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8128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冷却系统,换热器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芯板组件,且换热器设有沿着芯板组件的层叠方向贯穿并分别连通多个芯板组件的第一集流口、第二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中间集流口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设于换热器相对设置的两端,中间集流口设于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之间,中间集流口、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能够相互连通。并且,中间集流口至第一集流口的通道长度和中间集流口至第二集流口的通道长度均小于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之间的通道长度。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及冷却系统,解决了换热器难以在不降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介质的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1、板翅式油冷器一般都是由多个芯板组件堆叠而成,芯板组件的两端分别有一个通孔用来流通介质,也即,介质从芯板组件的一端流入,并从芯板组件的另一端流出。并且,芯板组件由上下两张芯片组成,在芯板组件内部还设置翅片用来提升散热效果。

2、通常,油冷器的翅片一般有z型(介质流动方向和齿形方向平行)和h型(介质流动方向与齿形方向垂直),z型翅片一般具有较低的压降,散热效果比h型的差,而h型的散热效果较好,但是会有较高的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冷却系统,以解决换热器难以在不降低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介质的压降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芯板组件,且换热器设有沿着芯板组件的层叠方向贯穿并分别连通多个芯板组件的第一集流口、第二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中间集流口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设于换热器相对设置的两端,中间集流口设于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之间,中间集流口、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能够相互连通。并且,中间集流口至第一集流口的通道长度和中间集流口至第二集流口的通道长度均小于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之间的通道长度。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隔圈、第二隔圈和中间隔圈,第一隔圈设于第一集流口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芯板组件,第二隔圈设于第二集流口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芯板组件,中间隔圈设于中间集流口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芯板组件。>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芯板组件包括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第一板组依次连通第一集流口、中间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第二板组连通第一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并且,第二板组的长度小于第一板组的长度。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芯板组件包括第三板组和第四板组,第三板组依次连通第一集流口、中间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第四板组连通第二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并且,第四板组的长度小于第三板组的长度。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芯板组件包括第五板组和第六板组,第五板组连通第一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第六板组连通第二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口至中间集流口的距离等于第二集流口至中间集流口的距离。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口、中间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口至中间集流口所在直线与第二集流口至中间集流口所在直线呈夹角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芯板组件包括第一芯板、第二芯板和翅片,第一芯板和第二芯板密封连接,且翅片设置于第一芯板和第二芯板之间。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换热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及冷却系统,第一集流口、第二集流口和中间集流口均可以作为换热器的进液口或者出液口,例如,当中间集流口为换热器的进液口,且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为换热器的出液口时,介质从中间集流口进入各个芯板组件内,然后,介质在芯板组件内分别朝向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流动,并分别通过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离开换热器。如此,介质在芯板组件内的通道分为两条,一条通道为:从中间集流口至第一集流口,另一条通道为:从中间集流口至第二集流口。由于中间集流口至第一集流口或第二集流口的通道长度均小于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之间的通道长度。因此,上述两条通道的长度均比从第一集流口至第二集流口的通道长度短。也即,相比于从第一集流口直接流向第二集流口,上述两条通道内的介质的流通长度均缩短。如此,上述两条通道内介质的压降一定是减小的。

13、进一步地,由数学常识可知,上述两条通道的长度之和大于或者等于从第一集流口直接到第二集流口的通道长度。也就是说,介质在芯板组件内总的流通长度未缩短,如此,不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14、当中间集流口为换热器的出液口,第一集流口和第二集流口为换热器的进液口时,介质在芯板组件内的通道分为两条,一条通道为:从第一集流口至中间集流口,另一条通道为:从第二集流口至中间集流口。同样地,相比于从第一集流口直接流向第二集流口,本实施例中的两条通道内的介质的流通长度均缩短。如此,本实施例中两条通道内介质的压降一定是减小的。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两条通道的长度之和大于或者等于从第一集流口直接到第二集流口的通道长度。也就是说,介质在芯板组件内总的流通长度未缩短,如此,不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15、综上可知,如此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换热器显著降低了介质的压降且未降低自身的散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芯板组件(100),且所述换热器设有沿着所述芯板组件(100)的层叠方向贯穿并分别连通多个所述芯板组件(100)的第一集流口(210)、第二集流口(220)和中间集流口(230),所述中间集流口(23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设于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中间集流口(23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之间,所述中间集流口(230)、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能够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圈(310)、第二隔圈(320)和中间隔圈(330),所述第一隔圈(31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芯板组件(100),所述第二隔圈(320)设于所述第二集流口(220)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芯板组件(100),所述中间隔圈(330)设于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芯板组件(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组(130)和第二板组(140),所述第一板组(130)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口(210)、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所述第二板组(140)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并且,所述第二板组(14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板组(130)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组件(100)包括第三板组和第四板组,所述第三板组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口(210)、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所述第四板组连通所述第二集流口(220)和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并且,所述第四板组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板组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组件(100)包括第五板组和第六板组,所述第五板组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中间集流口(230),所述第六板组连通所述第二集流口(220)和所述中间集流口(2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至所述中间集流口(230)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集流口(220)至所述中间集流口(230)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至所述中间集流口(230)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二集流口(220)至所述中间集流口(230)所在直线呈夹角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组件(100)包括第一芯板(110)、第二芯板(120)和翅片,所述第一芯板(110)和所述第二芯板(120)密封连接,且所述翅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芯板(110)和所述第二芯板(120)之间。

10.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芯板组件(100),且所述换热器设有沿着所述芯板组件(100)的层叠方向贯穿并分别连通多个所述芯板组件(100)的第一集流口(210)、第二集流口(220)和中间集流口(230),所述中间集流口(23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设于所述换热器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中间集流口(23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之间,所述中间集流口(230)、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能够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隔圈(310)、第二隔圈(320)和中间隔圈(330),所述第一隔圈(310)设于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芯板组件(100),所述第二隔圈(320)设于所述第二集流口(220)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芯板组件(100),所述中间隔圈(330)设于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处并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芯板组件(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板组件(100)包括第一板组(130)和第二板组(140),所述第一板组(130)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口(210)、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和所述第二集流口(220),所述第二板组(140)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口(210)和所述中间集流口(230),并且,所述第二板组(14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板组(130)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再忠殷伟星盛岳宣王典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