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变性的鉴别诊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929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的使用检测个体的一种或多种体液中的至少三种神经学标记的联合测定法来特定检测、定量和/或鉴别诊断所述个体的神经变性的方法,所述所有神经学标记的浓度与对照样品相比的数量变化反映了神经变性的类型和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检测脑脊液中的Rab3a、SNAP25和α-融合核素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用于特定检测、定量和/或鉴别诊断神经变性的联合测定法中的用途。(*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变性的诊断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使用检测体液中的不同神经学标记的联合测定法来鉴别诊断神经变性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新的检测脑脊液中的Rab3a、SNAP25或α-融合核素(α-synuclein)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用于鉴别诊断神经变性的联合测定法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神经变性是多种神经学疾病的特征之一。神经变性可能牵涉到轴索损害,逐渐发展的神经元死亡;神经递质的释放或受体的功能异常;髓磷脂的破坏;CNS血流改变;血/脑屏障机能障碍和/或改变的氧代谢;其他CNS代谢途径的困难和/或各种其他(常常是未知的)可能引起CNS机能障碍的情况。今天,不同的疾病已与神经机能障碍的不同方面联系起来(有关的概述参见Wilson等,1991年)。例如,早老性痴呆是所有神经变性疾病中最重要的,其中牵涉到大脑皮质中神经细胞的死亡和消失。这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它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痛苦,并因需要对受到该疾病的影响而完全失去能力的病人进行长期护理而导致了经济上的损失。额颞叶性痴呆是原发性退变性痴呆的第二种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痴呆病人的大约3-10%(Brun,1993年;Knopman,1993年)。临床表现的特征是出现主导性额叶综合征(Sjgren,1997年),这也可在其他疾病象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中观察到(Abbruzzese等,1997年)。雷维小体病是与进行性痴呆或精神病一起存在的疾病。帕金森氏病的征兆在开始时可能不存在或较轻微,但最终变得普遍,且僵化通常很严重。雷维小体大量见于脑干、基底前脑、丘脑下体和新大脑皮质。帕金森氏病是发生于中老年的雷维小体病类型,它有非常徐缓的进展和长时间的病程。可以将它看作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例子,主要涉及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系统。另一方面,脑血管疾病是由与脑部血管有关的多个病理过程之一引起的。它是发达国家中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列第三位的主要死亡原因,总的流行率达到794人每100 000人。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5%受到中风的影响,中风是作为这些病理过程之一的结果发生的急性神经学损伤。神经变性也可能因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表1)、辐射、化疗或低氧-局部缺血事件而引起。儿童期白血病和脑肿瘤的治疗(或预防)的长期并发症包括行为变化、学习成绩不好、记忆力损失、智力下降、生长迟缓、激素失调、和CT扫描异常(大脑萎缩、脑室扩张、大脑内钙化)。白血病幸存者在经过未照射颅侧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后分别观察到了智力发育延迟(IQ、记忆力、注意力、空间视觉能力短缺)(Fletcher等,1988年)或认知能力衰退(Ochs等,1991年)。此外,4岁以下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颅侧放疗和/或化疗的神经毒性作用的伤害(Moore等,1986年;Jannoun等,1983年)。对于大多数药剂来说,高剂量的治疗、联合化疗、伴随的颅侧放疗以及颈动脉内(intracarotic)或鞘内注射都比标准的口服或静脉内治疗更有可能导致神经学并发症。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受到损害。当癌症病人受到更有力的治疗、接受更多的化疗、活得更长时,以及当新的化疗试剂开发出来、现有试剂的使用增强或以新的途径使用时,癌症化疗的神经学并发症将变得更普遍、更严重和更复杂。