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元件基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35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图像质量和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元件基板。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了发光元件退化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元件基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发光元件、源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该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栅极线,其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之一连接到源极线,且另一个连接到该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该发光元件、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该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三电源,该源极驱动器连接到该源极线,且该第一栅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栅极驱动器连接到该栅极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自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在绝缘表面之上具有元件的元件基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研究和开发了具有以电致发光元件为代表的自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且希望广泛利用自发光型的特征,诸如高图像质量、宽视角、薄和轻的重量,且不需要背光。具有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特征是,在一条栅极信号线选择周期期间,信号被写入到多个不同级的像素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No.2001-324958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像素电路中,当彼此相邻的源极线、栅极线等的电位改变时,由于电容耦合等而引起用于控制流到发光元件的电流值的驱动TFT的栅极-源极电压发生改变。结果,改变了驱动TFT中流动的电流的值,导致了具有灰度的画面图像等的反转的灰度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图像质量和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和元件基板。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了发光元件退化的显示装置、其驱动方法和元件基板。为了解决上述的传统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以下结构的显示装置、元件基板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其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之一连接到源极线以及其栅电极连接到栅极线的第一晶体管、发光元件、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连接到该源极线的源极驱动器、以及连接到该栅极线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该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三电源,且该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该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另一个。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移位寄存器、锁存器和开关的源极驱动器。该开关连接到选择信号线用于传输写入/擦除选择信号(以下称作WE信号,且在附图中用WE表示)。更具体地,该开关包括擦除晶体管和设置于该锁存器和源极线之间的模拟开关。该擦除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选择信号线,该擦除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之一连接到源极线,且其另一个连接到第四电源。该模拟开关的控制节点连接到选择信号线。更具体地,该模拟开关的两个控制节点其中之一直接连接到选择信号线,而其另一个通过反相器电连接到选择信号线。该模拟开关的输入节点连接到锁存器,而其输出节点连接到该源极线。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移位寄存器和开关的第一栅极驱动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具有移位寄存器和开关的第二栅极驱动器。该开关连接到选择信号线。更具体地,该开关例如是三态缓冲器,具有其输入节点连接到该移位寄存器、其控制节点连接到选择信号线、且其输出节点连接到栅极线。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每个像素都包括第一晶体管、发光元件、以及串联连接的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源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该第一栅极驱动器和该第二栅极驱动器设置为彼此面对,并具有插入其间的显示区。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四晶体管,具有其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之一连接到该发光元件的像素电极。该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以及其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另一个都连接到第一电源。可选地,该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一电源,且其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另一个连接到第三电源。代替地,将第三栅极驱动器加到上述的结构,以便该第四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三栅极驱动器,且其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另一个连接到第一电源。本专利技术的元件基板对应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情形,其中完成了发光元件像素电极的形成。更具体地,该元件基板对应于其中在绝缘表面之上形成晶体管和连接到该晶体管的像素电极,但还没有形成电致发光层和反向电极的情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多个栅极选择周期中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子栅极选择周期和第二子栅极选择周期。在第一子栅极选择周期中,根据从选择信号线传输的WE信号,在第一栅极驱动器中包含的开关进入工作状态,而在第二栅极驱动器中包含的开关进入浮置状态,且由此由第一栅极驱动器选择栅极线。另外,将源极驱动器中包含的擦除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的电位其中之一传输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由此将发光元件的两个电极的电位变为彼此相等。也就是说,在发光元件的两个电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且进行擦除操作,以便发光元件不发光。另一方面,在第二子栅极选择周期中,根据从选择信号线传输的WE信号,在第一栅极驱动器中包含的开关进入浮置状态,而在第二栅极驱动器中包含的开关进入工作状态,且由此由第二栅极驱动器选择栅极线。另外,将锁存器中保持的视频信号的电位传输到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接着,根据视频信号的电位,发光元件的两个电极的电位变为彼此不同或相等。也就是说,由视频信号确定在发光元件的两个电极之间电流是否流动,且进行写操作,以便发光元件发光或不发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将一个帧周期划分成多个子帧周期,每个都包括写周期和发光周期。将写周期划分成多个栅极选择周期,每个都包括第一子栅极选择周期和第二子栅极选择周期的。另外,从选择信号线传输的WE信号的频率是输入到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的时钟信号频率的两倍。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由于驱动TFT的栅电极和其它节点的容性耦合,而不引起改变驱动TFT的栅极-源极电压,由此能够抑制供给发光元件的电流值的变化。结果,能够减少诸如反转的灰度级的缺陷,由此得到了更高的图像质量。而且,根据该布局,其中一个像素包括三个晶体管的结构是有效的,其产生了高的孔径比和高的分辨率。另外,具有用于施加反偏压的晶体管的结构能改善发光元件的退化。附图说明图1A至1C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1的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1的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1的图。图5A至5E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2的图。图6A和6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2的图。图7A和7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3的图。图8A和8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4的图。图9A至9F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5的图。图10A至10C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4的图。图11A和11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4的图。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图。图13A和13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5的图。图14A和14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2的图。图1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模式2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尽管参考附图借助实施例模式和实施例将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应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各种改变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种改变和修改脱离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否则它们应当构造为包括于其中。注意到,在不同的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分。首先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34,其中多个源极线S1至Sm(m是自然数)和多个栅极线G1至Gn(n是自然数)以矩阵形式排列(图1A至1C和图2)。显示区34包括多个像素33,每个像素都包括在源极线Sx(x是自然数,1≤x≤m)和栅极线Gy(y是自然数,1≤y≤n)的交叉点处的多个元件,并且其间插入有绝缘体。像素33包括发光元件16和三个晶体管(图1A)。三个晶体管包括用于控制视频信号输入的第一晶体管13(以下称作开关TFT13)、用于确定流向发光元件16的电流值的第二晶体管17(以下称作驱动TFT 17)、和用于根据视频信号确定发光元件16发光或不发光的第三晶体管18(以下称作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发光元件;源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其中该第一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栅极线,该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其中之一连接到源极线,且该第一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中的另一个连接到该第三晶体管的栅电极,其中该发光元件、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串联连接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其中该第二晶体管的栅电极连接到第三电源, 其中该源极驱动器连接到该源极线,以及其中该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第二栅极驱动器连接到栅极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尾祥木村肇安西彩山崎优纳光明棚田好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