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早期CNS损伤标记物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95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新颖的个体CNS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CNS的占位性损害、CNS的病灶侵袭或转移、病原体、缺氧或缺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这些机理联合导致的。这种新方法包括测定和/或量化所述个体τ水平并将其与对照健康个体τ水平进行比较的步骤。(*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CNS损伤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τ的检测和/或量化,实现CNS损伤的早期诊断的新方法。
技术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CNS损伤)是由各种诱因导致的,其中有不同的疾病过程、物理或化学因素、缺氧和缺血。疾病过程包括占位性损害、不同恶性肿瘤导致的脑侵袭或转移和/或多种病原体感染。CNS肿瘤可能是局部原发的(原发性肿瘤),或者可能是播散到CNS的(转移瘤)。原发性肿瘤是由神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瘤、少突神经胶质瘤、成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细胞(室管膜瘤)或支持组织(脑脊膜瘤、神经鞘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产生的。在儿童期,肿瘤是由更多的原始细胞(成神经管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脊索瘤)引起的。恶性星形细胞瘤或成胶质细胞瘤是20岁以上成人原发性肿瘤的最常见类型。良性和恶性原发性CNS肿瘤都能产生神经病学损害。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癌症。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常规单独应用强化化学疗法或联合治疗(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的基础上,白血病儿童的存活率已有显著增加。最近据估计,10年总存活率约为75%。随着白血病儿童存活人数不断增加,关于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损伤的抗癌化学疗法和/或放射疗法的长期效果已经引起关注,对该CNS损伤的早期量化测定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细菌性脑膜炎可以被定义为响应于软膜珠网膜的细菌感染和软膜蛛网膜包裹的脑脊液以及脑室内脑脊液的炎症。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每年每100000人为4.6~10例。嗜血流感杆菌是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萘瑟氏脑膜炎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一旦发展为细菌性脑膜炎,其特异性特征包括颅内压升高、血脑屏障瓦解、脑水肿和脑血流改变。脑膜炎持续时间越长,治疗的有效性越低,则发生并发症和神经病学后遗症的机会越大。大约10%的细菌性脑膜炎婴儿和儿童将留下持续性一侧或双侧感觉性听力丧失的后遗症。大约30%的细菌性脑膜炎儿童以后将证明患有轻微的学习能力缺陷(Wilson等,1991)。病毒也能够以各种方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各不相同的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脊髓炎和由慢性病毒感染引起的CNS疾病。其它可能导致CNS损伤的病况是诸如药物、化学疗法或接触化合物等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头部外伤在工业化国家常见,影响到很多患者的基本生活。为了领会这个问题在医学和社会上的重要性,仅需对下列事实有清楚的认识每年几乎有一千万美国人的头部受伤,其中约20%严重到足以导致脑损伤的程度。CNS损伤的另一种原因可以是缺氧或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的经常引起严重后果的疾病,由脑缺乏氧供应所致,后者是由低血压或呼吸衰竭引起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导致神经元损伤,是西方社会神经病学残障的主要原因。围产期窒息可能也与CNS损伤有关。迄今,临床、脑动电流描记法和神经系放射学的评价以及脑血流研究是最容易获得的方法。不过,发生低氧-缺血后,脑损伤严重性的早期与准确评价仍然是新生儿护理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为了检测白血病儿童的CNS侵袭,目前的诊断程序包括腰椎穿刺、眼底镜和脑成像(Raichle,1998)。不过,这些诊断方法仅允许检测更严重阶段的CNS损伤,已经存在并持续发展的早期CNS损伤可能被这些方法所遗漏。因此,需要能够进行CNS损伤早期检测的其他诊断方法。最近已经可以获得大量神经病学上的标记物,它们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细胞死亡、轴突生长/再诱导、炎症和/或血脑屏障机能障碍的病况。与微管有关的τ蛋白以不同的亚型存在,其中在成人脑中发现了4~6种,但是在胎儿脑中仅发现了1种亚型。亚型的多样性是由位于人17号染色体上单基因的交替性mRNA剪接所产生的(Himmler,1989;Goedert等,1989;Andreadis等,1992)。从分子克隆推断,τ蛋白最突出的特征是31或32个氨基酸的伸长,这发生在分子的羧基末端部分,并且可以重复3或4次。其他的多样性是通过29或58个氨基酸长度单位插入τ分子NH2末端部分所产生的(Goedert等,1989)。在体内通过与位于τ重复区(255-381)的微管结合域的相互作用,τ促进神经元轴突腔隙内的微管聚合和稳定性(Lewis等,1988)。在正常环境中,成人的脑每摩尔τ含有2-3摩尔磷酸盐(Selden和Pollard,1983;Ksiezak-Reding等,1992)。根据对大鼠和人所进行的研究,在正常τ中不同部位的磷酸化作用取决于发育状态(Lee等,1991;Bramblett等,1993;Goedert等,1993)。在显示神经原纤维缠结的脑区已经检测到由磷酸化作用所产生的60、64和68kDa的τ变异体(Delacourte等,1990;Goedert等,1992;Flament和Delacourte,1990;Greenberg和Davies,1990)。这些脑每摩尔τ含有6-8摩尔磷酸盐(Ksiezak-Reding等,1992)。在从成对螺旋丝分离的τ中,磷酸化作用能够发生在数个位置(Iqbal等,1989;Lee等,1991;Hasegawa等,1992)。脑提取物中正常和异常磷酸化τ的检测是通过抗体进行的(Mab Alz50:Ghanbari等,1990;Mab Ab423:Harrington等,1991;Mab AT120:Vandermeeren等,1993;Mab AT180;Mab AT270国际申请公报WO 95/17429和Mab AT8:国际申请公报WO 93/08302),或者是通过分子量的变化进行的(Flament和Delacourte,1990),或者是通过功能测定进行的(Bramblett等,1992)。各自识别特异性τ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的组合已经用于检测CSF中正常和异常磷酸化τ的存在(Van de Voorde等,1995)。作为标记物,τ已经用于区别伴有细胞骨架性质改变的痴呆,例如阿尔茨海默病,与正常老化受验者或其它类型痴呆患者。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CNS的占位性损害、CNS的病灶侵袭或转移、病原体、缺氧或缺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这些机理联合导致的。本专利技术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良性或恶性原发性脑肿瘤、脑转移瘤、或硬膜下血肿所致。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白血病、淋巴瘤或乳腺癌的CNS侵袭导致的。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细菌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导致的。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中风、脑梗塞、脑出血、血栓形成、围产期窒息、宾斯旺格氏病或结节性脉管炎导致。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化学疗法所导致的。本专利技术另一个更为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创伤、中风、颅内压或辐射导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CNS的占位性损害、CNS的病灶侵袭或转移、病原体、缺氧或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个体CNS损伤的早期检测和/或量化方法,所述CNS损伤是由CNS的占位性损害、CNS病灶侵袭或转移、病原体、缺氧或缺血、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或这些机理联合导致的,所述方法包括测定所述个体τ水平并将其与健康对照个体τ水平进行比较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胡尔斯塔尔特E范梅彻伦H范德尔斯蒂彻勒
申请(专利权)人:基因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