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93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室、进气口、中冷器芯体、出气口以及出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一个由吸热段、冷却段及两根连接管组成的热管,所述热管的吸热段位于所述进气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冷器上加设一热管的方法,使进入进气室的热气在进入芯体前提前进行部分散热,以有效降低进气室内的温度。有效解决了铝材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会造成的疲劳极限的技术难题。使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技术中可以继续发挥其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冷器,具体说是一种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它可以广泛 应用在车辆、空压机、发电机组等带增压中冷的动力机械上。
技术介绍
随着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增压中冷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车辆上。而且随 着多级增压技术的发展,压比越来越高,这就给铝中冷器结构强度带来严峻挑战。 因为铝材在一定温度下会出现强度减弱的现象,而目前增压后空气温度也越来越 接近铝材所能承受的极限,铝中冷器已经接近使用条件的边缘,有被淘汰的危险。 在这种背景下,热管中冷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技术瓶颈的难题。热管的引入, 可以迅速降低进气室空气温度, 一方面解决了高温环境对铝材结构强度的制约,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中冷器散热的负荷,使铝中冷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技术 上继续保持可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分体式中冷 器,可有效地减少中冷器的散热负荷,并能解决多级增压给铝材带来的高温强度 降低的技术瓶颈难题。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室、进 气口、中冷器芯体、出气口以及出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一个由吸 热段、冷却段及两根连接管组成的热管,所述热管的吸热段位于所述进气室内。所述两根连接管分别为供气态散热介质上行的热气上行管和供液体散热介 质下行回流的冷凝液下行管,其中,所述的热气上行管下端连接在热管吸热段上 端的热气出口,上端连接在热管冷却段上端的热气进口,而所述的冷凝液下行管 上端连接在所述热管冷却段下端的冷凝液流出口 ,下端连接在到热管吸热段下端 的冷凝液流入口。本专利技术的中冷器在进气室内增设了一个独立的热管散热系统,可以在高热气 体进入管子之前,提前散掉部分热量,以达到适当降低进气室温度的目的。这种整体式热管中冷器可以有效解决铝材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所造成的疲劳极限的技 术难题。使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技术中可以继续发挥其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由于本专利技术热管散热系统的原理是散热介质在吸热段吸热后汽化,然后通 过热气上行管进入冷却段,气态散热介质在冷却段内冷却成液体将热量散掉后, 再由冷凝液下行管流回吸热段,所以本专利技术中冷器安装后,所述热管冷却段的水 平置应高于所述吸热段。因为热管的散热原理是由其吸热段吸热然后传递给散介质而进行散热的,所 以为了提高热管的散热效果, 一方面,可以选择导热性能更好的材料做制做热管 的吸热段,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增加热管吸热段外表面面积的角度着手,比如适 当增加吸热段管体的直径,或者将吸热段设计为迂回曲折的或者螺旋的形状。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热管连接管需穿过中冷器进气室外壁,而且连接管及进气 室均为气密封器件,故连接管与进气室之间的连接处需保持气密封,实现该目的 较为简单的方法是,热管连接管与中冷器进气室侧壁之间采用连接法兰进行连 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中冷器进 气室l、热管吸热段3、中冷器进气口4、热管冷却段5、中冷器芯体6、中冷器 出气口 7以及中冷器出气室8。所述热管吸热段3与热管冷却段5之间由两根连 接管9、 IO连通并组成热管散热装置。所述热管布置在中冷器进气室1 一侧,热 管吸热段3设置在中冷器进气室1内,所述两根连接管9、 10与所述中冷器进气 室之间通过连接法兰2连接。在所述的两根连接管9、 10中,供气态散热介质上 行的连接管9下端连接在热管吸热段3上端的热气出口 ,上端连接在热管冷却段 5上端的热气进口,而供液态散热介质下行的连接管10上端连接在所述热管冷 却段5下端的冷凝液流出口 ,下端连接在到热管吸热段3下端的冷凝液流入口 。 所述热管的冷却段5所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热管的吸热段3。本实施方案使用时,在热管内添加散热介质,其工作过程是当热气进入进 气室l,热管吸热段3吸热,使得吸热段内散热介质气化,沿连接管9上行至热管冷却段;被气化的散热介质在冷却段5内冷凝后从底部沿连接管10下行流回 热管吸热段3。如此循环,便实现了持续散热,在中冷器工作过程中,热管散热 系统可有效的减少进气室的热量负担,提高其使用寿命。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精神范围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均落入本专利技术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室(1)、进气口(4)、中冷器芯体(6)、出气口(7)以及出气室(8),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一个由加热段(3)、冷却段(5)及两根连接管(9、10)组成的热管,所述加热段(3)位于所述进气室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根连接 管(9、 10)中,其一供气态散热介质上行的热气上行管(9)下端连接在热 管加热段(3)上端的热气出口,上端连接在热管冷却段(5)上端的热气进 口,另一根供液态散热介质下行的冷凝液下行管(10)上端连接在所述热管 冷却段(5)下端的冷凝液流出口,下端连接在到热管加热段(3)下端的冷 凝液流入口。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冷却段(5)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加热段(3)。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加热段(3)为一段迂回曲折的管体。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加热段(3)为一段螺旋状管体。6、 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其特征在于热管连接 管与中冷器进气室(1)侧壁之间采用连接法兰(2)进行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室、进气口、中冷器芯体、出气口以及出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一个由吸热段、冷却段及两根连接管组成的热管,所述热管的吸热段位于所述进气室内。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冷器上加设一热管的方法,使进入进气室的热气在进入芯体前提前进行部分散热,以有效降低进气室内的温度。有效解决了铝材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会造成的疲劳极限的技术难题。使铝中冷器在多级增压技术中可以继续发挥其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F28D15/02GK101290201SQ200810062078公开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专利技术者张文峰, 范正银, 陆国栋 申请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体式车用热管中冷器,包括进气室(1)、进气口(4)、中冷器芯体(6)、出气口(7)以及出气室(8),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一个由加热段(3)、冷却段(5)及两根连接管(9、10)组成的热管,所述加热段(3)位于所述进气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栋张文峰范正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