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互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18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成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在多于一个有源层中的有源组件。在一个有源层(22,304,360)中的第一导体(26,310,366)用来产生静电场,控制在相邻有源层(30,320)中的第一有源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各,且特别地涉及在三维集成电^各中的层之间耦 接信号。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UC)器件典型地包括大量的有源元件,例如在半导体芯 片上构成层的晶体管。IC器件的规模和复杂度随时间不断增加,且从一 个元件到另一个元件的信号的有效布线(routing)问题相应地增加。三维IC (3D-IC)器件被提出,其中有源元件布置在多于一个叠加 层中。3D-IC器件是有吸引力的,因为第三维度允许更大自由的设计, 并可以允许信号路径长度显著减少。对于特定的应用,可以实现的更紧 密的形状是想要获得的,这允许有比类似的单层器件所需的更小、更薄 且更轻的基片的鲁棒的器件。通过延伸经过这些层的导电通i^各孔(via),信号可以/人3D-IC中 的一层传输到另一层。通孔可以由穿过硅层、衬有绝缘体、并用金属填 充的孔构成。3D-IC器件于是可以通过分开制造各层并堆积这些层来塑 造,从而相邻层上暴露的接触配对来建立与通孔的电连通。构造垂直地经过硅层的通孔增加了制造工艺的复杂度。对于蚀刻工 艺所要求的容差会限制相关层上器件和其它电路组件的密度。此外,通计。特别地,RC时间常数会限制包括这样的通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电路,在多于一个有源层(22,30;304,320,360)中包含有源器件(24,32,306,308,322,362,364),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有源器件(34,324,326)包括在一个有源层中的第一导体(26,310,366),和在相邻有源层中的第一有源元件(40,332,340),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导体(26,310,366)操作来产生静电场控制第一有源元件(40,332,34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6-5-22 11/438,1671. 一种集成电路,在多于一个有源层(22,30;304,320,360)中包含有源器件(24,32,306,308,322,362,364),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有源器件(34,324,326)包括在一个有源层中的第一导体(26,310,366),和在相邻有源层中的第一有源元件(40,332,340),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导体(26,310,366)操作来产生静电场控制第一有源元件(40,332,34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所述一个有源层和所述相 邻有源层中的一个(30, 320, 360 )被生长或淀积到所述一个有源层和所 述相邻有源层中的另一个(22, 304, 320 )上。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电路,其中,第一有源 元件和第一导体构成场效应晶体管(34,324,326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晶体管(326 ), 其栅极(366 )在位于其沟道(340 )之上的有源层(360 )中;以及至 少一个晶体管(324 ),其栅极(332 )在位于其沟道(332 )之下的有 源层(304 )中。5. 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由来自第 二导体(310,366 )的静电场控制的第二有源元件(332,340 ),其中, 该第二有源元件所在的有源层(320 )与包含第二导体的有源层(304, 360 )相邻。6. 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集成电路,包括绝缘区域 (28,312,350 ),位于包含第一导体(26,31 0,366 )和第一有源元件 (40, 332, 340 )的有源层之间,其中绝缘区域在第 一导体和第 一有源元件之间的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I卡明斯PJ屈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