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壳及差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57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壳及差速器,涉及汽车领域,解决现有差速器壳在开口面位置容易应力集中,开裂风险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两个用于安装行半齿轮的开口,开口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开口在壳体上形成环状的开口面,开口面的上侧和左右侧与对应位置的圆周法线方向相互垂直。开口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使差速器壳体的弯扭强度最大化,通过改善差速器壳体的结构,将应力均匀化避免应力的集中,并考虑了行半齿轮的安装需要,提升了其强度与刚度,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并降低开裂风险。

Differential case and differ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速器壳及差速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是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差速器主要包括差速器壳、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其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无论是两轮还是四轮驱动,差速器壳体都是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轮的主要结构部件,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汽车驱动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差速器在传递输出扭矩时,差速器将承受全部的输出载荷,所以差速器壳体在结构强度与刚度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如果结构整体或局部有不合理的地方,将直接导致差速器壳体的开裂,影响行车安全。在发动机输出最大扭转时的正拖和反拖工况,差速器承受扭矩载荷最大。差速器壳体作为行星轮架,需要有足够的抗弯扭刚度和强度,才能有效地将此扭矩传递给驱动轮。差速器壳体设置有用于安装行半齿轮的开口,开口在差速器壳体上形成环状的开口面,如图1~2所示。现有开口通过平切方式加工,开口为平行开口形式,差速壳体的在开口面处的强度发生突变,使开口面下方的位置容易产生应力过大问题,造成开裂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差速器壳,解决现有差速器壳在开口面的位置容易应力集中,开裂风险高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两个用于安装行半齿轮的开口,开口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开口在壳体上形成环状的开口面,开口面的上侧和左右侧与对应位置的圆周法线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是:开口面的上侧和左右侧可延伸相交于一点。更进一步的是:壳体上两个开口面的上侧和左右侧可延伸相交于同一点。进一步的是:开口面的棱边倒圆角。具体的:开口面的左侧和右侧的夹角为94.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差速器壳选用上述任一差速器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开口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使开设开口的差速器壳体的弯扭强度最大化,通过改善差速器壳体的结构,将应力均匀化,避免应力的集中,并考虑了行半齿轮的安装需要,提升了其强度与刚度,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并降低开裂风险。开口面的棱边倒圆角,避免尖角的应力集中,从而大大降低开口根部与止口附近的应力,提高了差速器壳的整体强度和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差速器壳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差速器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横截面图。图5是图3的中沿开口的中线的纵剖图。图6是图3的俯视图。图7是图6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开口1、开口面2、圆周法线3、放样切除区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7所示,本技术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两个用于安装行半齿轮的开口1,开口1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即开口1在壳体上形成环状的开口面2,开口面2按方位分为上下侧和左右侧,图3中开口1的上下方为开口面2的上下侧。开口面2的上侧和左右侧与对应位置的圆周法线3方向相互垂直,如图3所示。开口面2为在壳体上切除一部分而形成,需要切除的部分记为放样切除区4,如图4~7所示。开口面2的下侧因行半齿轮和从动齿轮安装限制,开口面2的下侧与对应位置的圆周法线3方向不垂直,即图5中呈三角形的放样切除区4最下侧的一角对应的位置即为开口面2的下侧。开口面2的上侧和左右侧可延伸相交于一点,该点位于壳体的纵向轴线上。壳体的两个开口1对称设置,故两个开口面2的上侧和左右侧可延伸相交于同一点,如图4所示。开口1的角度以保证行半齿轮装配宽度为最大角度,即开口面2左右侧的夹角以保证行半齿轮装配宽度为最大角度,例如,开口面2的左侧和右侧的夹角为94.3°,如图4所示。开口面2的棱边倒圆角,即开口面2的棱边作圆角光顺处理,避免尖角等应力集中结构,从而降低开口根部与止口附近的应力。本技术的另一主题为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差速器壳选用上述差速器壳。差速器在正反拖各工况下的强度改善情况,正交结构在易断裂处应力平均下降15%以上,满足190MPa的疲劳极限要求,同时其他所有部位均满足320MPa极限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两个用于安装行半齿轮的开口(1),其特征在于:开口(1)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开口(1)在壳体上形成环状的开口面(2),开口面(2)的上侧和左右侧与对应位置的圆周法线(3)方向相互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两个用于安装行半齿轮的开口(1),其特征在于:开口(1)为行星齿轮球心法向开口形式,开口(1)在壳体上形成环状的开口面(2),开口面(2)的上侧和左右侧与对应位置的圆周法线(3)方向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壳,其特征在于:开口面(2)的上侧和左右侧可延伸相交于一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壳,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用均胡礼陈海蒲吕春胡少洪原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