对于大多数神经学病况,由于疾病过程容易证明,病人都寻求一般的医疗护理。临床医师的任务是开发能对疾病的部位和其可能的病因作出精确诊断的神经学分析方法。只有在准确的诊断后,才可能对疾病进行有效的处置和治疗。现已开发出一些用于诊断病人的神经变性的技术,诸如正电子发射X线体层照像术(PET),单光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术(SPECT)和核磁共振光谱学(NMRS),这些技术使得有可能研究脑的功能和结构。但是,大多数神经学疾病仍然是在排除了其它疾病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临床诊断的,并且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不可能将不同的神经学疾病区别开来。例如,对精神抑制药敏感的雷维小体型痴呆或雷维小体痴呆(LBD)在临床上非常难以与早老性痴呆区分(McKeith等,1996年;Ballard等,1998年)。多数病人(75%以上)是从神经病理学上定义为早老性痴呆病人,同时据估计有15-25%的临床上诊断为早老性痴呆的病人患有雷维小体性痴呆(Hooten等,1998年)。由于雷维小体性痴呆对乙酰胆碱酯酶治疗更为敏感,因此要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就必需将雷维小体性痴呆与早老性痴呆区别开(Levy等,1994年;Perry等,1994年;Wilcock等,1994年)。额颞叶性痴呆也经常被误诊为其它类型的痴呆或其它精神病,因为在其它疾病中也可观察到额颞叶性痴呆的症状。在血管疾病和早老性痴呆之间没有明确的差别,此时也明显存在误诊的危险。由于对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治疗是可能的,因此早期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对于大多数神经病学家来说,对由诱导因素诸如某些化学物质、辐射、化疗或低氧-局部缺血事件等引起的脑损害的识别和治疗仍然是经常而重要的临床问题。在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后的诊断只能不可挽回地通过神经病理学检查作出。这样,就只有通过尸检才可能精确地鉴别诊断神经变性。因此,用于早期检测病人的神经学疾病和用于监控由不同因素诱导的神经学变化的方法,对于确定是否可以继续接触诱导因素、对个体患者使用的剂量和药物是否适宜、以及对于开始恰当的治疗,都将非常有帮助。最近有许多神经学标记已适合使用,它们能反映与细胞死亡、轴突生长/再诱导、炎症和/或血脑屏障机能障碍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况。例如,微管相关蛋白τ是双螺旋丝状体(PHF)和神经纤丝团(NFT)的主要蛋白成分(Brion等,1985年;Delacourte和Defossez,1986年;Grundke-Iqbal等,1986年;Kosik等,1986年;Wood等,1986年;Kondo等,1988年)。τ蛋白存在不同的同种型,其中在成人的脑中发现了4-6种,但在胎儿的脑中只检测到1个同种型。多种多样的同种型是通过可变mRNA剪接而从人17号染色体上的单基因产生的(Himmler,1989年;Goedert等,1989年;Andreadis等,1992年)。正如从分子克隆推断出的,τ蛋白的最显著的特性是一段31或32个氨基酸的序列,它出现在分子的羧基末端部分,这段序列可以重复3或4次。其他多样性是通过τ分子的NH2-末端部分中的29或58个氨基酸长的插入片段产生的(Goedert等,1989年)。在体内,τ通过涉及其集中在τ的重复区(255-381)的微管结合结构域的相互作用促进微管在神经元的轴索隔室中的装配和稳定性(Lewis等,1988年)。在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脑含有2-3摩尔磷酸每摩尔τ(Selden和Pollard,1983年;Ksiezak-Reding等,1992年)。根据对大鼠和人的研究,正常τ蛋白中不同部位的磷酸化依赖于发育状态(Lee等,1991年;Bramblett等,1993年;Goedert等,1993年)。作为磷酸化的结果产生的60、64和68 kDa的τ变种已在显示神经纤丝团的脑部区域中检测到(Delacourte等,1990年;Goedert等,1992年;Flament等,1990年;Greenberg和Davies,1990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特定检测、定量和/或鉴别诊断个体的神经变性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个体获得一种或多种体液样品; -利用特异性识别神经学标记的抗体测定所述样品中至少三种神经学标记的浓度,由此,所述所有神经学标记的浓度与对照样品相比的数量变化反映了神经变性的类型和程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范梅彻伦H范德斯蒂彻勒A范德沃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基因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