凑,并可方便调整理想的行 星轨道半径,获得更高传动比,从而达到结构简单、体积小、转速高的效果。 轴向安装的单向超越棘轮同时起到换档离合器的作用,并因其齿顶截面与两齿 距空间比差大,使换档离合十分轻松。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中间传动系为惰轮齿轮传动的实施方式图;图2是中间传动系为三级齿轮组变速的实施方式图;图3是三级齿轮组传动系部件俯视图;图4是中间传动系为两组三级齿轮组的实施方式图;图5是两组三级齿轮组传动系部件慢速档俯视图;图6是中间传动系为两组三级齿轮组快速档的实施方式图;图7是中间传动系为链条传动的实施方式图;图8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小轮车驱动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间传动系为惰轮齿 轮。不对称的行星轮架摆架5的一端与太阳轮2、棘轮8、小轮车后轮9同轴安 装在车体10的后轴1上,摆架5绕后轴1自由摆动,太阳轮2与棘轮8外圈套 装联结,棘轮8内圈与车轮9固定联结,车轮9通过轴承承载在后轴1上转动; 摆架5身上顺序安装了一个中间传动惰轮齿轮7和行星轮齿3,行星轮3同时与不完整的行星轨道齿圈4啮合,行星轨道齿圈4仅截留部分有用弧段固定安装 在车体10上,并与太阳轮2同轴;摆架5另一端置于压板6下,压板6可以直 接铰接在摆架5上端,也可以铰接在车体10上并延伸到摆架5上方,可视车型 设计任意调整以方便压踏;压板6被向下压动时,摆架5绕太阳轮2摆动,行 星轮3跟随绕太阳轮2公转时与行星轨道齿圈4啮合产生自转,该转动可由行 星轮3直接驱动太阳轮2,也可经过中间传动惰轮齿轮7传到太阳轮2,再通过 单向超越棘轮8最终驱动车轮9高速转动。单个惰轮齿轮作为中间传动的简洁 方式,调整了压板6和摆杆5向车轮的后下方运动时,车轮9向前方滚动;当 惰轮数量在此为偶数时,压板6和摆杆5向车轮的前下方运动,车轮9向前方 滚动。摆架5下压后可由拉簧、巻簧或者压板带起等多种公知的简单方式复位, 不在此附图中示出。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小轮车驱动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基于第一种实施方式 的基础上,将中间传动惰轮7改为三级齿轮组11变速传动。摆架5身上按齿轮 组传动次序安装了行星齿轮3和5个中间传动齿轮11-1、 11-2、 11-3、 11-4、 11-5, 5个中间齿轮11与太阳轮2共同组成三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轮车的驱动装置,由压板、轮系转动发生源、中间传动系及离合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系转动发生源为不完整非对称行星轮系,由太阳轮(2)、行星轮(3)、不完整行星轨道齿圈(4)及非对称行星架摆架(5)组成,摆架(5)一端与太阳轮(2)同轴铰接,齿圈(4)仅截留部分有用弧段固定安装在车架(10)上并与太阳轮(2)同轴,行星轮(3)铰接于摆架(5)架身上并与齿圈(4)啮合;驱动时所述压板(6)压动摆架(5)另一端,摆架(5)绕太阳轮(2)摆动,架身上的行星轮(3)跟随绕太阳轮(2)公转的同时与齿圈(4)啮合产生自转,中间传动系将行星轮(3)的转动传给太阳轮(2),最终通过离合装置驱动小轮车车轮(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其彬
申请(专利权)人:黄其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