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民专利>正文

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417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架前立管、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把手架与前叉管分别与车架前立管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要由上端相互铰接的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的下部的连接绳构成,其中,所述车架前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车架前立管上,后叉管与车架后管的下端固定连接,车座位于车架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车架中创造性地采用具有抗拉强度的连接绳代替传统车架的刚性的车架下管,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是指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一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它曾经是我国城乡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目前,随着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在城市里四轮机动车、轨道交通早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污染的日益加重,使得原来逐渐淡出城市生活的自行车又开始获得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更青睐于体型小、便于携带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除了适用于近距离的行驶外,特别适用于公共交通覆盖不到的街区使用,如地铁站或公交车站与住宅或者办事地点之间的行驶,随身携带小型轻便的自行车,可在利用了主要机动车交通工具后继续使用自行车轻松快捷地到达目的地。现有技术中可折叠自行车按其折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横向折叠自行车和竖向折叠自行车。其中,横向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机构需要设置折叠盒锁紧装置,横向将两轮趋近叠力口,折叠和打开时动作多,用力大,时间长,并且折叠后的车体仍然较大,横向尺寸也较大, 因为一般轮径大的折叠自行车都采用横向折叠方式,这导致自行车折叠后虽然减小了存放空间,但仍然存在提行难,不便携带的缺点。中国ZL2008200929338公开了一种简易竖向折叠自行车,中等轮径,车架的中部具有旋转折叠装置,旋转折叠装置直接固定安装于五通的两端,使折叠车的后轮能够在立面旋转向前折叠,实现自行车的竖向折叠。虽然该折叠车旋转折叠后可缩小自行车的纵向尺寸,但其还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车架的刚性和强度不好,既影响车载能力,又影响骑行的稳定性与舒适度;另外,该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横向尺寸仍然过大,占用空间较多,难以携行。中国ZL2007100379681公开了一种小轮径折叠自行车,采用小尺寸轮径,车架为双联四连杆机构,其中前立管、后立管、下连管和滑块构成车架的主体结构,通过滑块的作用,拉动车架的管体,达到车架各组成部分收缩折叠的效果。虽然该自行车采用小轮径折叠后的体积较小,便于携带,但其折叠操作很不方便,折叠动作过多,折叠时费时费力,另外, 由于折叠结构的限制,导致车座与把手间距较小,重心偏后,骑行较吃力,影响骑行的舒适感。中国ZL2010102095031公开了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便携式自行车,该自行车采用竖向折叠,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解决了上述折叠自行车的缺陷,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该自行车的车架下管由相互铰接的刚性的前下管和后下管构成,前下管和后下管具有一定的重量和空间,因此,自行车的重量和体积仍有减小的空间。另外,为提高自行车骑行的舒适度,减小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的颠簸, 有在车架上附加减震器的设计。现有的自行车的减震器一般采用压缩弹簧安装在车架的后叉和车中管之间,也有安装在车架的后叉与车座管之间的,这两种减震结构或者使用在非折叠的自行车上,或者使用在横向折叠的自行车上,不适用于竖向折叠的自行车上。如中国 ZL2007200357940公开了一种双折叠减震自行车,车架上设置有弹簧减震器,属于前述的第一种减震结构,该车架采用横向折叠方式,其缺点是受减震结构的制约,自行车折叠后的体积较大,只稍微减小了自行车的纵向长度,难以携行。另外,该自行车为实现减震功能牺牲车架的强度与刚性,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实际减震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脚踏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该自行车采用竖向折叠构造,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动作少,并且折叠后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更便于携带。本专利技术的这一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小轮径可竖向折叠的轻便便携式自行车,它包括前轮、后轮、车架、由把立管和把横管构成的把手架、车架前立管、 车座、前叉管、后叉管以及驱动车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把手架与前叉管分别与车架前立管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要由上端相互铰接的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以及两端分别连接在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的下部的连接绳构成,其中,所述车架前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在车架前立管上,后叉管与车架后管的下端固定连接,车座位于车架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车架中创造性地采用具有抗拉强度的连接绳代替传统车架的刚性的车架下管,车架下部仅由一根连接绳连接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选用柔性抗拉强度大的连接绳作为车架的组成部分,由于自行车在行驶以及推车过程中,需要承受自行车的自重以及来自车架顶部车座上的骑行者的重力,因此只需要钢丝绳具有足够大的抗拉强度就能满足车架的稳定性,这种结构改进既能进一步降低车架的重量,简化结构,又能够保证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结构稳固,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同时,柔性的连接绳还具有减震的作用;再者,车架的折叠操作只需抓住车座提起车架,就能够使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在自行车重力的作用下同步向中间转动收拢靠近,使前后两轮收拢靠近,从而实现车架的竖向折叠, 进一步简化自行车折叠的操作方便,折叠动作更为精简,并且折叠后的车体更小更轻,更加便于携带和存放。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小轮径指的是车轮直径在13cm 30cm之间,即本行业一般所称的6寸轮至12寸范围内的车轮。本专利技术中车架中的车架前管、车架后管宜采用轻质强度好的材料制成,优选为铝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和碳纤维材料,以便减轻车体的重量,使自行车更便于携带,同时满足强度要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绳可以采用具有抗拉强度的钢丝绳或尼龙材料制成的登山绳等,选用的连接绳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直径较细、同时又具有较大抗拉强度的绳,连接绳优选为钢丝绳。本专利技术可以做如下改进所述的设置在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下部之间的连接绳以水平或者基本水平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绳与车架前管、车架后管构成的车架为正立的三角形车架。本专利技术可以做如下改进为增强车架的结构强度,所述的车架可以增设竖向设置的位于所述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之间的车架中管,所述车架后管的上端部与车架前管的上端部均铰接在所述车架中管的上部,所述车座固定在所述车架中管的顶端,所述的连接绳由两根连接绳单体构成,分别为前段连接绳和后段连接绳,所述前段连接绳用于连接在车架前管下部与车架中管下部之间,所述后段连接绳则连接在车架中管下部与车架后管下部之间,所述前段连接绳、后段连接绳与车架前管、车架后管围成一个四边形车架。本专利技术为了使自行车折叠后便于连接绳的收折操作,可以做如下进一步改进增设一组扭簧,分别为前扭簧和后扭簧,每一根扭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另一端均伸向连接绳的中部与之套接,折叠车架时该组扭簧能够将连接绳折叠并且沿车架收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在连接绳与车架前管和车架后管连接处均加设一减震器,即采用双减震器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消减颠簸震动,减震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还可以对自行车轮轴距进行调节,以便消除零件的制造工艺误差或者装配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所述的减震器包括铰接管、防撞胶、对锁螺钉、牵引钩和弹力绳,所述弹力绳环绕成一个绳圈后两端通过扎箍束紧,所述牵引钩为U型结构,其开口的两个端头分别具有一个安装环,所述两个安装环的中心相对并使两环相互对称,用于安装对锁螺钉,所述对锁螺钉插装在弹力绳远离扎箍的一端,从而将牵引钩连接在弹力绳的绳圈上,所述铰接管穿插在弹力绳的绳圈内,靠近扎箍一端,所述防撞胶设置在对锁螺钉与铰接管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